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王答乡红城村共有563户1552人,耕地面积1735亩,是传统农业村。因党建工作薄弱、党员年龄老化、带动致富能力不强等,被确定为“党建引领一批”监督治理整治重点村。
“三个一批”监督治理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县乡村三级干部外出考察、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多次商议,深入分析研究红城村发展现状和前景,确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产业振兴和村容村貌改善为突破口,着力在抓班子带队伍、抓产业带致富、抓党建促提升方面下功夫,把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引领作用贯穿始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党建+”之路。
2021年10月换届前,针对党组织动员力弱、党员年龄老化、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带动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清徐县委把村“两委”换届作为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契机,下派年轻干部和高层次人才任红城村党支部书记,建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班子,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和学历得到进一步优化。2021年底换届后,村“两委”干部中高中以上学历占比由原来的75%提升到100%,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7岁降至42岁。
结合省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红城村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严肃组织生活,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进一步提高党员的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持续为组织储备后备干部,输送新鲜血液。去年以来,有入党申请人12名,入党积极分子12名,发展对象2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2名。
特别是去年4月,清徐韵达物流园区新冠疫情发生后,红城村党支部构建“党建引领+网格防疫”模式,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45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投身一线、齐心战“疫”,守卡口、送物资、保平安,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21年,红城村村民人均收入2.1万元,主要靠外出务工;村集体收入14.68万元,主要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针对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红城村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赴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村清徐县西怀远村、集体经济壮大示范村清徐县西范庄村及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实地参观、考察了解温室大棚和蔬菜种植技术,向当地村民、菜农取经问道,找准方向、定好项目,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结合本地实际,红城村确定了以特色大棚西瓜种植为试点、集中连片种植高粱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村集体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项目实施单位,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引导村民种植销路好、收益高的农产品。
在县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包联干部组织下,党支部带头干、党员致富能手示范干,红城村向村民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大棚西瓜100亩,集中连片种植高粱1200亩,据测算,集中连片种植高粱后,每亩土地比往年种植玉米可增收500元,将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致富增收“一举两得”。
此外,红城村深度融合党建与乡村治理,创新网格管理。全村共分成1个大网格、2个小网格、6个微网格,每格配有一名村“两委”干部、一名网格员和党员,将便民服务、帮办代办、包联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实现高效精准为民便民新局面。做到矛盾纠纷“格”内化解,组织“两委”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进行“拉网式、兜底式、全覆盖”的矛盾纠纷排查,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并建立台账,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村党组织有力量,村容村貌有改善,产业发展有方向,村民增收有路径。红城村在“三个一批”监督治理整治中面貌更美了、人心更齐了、活力更足了。村党支部书记刘春桃表示,村“两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锚定目标,脚踏实地,接续奋斗,久久为功,造就党建强、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