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民间元宵节社火梗概

时间:2006-06-16 21:16:14   作者:本通   来源:清徐融媒网  
内容摘要:保护清徐民间文化遗产论谈之二清徐民间元宵节社火梗概杨宗新马鸿雁高白位于我县边山人口密集地段,这里自古民风勤俭淳朴、民间商贾活跃,是泽渔、柿儿、方山三道沟谷中二十多个山村人民始出山口的商贸集散地。在封建帝王时代漫长而稳定的农耕文化生存形态中,这里很早便产生了具有独特色彩的民间社火......

  保护清徐民间文化遗产论谈之二
清徐民间元宵节社火梗概
杨宗新 马鸿雁

    高白位于我县边山人口密集地段,这里自古民风勤俭淳朴、民间商贾活跃,是泽渔、柿儿、方山三道沟谷中二十多个山村人民始出山口的商贸集散地。在封建帝王时代漫长而稳定的农耕文化生存形态中,这里很早便产生了具有独特色彩的民间社火活动。
    社火活动始于“祭社”。自古天子祭天、诸侯祭地、庶民祭社。《辞源》中说:祭土神也曰社。社火: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耍。
    中国古代民间“祭社”、“闹红火”活动的宗旨与目的,主要是乞求上苍赐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次才是民间娱乐。明、清两朝,我县边山地区民间逐步由“祭社”为中心内容的“跳神”、“社戏”活动,演变为以“祭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为中心内容的“社火”活动。
    高白古代社火活动的民间组织名称叫“社儿”。一个“社儿”由一个街道或一片居民区中的若干家户所组成,是谓“社区”。在每个社区中,还须产生“社头”。社头的产生,或由本社区居民量才推选,或排家挨户轮流坐庄。社头是社火活动中的领导及指挥,每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之后”,各社社头便开始逐家集资,然后作为祭“三官”闹社火的活动资金。
    一般在“破五”后,于各社区的中心地段搭三官棚,三官棚中央挂三官像,照例设祭桌、供祭品、上香火,并由众人随意“求愿”、“许愿”、“还愿”,上供各色祭品。在三官棚四周,多垒“塔塔旺火”、搭造“灯山”,由各家各户送来的各种灯笼、都会挂在灯山上展示。从正月初六至正月十四日是各社社火筹备工作最为紧张的日子,须将张灯结彩、组织乐队、彩排节目等各项活动内容准备就绪。全社区男女人都会不辞劳苦、尽心尽力……
    具备组织能力与活动能力的社头,为了将社火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往往设有“彩头”,让大家去争“彩”。在农业丰收之年,村中便会举行大型“社赛”。社赛亦多设彩头,以资鼓励。据考:一些较有艺术水平的社火节目,往往在“夺彩”中产生。
    每当社火节后,终须公布本年度集资、开支、积累等情况并宣布来年社头名单。如此看来,我县高白古代社火活动确为有组织、有领导、有来资、有规章、有目的的民间节日喜庆加功利行为。
    高白“架火”远近闻名,素来就有“高白架火爱煞人”的民间言传。其架火共叠十二层,如遇闰月,尚需十三层。造型颇似多层楼阁。凡本地民间剪纸、纸扎、泥塑、彩绘、花灯、火炮等等,均可上架火“露脸”。装饰内容多为“十二生肖”、“二十四孝”,神话传说、人间故事……在“放火”之前,架火当是展示民间文化艺术的载体。
    相传高白古代闹社火共设二十四社。正月十五、十六白天,各社可以社进行社火节目表演,或以村集中进行节目游行表演。村中每当正月初十左右开始用“鸡毛转贴”的方式,号令并督促各社“届时就序并统一行动”。正月十五日晚,各社社头须将本社灯牌、乐队敲着打着领到指定地点集中,继而奏乐聚人。放火活动往往会通宵达旦。
    上世纪八十年代,康德光先生已将高白架火的骨架结构、捆绑办法、制彩及装彩结构、几种焰火的配料方法收集整理成文。
    徐沟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县址所在地,这里的背铁棍中外闻名。据说在明末清初,由民间抬神、迎神祈雨活动演变而来。
    相传明朝末期,徐沟民间每逢大旱无雨之年,便需置办猪、羊祭品双份,击鼓奏乐,鸣锣点炮,召集全村大、小人等赤膀顶香,由乡、村、族长带领,排着长队,到关帝庙前摆开祭品一份,长跪祷告,再三乞求伏魔大帝关云长大发慈悲,出面替民众到龙王那里讲情降雨。随后将木雕或者铁铸的关公神像“请”入彩阁内抬着,浩浩荡荡来至龙王庙前,重新摆开另一份祭品,然后照例是全村跪拜再三,并由村长等人将关公神像抬进龙王庙大殿,好让两位神祗面对面磋商降雨事宜。与此同时,一队披头散发的妇女,尚需在庙门外的水井边(古时候,龙王庙前一般都有水井)进行另一种乞雨仪式。她们一边假扮从井中打水状,一边假扮倒水状,模样可怜地面对苍天……并口中念念有词道:“巫婆打水寡妇淇,凤凰拉车龙布雨。九天仙女洗簸箕,洗了簸箕下大雨。毛毛雨下成伏雷雨,伏雷雨下成普盖雨。雨过天晴开大祭,猪儿祭了羊儿祭。三日的灯影儿五天的戏,莲花大供摆满地。阿弥陀佛下得雨来吧……”上述民间乞雨行为,在现代人眼中看来,似乎象一场闹剧,但古人则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那是在做工作、办事,在努力解除旱情。
    至后,徐沟民间逐步将抬彩阁装神像乞雨形式演变为抬彩阁装带神像面具的真人形式,这是一次进步。其理由是:抬真人比抬神偶方便得多、容易操作。
    又至后,徐沟民间发现:在抬扮神活人乞雨这种形式中,存在着很高的艺术表现含量,于是便将其加入进社火活动行列并取得了观众认可,是谓“抬阁”。
    更又至后,有些“社儿”为了在“社赛”中出奇制胜,夺取“彩头”,居然又从“抬阁”中派生出来“背阁”。
    从“抬阁”、“背阁”到“铁棍”、“背棍”,是徐沟民间更进一步的文艺改革,“棍”比“阁”的优点在于:一、更有高度。在人山人海的社火活动中,高是一种优势;二、除掉阁壁阁柱之后,四周观众可将“仙子凌风”般的少女身影尽收眼帘;三、有益于艺术表演与表现。
    《徐沟县民俗志》中道:“光绪大祲以后,知县王勋祥,豪公子也,自捐巨资,绅商和之,年必一次,喧动远近,有徐沟铁棍爱煞人之谣”。
    此外,境内绝大多数村庄都有元宵节期间闹社火的传统习惯,并拥有村社之间互传互帮、互相交流的良好民风。多少年来逐步形成节日气氛浓郁、场面布局严谨、节目繁多精彩、声色效果皆佳的具有清徐地方特色的社火活动体系。其中包括搭牌楼、张灯结彩、游艺活动、乐队吹奏、放焰火、节目游行表演、秧歌戏曲演唱等。
    节日牌楼多用木架支撑,用松、柏枝叶扎顶。有村口牌楼、街口牌楼、过街牌楼、三官牌楼、家户门口牌楼。灯是元宵节一大主题。凡丰收之年,多在三官棚旁边造“灯山”。灯山用木材、竹竿扎架,糊纸、彩绘完毕,便将各家送来的莲花灯、瓜灯、谜语灯、转灯、十二生肖中各种动物灯挂上去。另外,在热闹街巷与各家门口,院中也扯“黄红”、挂灯。各种游艺包括:游九曲、打秋千、玩车轮地不扭、蒙眼找三官、垒旺火、迎财神喜神、送瘟船、摆棋势、玩富贵加油等。乐队有:社家鼓、迎鼓、太原秧歌锣鼓、西洋鼓、粗乐、细乐(八音会)。焰火有架子火、黑山火、树树火、四楼火、亭儿火、梯子火、盒子火、瓮子火,其中包括“孟良点火”、“龙抓蝎子”、“猴儿挑马蜂窝”、“炮打日本鬼”等。社火节目游行表演的排头执司有旗牌、旌旗、门旗。随后是大头娃娃、面具跳神、五鬼闹判、金童玉女开路、老莱子摇扑楞鼓开路、申公豹开路、火流星开路、水流星开路、三方杈开路、七节鞭开路。接着是二鬼摔跤、倒骑牛、张老背妻、抬懒妻、牛斗虎、走娘家、霸王鞭、对子马、竹马、旱船、花鼓队、踩高跷(带唱祁、太秧歌)、扭秧歌(带唱太原县秧歌、大套曲秧歌)、马拉戏装彩车(带唱戏曲)、牛拉戏装彩车(带唱戏曲),马背面具社火、舞狮、舞龙、抬阁、扛箱,四人抬桌棍、单人背棍、双人背棍、三人背棍、八人抬铁棍、十六人抬铁棍。真可谓洋洋大观。


标签:社火  三官  民间  活动  社头  
上一篇:逮麻胡
下一篇:与民歌一起唱和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