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0-07-25 21:05:37   作者:本通   来源:清徐融媒网  
内容摘要: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代受轩王茂华4月下旬,县老龄委、老龄协会和老年学学会共同组织了县乡20多名干部,利用一周的时间,分四个组,先后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中经济发展不同类型的19个村进行了调查。调查组采取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接触了以老年人为主的200余名农民。对当前农村老人,特......

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代受轩   王茂华

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图1

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图2

     4月下旬,县老龄委、老龄协会和老年学学会共同组织了县乡20多名干部,利用一周的时间,分四个组,先后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中经济发展不同类型的19个村进行了调查。调查组采取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接触了以老年人为主的200余名农民。对当前农村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居住条件、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系列惠老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使农村老人得到了实惠。目前,在我县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领到65元的养老保险金;70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数吃了低保;80岁以上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个人应交部分由财政统一出资办理;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另外领到50元的生活津贴;百岁老人每月可领到300元的生活津贴。全县320名五保老人分别入住了四所县办敬老院,对他们实行了集中供养,使农村中最困难的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县财政拨款20万元在老龄委设立了老年特困基金,集中解决老年家庭因事故、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经济困难。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也根据各自情况,对本村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或生活用品。据统计,2009年,全县共有68个村,为7534名老年人发放了120余万元的现金或生活用品。县、乡、村三级逐年增加投资,不断改善农村老年文化体育设施,促进了农村老年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由于受大批农民外出打工、撤并学校等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农村空巢老人急剧增加。老年人随着体力资源、智力资源的逐步丧失和各种慢性疾病的缠身,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农村空巢老人则因我国长期实行二元经济对农村发展形成的严重制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和对农民教育或缺造成的思想观念落后,使他们成了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虽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问题仍然很多,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拮据,难以小康
       从清徐的情况看,生活在农村的空巢老人大体可分三种情况。一是退休后回家居住的老人和在职工薪人员父母留在农村居住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城市上班,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属农村空巢老人中的富裕户。二是子女在外打工或陪孙子们到县城或大村念书,老人留在农村居住的空巢老人。这些家庭虽然挣了一些钱,但子女们向往城市生活,他们既要供孩子们念书、又想在城市购房,实在拿不出多少钱来供养老人,这些老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三是子女多,又都在家乡务农,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低,个人素质差,有的甚至有残疾和智障,生活贫穷、家庭不和,子女推诿不供养而空巢居住的老人,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生活却是最贫困的。
       2.看病就医,难以保障
      看病难,看病贵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多数农村医疗所药品不多,医术不高。虽然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办法规定住院以后才可按一定比例报销。一般报销部分只能占到住院总费用的50%左右,对于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来说,住院期间的交费十分困难,结算后的50%也难以承担。平时看病,全年只能报销18元,空巢老人多患有慢性疾病,诸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痴呆症等,需要长年服药。
       3.生活单调,难以有乐
      近年来,我县正在逐步加大农村老年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和县级财力有限,目前的投资规模远远跟不上农村老人的文化需求,不少农村没有文化体育馆所、场地、设施,也缺少文化体育组织。不少农村空巢老人看的是子女退下来的旧电视,也没有闭路,有的甚至连台黑白电视也没有。
       4.救急救命,难以及时
       在农村,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的空巢独居老人,有的得了急病后,既无法自救,又无通讯工具向外求救,只能无奈地死去;有的年迈多病,长居家中,鲜与外人接触,久而久之,左邻右舍习以为常,病故家中多日后才被人们发现。这类情况在农村屡有发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5.老年维权、难以落实。
      在农村,侵犯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农村家庭对失能老人的照料严重失缺甚至虐待。子女们互相推诿不供养老人,却因争夺国家对高龄老人的生活津贴而闹得不可开交。他们长期不给老人的住所、衣被进行清洁,一进屋内异味扑鼻。轮流送饭,只换食,不换碗。
       子女强力干涉父母婚姻,千方百计阻挠丧偶老人再婚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家庭,子女不仅不许父母再婚也不许母亲给人当保姆,不许父亲雇佣女保姆,怕丢了他们的面子,怕人们笑话。有的男性老人病倒,子女们给雇来的是男保姆,这些男保姆,一不善保洁,二不会做饭,三缺乏温情和体贴,老人不但得不到较好照料,反而增添了他们的烦恼。有的子女因老人借给了保姆一些钱而硬说关系不正常,跟老人吵架,硬是气得老人得了病等等。
       三、改变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对策
      1.农村老龄工作要重落实重行动
      目前,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在不断增强,老龄工作进一步引起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火车进站,喊的紧走的慢的现象在不少地方还严重存在,他们口头重视的多,实际行动少,打算多,落实少。改变这种状况,各级老龄部门、老龄组织首先要作出努力,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要扎扎实实搞宣传,认认真真搞调研,积极主动提建议,满腔热情去服务。
       2.农村为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从清徐县的情况看,大体可采取以下形式。一是兴办敬老院,清源镇陈庄村提供了经验,他们利用紧靠县城的地理优势,建起了可设100多个床位的敬老院。本村70岁以上老人大都入院,农民每人每月交100元,本村退休人员每人每月交400元,外村人每人每月交700元。目前本村入住老人36人,外村入住老人35人。他们以周订菜谱,不吃重样饭,保洁有专人,看病不出门。二是兴办日托所,除住宿以外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敬老院就可兼办。三是把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医疗所、便民食堂、健身器材等集中建设安放在一个地方,老年人来去自由,可解决大部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和文化生活问题。四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比较富裕的大村大社兴办以为老服务为主的家政服务机构,政府买单为老年人购买服务。五是一些小村穷村,由政府买单,为老年人购买某些项目的钟点家政服务。六是动员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与农村特困空巢老人结对子,为他们服务。七是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有病老人等等。
      3.农村医疗服务要向老年人倾斜
      一是提高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特困老人的住院报销比例。二是给患有严重慢性病的老人增加购药补助。三是县乡两级医院创造条件为农村老年人开设家庭病房或采取定期上门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住院治病提供方便并减轻经济压力。四是对病危老人提供特殊服务,体现对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4.农村老年文化设施建设要与其它社会事业建设同步发展
      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供养,更需要精神文化享受。目前农村老年文化设施建设既落后于城市老年文化设施建设,也落后于农村的其它社会事业建设。因此,政府要贯彻城乡一体化的方针,加大农村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其同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并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差别。
      5.农村老年基层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加强。
      实践证明,乡村两级老年组织在发展农村老龄事业方面能够发挥其独特的积极作用。所以急需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老年组织的建设。一是选好人,最好是从回村居住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中选择在群众中有威信,有能力、热心老龄事业的人来担任主要领导;二是为他们解决活动场所和办公经费问题;三是给于适当的工作补贴,以资鼓励。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