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市府东街101号,耸立着一处厚重古朴而又庄严肃穆的明清建筑群。推开那扇朱红色的大门,历史的记忆被徐徐打开:从晋文公重耳庙到明清巡抚衙门,从昔日的督军府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省政府办公地。2020年12月28日,对外开放的晋商博物院,用件件文物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走进晋商博物院,红墙绿瓦、立柱回廊、曲径通幽、古树参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讲述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变迁:此处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期,大将潘美曾在此扎营,随后成为州治、府治。明永乐年间,这里设山西巡抚衙门,直至清代。辛亥革命后,此地曾是山西军政府、山西督军府、太原绥靖公署,曾长期作为阎锡山的办公场所。抗日战争期间,沦为日伪山西省政权机构所在地。抗战胜利后,回归为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办公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1986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9月2日,省政府搬迁之后,这座“千年府衙”改建为“晋商博物院”。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半年后的2021年5月下旬,我曾随县委老干局组织的建党100周年、红色教育基地一日游,参观过一次,但还没有看够看仔细。2022年2月9日春节刚过,我与老伴再次走进“督军府旧址”,进展厅、看古迹、听讲解,再探“历史深处的发展脉络”。
经查验身份证、行程码、测体温,进入督军府,找了一位女导游带我们参观。导游介绍,博物院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收藏与晋商相关的账册、器物、文献、汇票、地契、钱币等史料和实物12万余件,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商贸、文化习俗、人物资产等方面。共分为3个区域:东区为民国生活情景展示区,暂未开放。西区以园林建筑景观为基础,形成开放式的区域游园,叠山理水、植树造景。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唐、宋、元、明、清几个时代的亭台楼阁、曲廊围栏及我省非遗产品代表推光漆、瓷板画、木雕、壁画、麦秸画、珐华瓷、澄泥砚等。因正值冬季,园中池水已放空,但漫步其中,仍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主要参观了中区,即“天下晋商”展,共分6个部分。穿过仪门,首先来到由薄一波题写的“渊谊堂”,即1号楼。原为山西巡抚衙门的大堂,后改建为中西合璧的二层楼。中门上方有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石匾,二层悬挂“泽润蒸黎”匾,现为晋商博物院序厅。一楼大厅正中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的重要指示:要深入挖掘晋商诚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晋商精神的核心要义。
2、3号楼位于渊谊堂北侧,由两个回廊连接的凹字形二层楼。原为巡抚衙门的穿堂、二堂,民国时改建为办公楼。现2号楼为“晋商源流”展厅,主要展出青铜器。有各种鼎、钱币、灯具、编钟、祭祀器……还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义方彝。展示了造就晋商崛起的历史渊源、地理优势和人文精神。3号楼为“海内称雄”展厅,讲述了晋商的辉煌历史。九边重镇提供了历史机缘,“开中制”创造了巨大商机,晋商在变中求进,最终成就500年辉煌。主要展出各种各样的瓷器,瓶瓶罐罐很多,样式稀奇别致。还有盐商用过的物品,明清时军队使用过的铁炮等。2、3号楼均有地下室,相互连通。解放太原时,闫锡山的高级将领孙楚、王靖国、赵世玲等人,曾在此地下室藏身,后被解放军俘虏。
内署院位于3号楼北侧,古色古香,原为巡抚内宅,又称三堂,供巡抚及家眷居住生活。民国时改建为二层办公楼,称4号楼,后又拆除。如今的4号院,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建,是两进院落和东、西偏院布局,为“汇通天下”展厅。展现了晋商创造的商业奇迹,首创票号,建章立制,实现了“一纸信符遥传,百万巨款立集”。这里陈列着一本本字迹工整而发黄的账本,大大小小的“戥(děng)子”秤、天平秤、木杆秤。有汇票、地契、房契、私人章、公司章,最原始的防伪水印。有明代九边边镇军马数据表 、库伦办事大臣衙门信票……有很多算盘,还有一个由几十个算盘组合而成,自动旋转的“算盘阵”。
5号楼为1953至1954年新建建筑,历届省政府领导办公用楼。主体建筑为当时流行的苏式风格,外立面施水磨石,时代特色显著,现为“万里茶道”展厅。茶叶之路,是清代初期由晋商主导开拓,横跨欧亚,繁荣了两个世纪的著名国际黄金商道。从福建武夷山起点到终点俄罗斯恰克图等地,通过参观晋商的茶具、茶包装、驼帮、马帮、船帮、民国时期机制茶流水线等文物,以及现代影视手段的运用,全方位生动地展示了晋商的艰辛和智慧,以茶为路的丰富内容和历史细节。让参观者一知半解的历史变得近在眼前,使人们对晋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体会。
御书楼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是珍藏皇帝御旨、批文和重要文书资料的场所。民国时为图书档案室,新中国成立后为省政府图书资料室。如今,依据有关文献,复建了御书楼及其院落,现为“晋商精神”最后一个展厅。一层大厅内有关公铜像。二层藏有从明清到民国出版的古籍善本1.2万余册,近4万卷,包括经史子集和三晋名家大作,呈现了中国雕版印刷史的最高水平。展厅内鲜明地概括出“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以商制胜的秘笈和法宝。院中新塑了6尊山西历史名人铜像,我与祁县渠家大院主人渠本翘像拍照留念。
自省堂又称“梅山会议厅”,于1918至1919年建造,迄今已逾百年。会议厅面宽9间,进深8间,厅内四周遍设圆柱,构成上下两层围廊,中西结合,富丽堂皇。桌椅摆放整齐,均为民国时期的原物,可容纳500余人。“自省堂”匾额由时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题写,后檐悬有“可以栖迟”横匾,是由傅山先生亲书。自省堂北侧,原为煤山,是明代巡抚都察院堆煤的地方,清代沿用。1882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此堆土成假山。民国时期,改“煤山”为“进山”,并修建了钟楼,在解放太原时被毁。1952年,改“进山”为“梅山”,原地重建了钟楼,仿哥特式尖塔,顶部有五角星,耸立云霄。每到整点报时,响彻全城,是太原的重要地标。很想进去,却见大门紧锁,禁止入内,有些遗憾。
天地茫茫,古今悠悠。当我走出那道朱红色的大门时,仿佛是古今时空的转换。现代繁华都市中的古迹,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真是难得的瑰宝。待督军府全部开放后,一定会成为太原的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