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今昔
姚润生
钢笔不仅能作为纪念品传递友谊交流感情,还常常作为年轻人谈情说爱的“信物”,你送她一支金笔,她回赠你一个笔记本,礼轻情意浓的爱意表述,最纯洁不过了。
钢笔的发明,结束了欧洲人“翎管笔”(羽毛笔)的时代,开创了书写工具的新纪元,是世界文化领域中的一件大事。
钢笔也称自来水笔或水笔。由于笔尖端的制作材料不同,有的称金笔、有的称铱金笔。 钢笔于1884年由美国人沃特曼·艾其逊发明。随着国际经济的交流,人员的来往,钢笔很快就销售到世界各地。它携带便利,书写流畅,受到人们的青睐。1926年上海国益金笔厂开始生产钢笔。1931年上海华孚金笔厂生产“华孚”牌金笔,之后,华孚厂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终于制造出世界一流的“英雄牌”金笔,它的技术指标和性能完全达到世界名牌“派克金笔”,当年的媒体曾以“英雄赶派克”为题,广为报道。今天,英雄金笔仍然是众多钢笔群体中的娇娇者、领头雁。 五十年代,三四年级小学生用石笔、铅笔写字。五六年级学生大都用蘸水笔写作业,上下学时,端着一只装着几分钱买得“墨水精”配制的墨水,放置在摇摇晃晃的破课桌上,经常会瓶倒墨洒,污染了课本、抄本,弄脏衣服也是常事。蘸水笔用得时间,可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转业回地方工作时,单位的会计还发给我一支蘸水笔和几个笔尖。后来蘸水笔被钢笔取而代之了。 1951年,我有了第一支钢笔,还是地道的“洋货”,是我当兵的表哥的战利品。我很珍惜它,总怕弄丢了。让妈妈用毛线勾了一个袋袋,不用时,装到拴在衣扣上的袋袋里,再把笔袋装在衣袋里,这就放心多了。那时代,在外面上班的人们,总爱把钢笔插在上衣的口袋上。银光闪闪的笔卡上,拴着一条金属“链链”,不仅能防止丢失,还有显示“身份”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曾有一段时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插一支钢笔是初中生,两支是高中生,三支是大学生,四支是修钢笔的。这是笑话,却还真闹出笑话了。那年在新兵营里,一位新同志,常摆弄入伍时亲友们送作纪念的三四支钢笔,人们以为他文化程度高,就选他当新兵代表,在欢迎大会上讲话。其实他是半文盲,弄得他很尴尬。钢笔不仅能作为纪念品,传递友谊交流感情,还常常作为年轻人谈情说爱的“信物”,你送她一支金笔,她回赠你一个笔记本,礼轻情意浓的爱意表述,最纯洁不过了。八十年代,常用钢笔当奖品,奖励单位的先进工作者。领导高兴了,还说不定给每人发一支钢笔,作为年终“福利”。 钢笔走过130年的历程,它应当是许多人首选的书写工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用笔书写最多的学生群体中,只有小学的低年级学生,用钢笔做作业,小学中年级直至大学学生都是用“中性笔”书写。上班族已进入“无纸质”办公时代,偶而写字,也大多用中性笔完成。钢笔已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了。现代的商务人士,有与钢笔绝缘的趋势。唯要钢笔派上用场的,恐怕只是签字的那一瞬间。但是,高品位包装自己的男人,袋中的一支笔,自然也是要武装成气宇轩昂的奢侈品。拔出钢笔来,只是随意签个字,其气派也尽在龙飞凤舞之中! 但愿钢笔不要仅仅是上层社会的一种追求!不要成为体现持有人身份的象征!不要成为收藏品和陈列品。要回到学生的书包里,要走上办公桌,用它来写字、写好字,让它在社会的多领域、多层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