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才纔】(cái)
“才”,繁体为“纔”。汉字简化前,“纔”与“才”的意义并不相同。“纔”为形声字,从糸,毚声,意为刚才、仅仅。“才”为象形字。 “才”的古字皆像草木出土之形,是植物发芽的时节,意为草木初生。《说文·才部》云:“才,草木之初也。”指木之初生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玄机,为可塑之材,有待于发掘。 “才”有两种,一是先天具有的资质、才性,一是后天修习而成的才能、才智。“才”为“木”去“乀”:可视为木虽具有成材的潜质,但也需要后来的扶植、修剪。人也一样,人非生而知万物、省万事,只有通过后天父母师友的鞭策,再加上自修、自省和磨砺、锻炼方可成才。“才”为“身”的下半部,表示才智、才能是人的立身之本,身有腿脚方能走路,人有才学方可立足。 简单的一个“才”字暗藏着无限的玄机:“一”齐平如水,表示有才的人需具备公平的美德,具有众生平等的意识;“亅”表示立身中正,人要正直,不为奸邪金钱所诱惑,能谨守自身,刚正不阿;“亅”中有勾,如鹰隼勾啄,谓有才能的人要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容不得邪恶勾当;一“丿”直掠而出,劲而快,喻有才者处事果断,如快刀斩乱麻。具有了这几样品质方可称为有才。“才”与“寸”形近。“寸”的甲骨文是手的样子。与“才”相比,“寸”是收缩的手,是有分寸的手,是内敛的手。人才具有社会性。如果拥有才华而不施展或无法施展,不为才。“才”是伸出的手,是张扬的手,是指点江山的手,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有所行动的手。伸出去的“丿”表示将才华使出来,舍得使用,乐于贡献,方为才。只有奉献出来,服务于社会才是真正的“才”,才会不枉其“才”。 “才”有才能、才干的意思。有才能的人自然也是“才”,即人才。“人才”一词有三重含义:第一,德才兼备的人;第二,有某种特长的人;第三,用在口语中,指人的相貌端庄美丽,比如我们夸奖某人漂亮,就会说“她长得还有几分人才”。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机构、单位,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得以维持、发展、壮大。而对待人才的态度和安置人才的方式就是“人才观”。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才观不同,因为需要不同;不同的领导也有不同的人才观,因为取舍各异。有人穷其一生精力育才,也有人专以杀才为快事。历史凡有志“举大业”者,都很注意网罗人才。关于人才的应用,刘邦有一段话说得很妙:我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谋略不及子房(张良),但是我却能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个就是我的“才”了。确切地说,拥有良好的领导艺术的确是一种才干。知才善用,任人惟才,是每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