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知识简介
老 道
元杂剧即元代的戏曲。杂剧,最初是一个总的名称,意即各类的戏。杂剧约始用于唐末,宋金两代虽已有杂剧名称,但所包括的内容,有歌舞、滑稽表演、杂耍,讲唱文艺等类的技艺,仍然不是纯粹的戏剧。到了元代,在前代“杂剧”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真正的元代戏剧。他在十三世纪后期繁荣起来,形成我国文艺史上的奇观。元代杂剧是综合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每本通常四折,一般按照剧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束来划分。有时为剧情的需要,在四折之外,加上“楔子”,有的穿插在剧本中间,相当于现代剧中的过场,有的放在剧首,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元杂剧的唱词占比重很大,在音乐上要求严格,每一折由联缀同一宫调(乐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折中不变调子。杂剧剧本的组成,包括唱(歌唱)、白(道白、对白)、科(动作、表情)三部分。全剧一般由主要演员一人来唱,其他角色有白无唱。主要的角色通常是“正旦”或“正末”,故剧本分“旦本”或“末本”。
元杂剧角色上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多扮演中年男子。正末指剧中的男主角。旦,扮演妇女的角色。正旦指剧中的女主角。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通称花脸。杂,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戏剧文学的鉴赏和元代杂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艺术样式组合起来的综合艺术。从作品类型分有喜剧、悲剧、正剧;从题材区分,有历史剧,现代剧,?话剧;从结构分,有多幕剧,独幕剧。例如《雷雨》,它是悲剧,现代剧,多幕剧。
戏剧冲突是生活中矛盾冲突的集中而强烈的反映。戏剧中人物,情节都是通过戏剧冲突来表现的。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物台说明。人物语言就是台词。
台词对白和独白。戏剧语言应该明白易懂,有潜台词。潜台词即为“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鉴赏戏剧应该善于领会潜台词。
元杂剧是元代兴盛起来的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的单位是“折”,一折即为一幕。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xiē),楔子在正文之前,起“序幕”作用。元杂剧剧本由唱料白组成。唱是唱词和曲调,科是动作,白是说白。白又说“真白”,宾是对话,白是独白。白又分对白和独白,旁白。元杂剧的人物有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等。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