晋剧名家第二代 我县剧团就有仨
白尚贤
2005年11月7日《山西广播电视报》登载的“关于晋剧”与“晋剧名家”中写到: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其激情豪放的演剧风格,具有晋文化特色的音乐形式,以及演员独特的表现魅力,深受三晋人民的喜爱。它在各个历史时期产生了众多的名家名角。解放后晋剧著名艺术家主要有三代人:
一、以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程玉英为代表。
二、以刘仙玲、冀萍、陈玲仙、范翠屏、安冬梅、丁玉英为代表。(第三代名家从略)
这第二代中的最后三位名家——范翠屏、安冬梅、丁玉英都出自我县剧团。对此,好些人可能不大了解,不妨就给大家作一简介:
范翠屏:主攻青衣。嗓音很好,以唱功见长。其唱腔遒劲圆润、委婉悠扬。并能够抓住以字带腔,以声传情,字正腔园,刚柔相济等要领,结合人物的性格、心情合理运用,达到传神感人的效果。她在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塑造了不少特色鲜明的艺术形象,如《麻疯女》中的邱丽玉,《打雁》中的柳迎春,《三滴血》中的李婉春,《明公断》中的秦香莲,《三击掌》中的王宝钏;现代戏《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沙家浜》中的沙奶奶,《争儿记》中的老奶奶等。而在她舞台艺术生涯后期,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她在《汲水》中扮演的老妈妈,她把一个失去儿子儿媳,独自一人、无依无靠,偌大年纪还得自己去井台提水的老妈妈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她本是平遥人,但从1950年(18岁)来我县,到1970年清徐剧团解散并入市实验团的二十年中,一直工作在清徐,她把清徐当作她的第二故乡。她在清徐这块土地上成长成才,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她把她的青春与艺术奉献给了清徐人民,与清徐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不仅是一位享有信誉的著名演员,而且多年任太原市人民代表和清徐县人民代表及政协常委,曾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太原市优秀党员,获得过“省三八红旗手”,并当选为“山西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而且是该次大会的主席团成员。
晚年她仍念念不忘她所酷爱的晋剧事业,经常给年轻演员传授技艺,培养了不少晋剧新秀。
安冬梅:从师于晋剧著名花脸演员王银柱(二百五)与王富贵(吃瓜黑)。专攻文武小生。她身材舒展、落落大方,很有男儿气质。扮起戏来更是英武俊秀、飘逸潇洒、丰姿绰约、仪态端庄。尤其是披挂起蟒靠、足蹬上厚靴,以帅将身份站立当间时,更显得高人一头,十分压台。她做戏认真,身段矫健潇洒、动作舒展豪放、表情真挚火爆,气质饱满,脱了女相,巾生、穷生、袍带生、雉尾生、腰子生、靠架生都能演,具有刻画多种人物性格的艺术魅力。她演戏一丝不苟,十分卖力,一招一式极其讲究,一板一眼绝不含糊。不论是演提枪扎靠的高琼宝、杨继业,还是演骁勇多谋,狂傲彪悍的周公瑾,吕奉先;不论是善良淳朴,憨厚单纯的梁山伯,还是足智多谋,才华毕露的小寇准,都能从剧情出发,使人物性格鲜明准确,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她会戏不少,尤以做功和武功见长的靠架戏与翎子戏著称。其最拿手的是《回斗关》与《凤仪亭》。如今省市剧院常演的《小宴》就是《凤仪亭》中的一折。那个时候安冬梅的翎子功技巧已表演得相当出色,两根翎子在头上左右翻飞、抖、绕、摆、立、熟练自如地舞出各种姿态。每次表演都要赢得热烈掌声。
改革开放后,恢复上演古装戏,一些剧团、艺校又请其出山当教师,她把荒废了多年的技艺又捡起来,传授给了年轻一代晋剧事业的接班人。
她原藉高平县人,来清徐后与徐沟北关的二花脸演员宋锡华(小吃瓜黑)结为伉俪。退休后回家时常到徐沟票儿班与票友们同乐。
丁玉英:艺名小电灯。主攻小旦,兼演青衣。是我县新堡村人。解放前在徐沟兵农剧团,解放初在徐沟大众剧团,后来调到了汾阳鼓锋剧团。
她个子不大不小,身材均称,皮肤白净,头发黑,圆圆的脸蛋上配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长得十分漂亮,扮起戏来更是妩媚动人,一出场就让人眼前发亮,好似电灯一般,因而观众送她艺名“小电灯”。她那俏丽的扮相,顾盼有神的眼睛,做起戏来有相当的魅力,很能吸引住观众。
她会戏不少,旦角哪一门都能拿得起来。闺门戏有《杀院》、《戏凤》、《少华山》;靠架戏有《破洪州》、《杀宫》、《凤台关》;青衣戏有《东宫扫雪》、《汾河湾》。
如今丁玉英已年近八旬,退休后在汾阳养老。听同她一直保持联系的知情者说,她们经常通电话,丁玉英早有宿愿,期盼在有了条件时一定要回故乡来看望。
以上三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活跃在晋剧舞坛上的风云人物。在晋中(包括西山吕梁和东山太行)忻州、雁北等地很有名气。作为县级剧团的演员,能够被提为“晋剧名家”第二代的代表,可见其艺术之精,声誉之大了。
Copyright © 2005-2021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