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尧文化

中华第一都与二十四节气

时间:2020-9-10 21:23:15   作者:孙琨   来源:醋都网   阅读:89   评论:0
内容摘要:  前些年,与同事驱车冒雪到了尧陵。之前作为学校的教室,刚刚迁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还在。一位老人领着一只黑狗守护着残垣断壁。我们祭拜了华夏文明始祖,与老人告别,爬上崖壁,在雪中寻找公路,离开了尧陵。  后来,到霍县陶唐峪游览,里面...


中华第一都与二十四节气


  前些年,与同事驱车冒雪到了尧陵。之前作为学校的教室,刚刚迁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还在。一位老人领着一只黑狗守护着残垣断壁。我们祭拜了华夏文明始祖,与老人告别,爬上崖壁,在雪中寻找公路,离开了尧陵。
  后来,到霍县陶唐峪游览,里面有帝尧制陶旧址。不由有了一丝疑问,尧在临汾(平阳)建都,为什么要到到霍县制陶呢。陶唐峪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解释,尧在从河北往南迁徙的过程中,经过太原、霍县之后才到的临汾。这才知道,古代的太原(晋阳)也曾留过帝尧的脚印。
  回来之后,翻找资料。明永乐《太原府志》卷之六记载“陶唐城,在县南三十六里。旧经云:陶唐氏自涿鹿徙居于此,俗又谓之姚城村,今废。”清乾隆《太原府志》卷二十三记载:“陶唐城,东南三十里。相传陶唐氏,自涿鹿徙居此。又云陶唐造历之所。今名尧城。”对尧城的兴趣骤然多了起来。
  三年之后,与老伴在午后来到尧城。尧城村北面有残留的古城堡,约300米长历经沧桑的城墙,城墙底部为砖砌,内系板筑夯土,夯层厚约20厘米左右。高2—6米不等。城墙旁有一建筑群,外面围墙围着。一座牌坊式的大门紧锁,牌坊上写着“尧庙”。
  我们和村里老乡打听,村民指引我们找到村委会。村委会通过广播呼叫了那位负责看守尧庙的老人。在等待老人的时间,村委会墙上的一张手绘的地图和几张宣传资料吸引了我们。地图标注在民国初年,尧城还是一座规模完整的城堡集镇。城堡有四座城门,南北门及东门之间均有大街相通,三街六巷。城堡内房屋层次分明,店铺众多,庙宇点缀其间,四角均有水井。城堡四周还有护城河。这张地图显示尧城城堡南北长540米,东西宽400米,周长1880米,占地21.6万平方米。
  墙上的宣传资料一一列举了史料中对尧城的记载。我们检其重要的抄了下来。《山西通志》卷三载:太原县府城(即晋源)西南40里,唐尧始都于此。后因水患太甚,迁河东平阳(即临汾)。《明统一志》又载:帝尧自逐鹿徙都于此,俗为尧城。《帝王世纪》载:尧始于唐,后徙晋阳(尧城当时属晋阳管辖)及为天子都平阳。《尚书古文疏证》载:尧为天子,先都晋阳,后迁于平阳。
  看到这里,心中震撼,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太原清徐,竟然有这么一座古城堡,是4000年前帝尧最早立国建都的地方。村委会的一位干部可能看出了我们的惊讶,非常骄傲的补了一句:“我们这里号称中华第一都”。
  看守尧庙的老人来了,我们跟随老人向尧庙走去。短短百十来米的路上,老人给我们讲了尧庙帝尧殿三大怪:明灯、夜月、旱蛤蟆。每到晚上,南门城楼的灯光,能准确地射到尧庙帝尧殿塑像身上;二是黑夜月光能映到殿内四角;三是城外蛤蟆的叫声,像是从殿里发出来的。还未进入尧庙,惊讶与神秘已经使我们对于尧庙有了深深的敬畏感。
  老人开了大门,庙院正北为大殿,西面有多组建筑。大殿为二重檐歇山顶,上悬匾额“帝尧殿”。方形台基,高约1米,边长约15米左右,面阔进深各5间。大殿四周共置廊柱20根,砖木结构,斗拱托撑,四角飞檐,高峻挺拔。进的殿内,中央塑尧帝坐像,两旁各塑协助尧帝造历有功的羲叔、羲仲、和叔、和仲四大臣。大殿内无柱、无天花板、无梁架结构,以檐顶斗拱向里伸出,重叠五层,形成庞大的木构斗拱式藻井,故称“无梁殿”。仰层以上八角天文图封顶(据说此图是远古时代立竿测影辨时辰四方的器物,与八卦图产生于同一时期,甚至略早)。这种藻井在山西古建筑中常见,但以天文图封顶却是孤例。
  殿外有重修帝尧殿碑。帝尧殿是在帝尧“宫室”的原址上修建的。元至正年重修。1996年,帝尧殿揭顶翻修。碑文中明确提出尧城可称为“中华第一都”。“陶唐古迹”自古就是清源八景之一。
  清徐地处太原盆地中央,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汾河、潇河贯穿其中。帝尧带领陶唐氏族从北向南迁徙到这里,被这块风水宝地所吸引,于是,他们在这里开荒垦地,饲养六畜,在这里定居下来。这就是史书所载:“尧始于唐,后徙晋阳(尧城当时属晋阳管辖)及为天子都平阳。”“尧为天子,先都晋阳,后迁于平阳。”
  相传尧帝在尧城建都期间,曾做过两件载入史册的事:一是造历,二是制醋。司马迁在《史记》中叙述“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清顺治《清源县志》记载:尧城是“陶唐造历之所”。《山西通志》卷一六四载:“帝尧在尧城镇,旧传陶唐造历之所,故立庙”。清乾隆《太原府志》卷二十三记载:“陶唐城,东南三十里。相传陶唐氏,自涿鹿徙居此。又云陶唐造历之所。今名尧城。”地方志与《史记》在尧城造历之说重叠。
  当地传说尧在尧城时,令当时的天文官羲仲、羲叔与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尧城东西南北四方,昼夜观察日月星辰。在观察中发现村南有一种草异常奇特,叶子像荚,他们称它蓂荚草。此草初一至十五每日生一叶,以后每日落一叶。他们据此制定出大朔望(即农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后又根据天气凉热的变化制定出四季八节。四季为春、夏、秋、冬;八节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时二十四节气初步成形。这种说法,与《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记载:“有草荚防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相符。传说是百姓口口相传而历经几千年的遗存。不可能在古代有读书人专门根据历史记载而编造。这种造历之说在帝尧迁徙的几个经过之处,只有尧城有这一传说。尽管在西汉的史书中才正式有了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但各种地方志和传说,足可以说明,尧城是帝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地方。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华夏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农业、气象、衣食住行、生活、习俗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尧城就是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源头,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诞生之地。(2016年,二十四节气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被世界认可。)
  在帝尧殿前,我们虔诚的向华夏文明的老祖先鞠躬,历经4000年沧桑的帝尧古都,叮当的风铃打碎岁月的沉寂,祖先的智慧结晶仍在照耀着我们这些华夏子民。深厚的土城墙、神秘的帝尧殿,仿佛像几位老人穿过沉重的岁月,将深邃的目光扫视着帝尧的后裔。



上一篇:帝则不远再出发
下一篇:尧城的三件宝


  Copyright © 2005-2021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