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庙寺观
焦琛
南关范围内的寺庙,清顺治《清源县志》、光绪《清源乡志》记载有:
1、关帝庙:二座,一在县南门东向,元天历二年建,明洪武二年重修,万历十九年因改南门废,四十一年复建。直到县城解放之初仍在,虽破烂不堪,终年关闭,仍见其踪迹,门口似有一老槐树云。1950年拆除南门时一并拆除摊平了。另一在小东门里,光绪《清源乡志》记载:万历三十年建,庙门与小东门相对。规模宏大,泥塑关平、周仓等站像高过真人,站立正殿地上,解放之初拆除。
2、三灵侯庙:在县南门西向,金大定四年建,其兴废与南门关帝庙同。关于三灵侯庙,清光绪《清源乡志》有较详细记载:“在南门处西向,金大定四年建。一说周厉王侯,一说北魏人名灵度,灵根、灵越,以壮烈闻,士多归心,故设而祀之。而说俱无确据,姑存之。”解放之初拆除南门时一并拆除,平整成一处广场,1956年到1959年的那几年里,县级单位的篮球代表队常在这里打比赛,观看者甚众。
3、赵简子庙:在南关西北隅,明隆庆年重建。直到日本投降后,蒋阎统治之时仍残存,临赶县城解放,连同其北侧的简子亭,均为阎政权拆掉,用其砖石修盖了炮台。
4、梗阳祠:在梗阳街,今废。
5、普照寺:在南关西街,金大定十年建。清光绪《清源乡志》载:在南关,今改忠孝节义祠,雍正乙酉年建。县城解放前夕,已踪迹全无。
6、大通寺:在南关升平街后,金皇统二年建。县城解放前夕早已踪迹全无。
7、宝严寺:在南关半坡街,元元贞二年建。解放后仍完整存在,1953年前后的七八年里是坐落在永定街的南关完小的支校,后被拆除建成了清徐百货公司的第三门市部。顺治《清源县志》所说的“半坡街”,是南关大街延伸到观音堂即斜插向南,到小东门街、火药市的一段南北向的街道。其庙址就在观音堂的背后。
8、南庵:清光绪《清源乡志》记载“在南关小南门东”。日伪及蒋阎统治时已不见踪迹。
9、净土庵:在南关东北隅。万历二十三年僧印空建,清光绪《清源乡志》记载:“在南关延昌门内,明万历三十三年建。”解放后仍在,五十年代初每逢召开“三干会”就在这庵内做伙房,庵址在顺城街路北,紧挨延昌门的地方。
10、上净庵:在南关西门外,嘉靖三年建,旧名山水庙,顺治十八年重修改今名。解放前后那些年,本地人所说的小西门,在山水庙背后往西五十来米的临白石河道的地方。这座山水庙当时是城南二村的村公所驻地,门前就是菜市街,旧称菜市坡,早已不见《乡志》所说的西门踪迹。此庙解放后拆除。
11、观音阁:在南关升平街。即南关大街南端斜插向南的地方,罗家横街东端进入南关大街的地方,解放之初拆除。
12、财神庙:在南关西街北,清嘉庆元年重修。在永定街的北端,面向永定街背靠县城的南城墙。规模不大,门前有水质优良水源充足的井,文源路北侧至今犹存其上下两层的残迹。
13、土地祠:在南关,下祀土地,上祀观音菩萨,明嘉靖十八年建,县城解放前夕已不见踪迹。
14、白衣庵:在南关,康熙三十年建。看来清顺治《清源县志》编纂之时,此庵尚无。县城解放后是城南一村村公所驻地,春光大队大队部,村委会驻地,一九八六年前后由村委会主办大修过,钟、鼓楼未修复。今仍完整存在。石碑、正殿匾额“露溥杨枝”均不存。
15、简子庙、简子亭:供奉赵简子。正殿坐像赵简子,两旁站立可能是其子赵襄子和董安于、尹铎、周舍等家臣。
清源古城很早以前就建有简子庙。古城南关西北隅,以及古城西北三华里的平泉村都有简子庙,而以古城南关的规模宏大,且庙旁还建有简子亭。古城内一条大街叫做赵家街,传说古时赵简子曾在此居住。乡人为甚么如此敬重赵简子呢?因赵简子在晋阳大地做过这么多好事,晋阳的百姓永远不会忘记他。与晋阳近在咫尺的梗阳,也便流传下许多称颂赵简子的故事,梗阳百姓特别敬重赵简子。人们到城西浇园,路过简子庙总要告诉孩子:“赵简子是造福咱一方百姓的神。”
在简子庙破败时,有人还在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古庙无灯明月照”;下联是“山门不锁云自封”;横批是“千年古刹”。说是简子神庙人不管理,天也会照应的。
16、梗阳祠:古代清源城的梗阳祠供奉的是梗阳城的首任大夫魏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