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诗集》话清徐

时间:2014-07-06 17:14:29   作者:王茂华   来源:醋都网  
内容摘要:《晋阳诗集》话清徐王茂华近日,由国学大师姚奠中题写书名,原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春根主编的《晋阳诗集》与读者见面了。我作为入编《晋阳诗集》作者荣幸地获赠了一套《晋阳诗集》。捧《晋阳诗集》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晋阳诗集》受益匪浅,激情涌动。《晋阳诗集》是太原历史上第一部...

《晋阳诗集》话清徐

 

 

《晋阳诗集》话清徐 图1

 

  近日,由国学大师姚奠中题写书名,原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春根主编的《晋阳诗集》与读者见面了。我作为入编《晋阳诗集》作者荣幸地获赠了一套《晋阳诗集》。捧《晋阳诗集》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晋阳诗集》受益匪浅,激情涌动。

  《晋阳诗集》是太原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显著特点有二:一是作品完备,辑录的作品囊括歌谣、诗(古体诗、新体词)、词、曲、赋等体裁;涉及的题材有地理名胜、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咏史述怀等;时间跨度上溯先秦下迄当今,长达数千年。二是作者众多,太原籍人、非太原籍但在太原生活过者,或既非太原籍而又没在太原生活过者,只要有反映太原题材的诗作均遴选收录。上至九十来岁的耄耋老人,下至九岁的垂髻少儿,古往今来作者近1700人,诗作5000余首。《晋阳诗集》的出版切实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的文化盛事。

  诗歌是中华文化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山西是诗歌的海洋,太原诗人更是群星灿烂。放眼浩瀚诗海,一览古今太原。怎能不令人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清徐,1952年,由清源县、徐沟县合并而成,取两县名之首字合称清徐。其前身是春秋时期的梗阳县、之后是隋开皇十六年设置的清源县,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与太原处于相同的历史时期。从古到今,清徐又多属太原府管辖,可以说是山水相连,一脉相承。因此,《晋阳诗集》的作者在颂扬晋阳时,有不少的诗作颂扬了清徐,作为清徐籍的我来说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全诗集有88名诗人作诗130多首赞美清徐,收录清徐籍诗人诗作120多首,其中赞美家乡清徐的诗作有95首。感动之余,总想说点儿什么。现就《晋阳诗集》中描述清徐的诗以题材分类简析,以飨读者,欢迎商榷。

 

《晋阳诗集》话清徐 图2

一、  陶唐古迹。

  宋代曾任右司谏封楚国公、魏国公的范仲淹,作诗《陶唐氏》:

  纯衣黄冕历星辰,白马彤车一百春。

  莫道茅茨无复见,古今时有致尧人。

  诗人热情地赞颂了尧王。《明一统志》称:“帝尧自涿鹿徙都于此,俗称尧城。”《山西通志》卷三载:“后因水患太甚迁河东平阳(今临汾)”,卷一六四载:“帝尧在尧城镇,旧传陶唐造历之所,故立庙。”尧庙,相传始建于周初,元至正年间重建,现存为明代建筑。尧城被誉为中华第一都。

  清道光年间进士、山西按察使罗绕典曾写《尧都怀古》盛赞尧王:                    

    偶询壤叟问衢童,古帝遗墟想象中。

  悬瓮山空环晋水,同戈驿小近唐风。

  岭云似绘重光瑞,野草犹怀屈轶忠。

  我亦中天旧氓庶,尧樽于此酌应同。

  当代诗人对尧王更是赞之又赞,效之又效。现选其中之一。作者杨金亭,曾任《诗刊》副主编、副编审,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他以《清徐尧庙》为题作诗:

  尧庙画屏记史前,躬耕帝力感苍天。

  熏风处处消民愠,烂漫卿云颂古贤。

二、锦绣清徐。

  清徐有山有水,有河有湖,古迹盛多,景色宜人。《晋阳诗集》中描写清徐风景的诗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顺治年间曾任清源知县的和羹以《八景绝句》概述了清源县的八景,即:

东湖夜月

  渚阁三清半有无,波光犹自漾冰壶。

  何时对影扁舟上,醉倒归筇倩鹤扶。

西岭香岩

  风入长松响洞箫,天香何处落山腰。

  南能礼罢时跌坐,错认吾身到绛霄。

别墅池塘

  水云深处护芳塘,竹实松脂别有香。

  未许游尘污静院,好留风月寄诗狂。

讲堂琴韵

  虚心问道及于盲,不惜金钱构讲堂。

  携鹤到来同讨论,解经当勿使经亡。

平峦积翠

  平铺苍翠此山头,捉酒寻诗可恣游。

  雨过岚光寒欲滴,一声铁笛万林秋。

上净西凉

  山静凉深六月天,人将避暑藉逃禅。

  闻寻石灶炊菰米,落日西风起暮烟。

山寺槐阴

  饱历风霜不记年,鼓柯振叶上参天。

  法王宫下樵苏少,况是深山地处偏。

石堤柳浪

  流丝凫凫艳阳时,夹道偏宜对酒卮。

  不是西湖翻柳浪,谁将石偃拟苏堤。

  咸丰年间举人,曾任容河知县的清徐籍诗人路宜中,也从梗阳古城、东湖之水、莲池芹泉、中隐古寺、白石云松、马峪葡萄等方面写了《清源风景诗十首》(略)。

  民国年间的清源知县续思文也写了《清源风景》诗,现择其中两首:

  边山无处不摇钱,更有葡萄架满园。

  六月不知炎日苦,人人都是小神仙。

    

  城外青山城内湖,荷花万朵柳千株。

  太汾风景少颜色,惟有清源入画图。

  这两首绝句成为后人赞美家乡的口头禅。

  徐沟贡生赵晋阶以词的形式写了《浪淘沙八首》即:泮宫台阁、花县晓钟、谯楼晚照、金水春澜、白龙古甃、层云叠翠、甘泉平涌、池柳环烟(具体内容略),赞美徐沟县的八景。

三、东湖秀色。

  东湖,形成于明朝末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北方县城中有一镜平湖实属罕见,她波光潋滟,胸怀宽广,绿柳红荷,景色宜人,它是清徐的象征,它是乡人的骄傲。因此而引发的诗章不计其数。

  清代清源人,贡生王象极,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感触颇深,紧紧抓住山、月、舟、楼、雨、城、树、草、鸟、鱼与湖有关的十景一口气写出《清湖十景诗》,描述东湖之秀,抒发爱乡之情。

湖山

    湖山壁立倩谁开,千丈芙蓉五里来。

    石镜涵光邀水镜,玉台倒影傍歌台。

    卧看天际青虹远,醉作池前碧嶂猜。

    胜地不须他处觅,梗阳城里有蓬莱。

湖月

    停杯搔首问婵娟,几度清光几度圆。

    影落湖中深见底,人于舟上俯观天。

    玉壶春满烟波冷,桂宇香飘衣带鲜。

    三五佳期休错过,会须畅饮月明前。

湖舟

    欲济苍生何所操,影娥池上一鸿毛。

    鸭头绿酒葡萄熟,鹢首青天碧落高。

    雪浪时来王子兴,澌波剩有鄂君豪。

    此中真意无心得,日日孤蓬弄短篙。

湖楼

    危楼百尺醮湖烟,坐对山光色更妍。

    倒榭落晖明绣浦,印潭秋月挂雕檐。

    槛前荡漾浑无地,窗外苍茫别有天。

    之手披云狂兴发,星辰摘向斗牛边。

湖雨

    何事烟波四望迷,清秋湖上雨凄凄。

    玉盘剩有千城迸,花案浑无一鸟啼。

    叠浪风中和雾立,青峰天际与云齐。

    来批蓑笠闲垂钓,归棹兰桡不怕泥。

湖城

    城居何必羡幽栖,亦有林泉亦有溪。

    万顷鳞波皆断案,四围雉堞是长堤。

    爨烟慕起多飞北,陴日朝穿半落西。

    最喜夜游奇绝处,巡锣击柝不曾迷。

湖树

    我来隔水看图画,几带晴烟锁绿丛。

    树树鸾栖明镜里,枝枝龙绕碧云中。

    杨花暖落三冬雪,柳浪寒生六月风。

    得意忘言尘世外,情知五柳是陶公。

湖草

    占得清湖未是贫,萋萋湖草满湖滨。

    绿萍香暖晴偏艳,青芥泉深晓更新。

    春色连天浑是碧,芳姿映水迥无尘。

    舟游不作蓬莱客,坐揽中洲宿莽频。                

湖鸟

    寂寞中湖只自知,却教好鸟弄幽奇。

    雄雌泛泛求良友,黄白飞飞点绿漪。

    宝鉴流光开熠耀,碧天云影漾差池。

    间关水上频来往,见我忘机亦自恰。

湖鱼

    当年传说养鱼池,为问池鱼上有之。

    晓视凌波衔落蕊,夜闻饮月跃流漪。

    纵横大壑非无意,游泳清溪似待时。

    水面浮萍堪果腹,渔人芳饵漫相欺。

  嘉庆年间进士,曾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的祁寯藻来清源观赏了东湖后,激情澎湃,诗意大作,即席写出了《清源东湖》一诗:

    东湖浩淼城东隅,城十里湖五里馀。

    东南北望淡容与,以城为堤高不孤。

    其利蒲苇莲藕鱼,鬻盐者濒湖西居。

    人情爱憎固自殊,吾兼取彼王与储。

    王日此湖信可娱,琴书一船酒一壶。

    醉吟不管朝及晡,钓竿往往明日俱。

    储则谓湖实膏腴,以山水故成此洿。

    城垣外啮泉内嘘,意欲填之为平涂。

    俾民有田且有庐,我来临目心踌躇。

    登城东惯指稼渠,水有所泄峰不枯。

    或因储言乃决疏,王固达矣储岂迂。

    西山窈窕窥闉阇,翠鬟泻镜慵不梳。

    安得飞阁凌空虚,坐我海岳之画图。

    作诗径欲袖此湖,清景一失难追捕。

  诗中写了东湖的位置、面积、西岸的盐场,以及蒲草、莲藕、鱼虾、垂钓、游船、酒壶、琴声、灌家渠等。诗的末尾发出了“安得飞阁凌空虚”的感慨,他不仅希望在美丽的东湖边有一“飞阁”,而且告诫后人“清景一失难追捕”,意即要保护好东湖。后人没有辜负祁大臣的期望,在东湖东南角三次修建水阁楼,而且一次比一次好。现存的文源楼(又名水阁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修建的。挑角飞檐,玲珑剔透,描龙画柱,雄伟壮观,成为清徐一景、清徐标志。笔者曾以《文源楼笔会抒怀》为题作诗曰:

   东湖西岭沐秋光,三晋文明聚梗阳。

   极目八方诗意涌,挥毫满纸古风扬。

   盈盈葡韵甜华夏,朵朵词花润醋乡。

   遥示祁翁休感叹,凌空飞阁已辉煌。

  2004年山西省诗词学会在文源楼举办了笔会,我即兴写了上述七律。诗的末两句告慰祁翁不要叹息了,你期盼中的“飞阁”已拔水而起,且金碧辉煌。如果祁翁在天有灵,看到雄伟壮观的水阁楼,看到小巧玲珑的玉皇阁,看到廊亭秀美的怡心园,看到随风而动的风车亭,看到相互映衬的红荷绿柳,看到高科技的彩灯喷泉,一定会含笑九泉,翘指称赞:东湖美极了。

四、马峪葡萄。

  在清徐县祖祖辈辈流传有“清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的说法。《汉书·西域传》载:“武帝发使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异物。汉使采葡萄、苜蓿归”、“于离宫别院尽种之。”《清徐县志》记载:“汉朝时,马峪边山一带一姓王的皮货商人,沿着丝绸之路从大西北贩运皮货,带回葡萄苗木在当地栽植成功”,这里的大西北即指靠近西域大宛的新疆吐鲁番。由此可见,马峪葡萄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悠悠历史,不仅使“清徐的葡萄甜盈盈”(郭兰英唱词),而且生产出了“货之八方”的“葡萄干”(唐书),“飞觞不厌频”的葡萄酒;悠悠历史也孕育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赋曲。

  唐代刘禹锡,曾任检察御史,他满腔热情地颂扬了马峪葡萄。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碱至,行台绮席张。

    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

    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

    惭非未至客,不得一枝尝。

    诗人既写了蒲桃由“西域”到“北方”的源远历史,又写了官员之间“寄蒲桃”的深厚友情。既写了“马乳”等蒲桃的“满喉甘露香”,又写了“味敌五云浆”的蒲桃酒。

  宋代司马光,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赠太师、溢国公,他以《送裴中舍赴太原幕府》为题写诗赞马峪葡萄和马峪葡萄酒:

  元戎旧鼎台,大府节旄新。

  边侯正无事,宾筵况待人。

  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

  斋酿葡萄熟,飞觞不厌频。

  宋代嘉佑年间进士,曾任礼部郎中、知礼部贡举的苏轼以《谢张太原送葡桃》为题写了感谢诗:

  冷官门户日萧条,亲就音书半寂寥。

  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葡桃。

  上述两诗进一步说明,到了宋代马峪不仅盛产葡萄,而且可酿制葡萄酒,不仅民间作为礼物相互酬送,而且官场也作为珍品相互馈赠,直至作为贡品敬献皇上。诗作者通过描述“冷官”的“萧条”,衬托出太原人的厚道。

  绍兴年间进士,曾任国之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杨万里作诗《初食大原生蒲萄》时十二月二日:

  淮南蒲萄八月酸,只可生吃不可乾。

  淮北蒲萄十月熟,纵可作羓也无囱。

  老夫腊里来都梁,飣坐那得马乳香。

  分明犹带龙须在,径寸玄珠肥十倍。

  太原青霜熬绛饧,甘露冻作紫水精。

  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水封不曾拆。

  风吹日炙不曾腊,玉盘一朵直万钱。

  与渠倾盖真忘年,君不见道逢麹车口流涎。

  时在十二月二日能够食到生蒲萄,足见马峪人在葡萄的保鲜技术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景云年间进士、曾任昌乐尉、秘书省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的太原诗人王翰对家乡的葡萄、葡萄酒更了如指掌,因而写出了《葡萄酒》的佳诗:

  揉碎含霜黑水晶,春波滟滟暖霞生。

  甘浆细挹红泉溜,浅沫轻浮绛雪明。

  金剪玉钩新制法,紫驼银瓮旧豪名。

  客愁万斛凭消遣,一斗凉州换未平。

  近代歌颂马峪葡萄的诗作就更多了,现摘其数首:

  张平(原山西省副省长、中国作协副主席、山西省作协主席、现民盟中央主席)

  夸马峪葡萄

  马峪葡萄大如斗,葡萄架子赛高楼。

  梦中疑是波涛起,觉来尽是葡萄酒。

  胡晓琴(原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山西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清徐葡萄园纪游

  似到边陲吐鲁番,珠圆帛翠漫无边。

  金风送爽馨香重,酿得琼浆欲醉天。

  丁芒(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世界汉诗总会顾问)

  游马峪葡萄园

  驱车百里逐香来,十万紫花着意开。

  马峪葡萄天下宝,此甜想是云间栽。

  赵望进(原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现省文联常务副主席、省书协主席),

  咏马峪葡萄

  枝似藤萝韧,果如珠玉鲜。

  任凭同族妒,奉献满人间。

  梁枫(原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太原市文联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葡萄诗会有感

  漫山绿云紫雾,引来八方李杜。

  尝尽葡乡风韵,酿出华章无数。

  孟恭才(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调研员)

  葡萄诗会戏赋

  满园秋色关不住,并州葡萄谁家甜。

  扯来白云写醉意,自古葡乡在清源。

  五、醋都老醋。

  东汉人应劭所著《风俗通义》,对蔩荚作过考证,他说:“古太平蔩荚生于阶,其味酸,王者取之以调味,后以醯醢代之。”王者为何人呢?即尧帝。尧帝在清徐尧城利用蔩荚一是制定了“四季八节”(即春夏秋冬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节);二是取其酸味以调食。蔩荚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固态醋了。此后,清徐的先民又遵照尧帝及“神农氏”教化,淹制黄菜、泡制酸菜来产生醋酸,用此酸菜汤、黄菜汤当醋,调食调味。这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液体醋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陈醋、老陈醋、风味醋、保健醋、醋饮料等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清徐既是食醋的发源地,又是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还是名号名牌聚集地,被誉为“醋都”,被评为“中国老陈醋之乡”。早在1924年,山西醋就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一等奖。民国二十三年,中国的早期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孙颖川调研了清源醋坊后写出了《山西醋》的调查报告,称“我国之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与镇江醋。镇江醋较之山西醋犹逊一筹。山西醋不愧为我国名产。”因此,用“自古酿醋在山西,追根溯源在清徐”的民谣来说清徐醋史源远流长最贴切不过了。

  

  中国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工作室副主任、《中国当代散曲》主编折殿川作词道:

  《水调歌头·醋》

  清水蕴香味,佳酿自纯良。千家万户欢宴,醋洒菜肴芳。太白闻风忘酒,王母蟠桃休会,同路到文昌。月涌东湖夜,群圣聚中堂。

  酸甜口,君身健,美姑娘,润颜黑发,彭祖寿命在延长。科技育来新品,市场繁荣开放,今醋也留洋。遍迹五洲地,四海尽幽香。

  中国散曲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诗经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工作室顾问、《中国当代散曲》总编、原清徐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常箴吾填词道:

  《仙吕[六幺篇]·醋园采曲》

  采曲清香远,醉了红粱苑。红粱一片,一片诗天。风情万千,万千曲园。五湖四海都香遍。翩翩,风骚独领数百年。

  酸溜溜不是葡萄酒,香滴滴染了长衫袖。肥鱼儿依旧,美味儿长留,全凭那糖连醋勾,引得侬涎水长流。抱葫芦吃削面最是销魂时候。悠悠,荡悠悠一曲到五洲。

  以上两词作者运用不同的词牌,选用不同的角度赞颂着一个主题——清徐醋:清水香味,淳朴佳酿,“香滴滴染了长袖”,“引得侬涎水长流”。就连“太白闻风忘酒,王母蟠桃休会,同路到文昌”,(即清徐东湖畔的文源楼),聚会品尝,清徐醋之好不言而喻了。然而更使中外友人感动不已的是《敬醋歌》

  山西太原酿好醋,好醋出在咱清徐。

  好醋!好醋!

  喝了咱的醋,腰腿疼痛都可除。

  喝了咱的醋,生津养颜润皮肤。

  喝了咱的醋,杀菌消炎感冒无。

  喝了咱的醋,防癌抗癌功效殊。

  喝了咱的醋,健康长寿全家福。

  好醋!好醋!

  《敬醋歌》是原任清徐县县长、山西省副省长,现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即席唱的歌词。1988年5月时任清徐县县长的杨志明随太原市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在工商界知名人士参加的宴会上,太原市的友好城市——日本姬路市市长向客人敬酒时,唱了一首祝酒歌,宾主举杯,掌声四起。轮到杨志明县长敬酒时,他拿出准备好的清徐保健醋一一而敬,自己倒了满满一杯,举杯即兴用当时在世界各国流行的张艺谋编导的电影《红高粱》主题曲,唱起了《敬醋歌》。宾主品尝痛饮,全场笑声不绝,掌声不息。日本友人也用生硬的中国话附和着唱起了“好醋!好醋!”真乃“香借清风飘环宇,味凭徐水醉神州”啊!

  六、碑塔寺庙。

  清徐文物景点盛多。有隋槐,有唐塔,有唐代石窟,有宋时寺庙。或座落山间,或紧临涌泉。松柏之盛、亭庙之凌、山泉之冽、碑塔之画,无不会此县域。风光旖旎,别具胜雅,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现只就香岩寺、清泉寺咏诗作一简介。

  周世科(四川内江人,清源县同知)

  暮春同客登香岩寺

  几度春游兴未涯,更持樽酒傍烟霞。

  香山踏破王孙草,梅雨飞来燕子家。

  胜日一拚人共醉,同流还拟帽同斜。

  望中景色娇相袭,独愧尘容对落花。

  胡豹变(清乾隆年间举人)

  清源无梁殿

  山行六七里,山势合如环。

  山腹有兰若,烟云缭绕间。

  人言此殿名无梁,僧舍清幽松气香。

  我来叩门门扄钥,隔墙但见青松长。

  去此行百步,有水号杯泉。

  石壁大书杯泉字,不盈不缩似流川。

  一勺水,一卷石,清光漪漪云脉脉。

  不知何代发蒙泉,亘古长留一片碧。

  泉旁有微径,缘径更登高。

  回首岩下浑无底,四面山风若轰涛。

  我心畏险不敢趋,缩缩如循待人扶。

  进退险作昌黎哭,忽闻山顶有人呼。

  山顶烟云锁未开,幽人杖策云中来。

  笑问此翁住何许,

  恰是无梁殿中庙祝化缘回。

  相与提携返兰若,七十老翁信不弱。

  静对苍松香拂衣,轻飏茶烟进清酌。

  出世知无方,长生苦无药。

  若使静坐此六七年,

  管许两腋生风伴孤鹤。

  香岩寺,又名无梁殿,故胡举人以《清源无梁殿》为题作诗。

  清泉寺,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泉水叮咚,冬暖夏凉。有诗曰:“四季有山皆入画,一年四季不看花”。如此的环境,吸引了古今诗人游览修锲。清同治年间进士,江西人许观澜或应徐沟知县银沆之邀,或应徐沟人士苏始大之请,邀集同治年间进士江苏人蒋柱周、同治年间文士广西人银宝林、同治时人浙江周锡祜、桂林江晓、苏州王师忠、北京袁鸿庆及吴知微等十知己于清泉寺“载笑载言,吐半生之怀抱;一觞一咏,话弥月之相思”,大有王羲之“群贤毕至于兰亭修锲;少长咸集在曲水叙情”之势。如果清泉寺景色一般,怎能吸引到九个省地的文人聚会于此。现摘其倡导者许观澜、徐沟知县银沆、及徐沟人氏苏始大的三首步韵诗及小序于下。

  许观澜:

  清泉寺小集诗并序

  盖惟挟登临之概者,必选良辰;畅游乐之情也,必寻胜地。假文章之造化,春秋之景色多佳;借神助于江山,水木之清华皆湛。顾登高作赋,最宜菊酒之时;修禊流觞,须有兰亭之胜。佳节不逢藤阁,马当未必能风;西江不是中秋,中渚有谁看月。而况,泰衡一览,小视诸山;沧海曾经,难为流水。

  余幼生闳海,返棹漳江。北达燕山,南游汉水。鲲身鹿耳,出入鲸波;宝伞金船,攀援乌道。庐阜山顶,瀑布去地者四十寻;岳阳楼上,湖光浮天者八百余里。今以两番眊矂,三载羁栖。小姑欲嫁,彭郎迢遥故里,邱嫂虽怜,季子郭落他乡。非有意于游观,更何情于吟咏。维时旃蒙入序,婺女当缠,菟宾迎寒,槐檀改火。寄滩歌于涂水,移梦友于清泉。未通一相之微,独惜三馀之景,主人爱客,泯倦意于冯鱼;公子能交,倾虚怀于野骛。中夜访仲孚之课,沙门为我鸣钟;一言成太白之才,老媪亦能磨针。朔风满地,由他三径皆荒,旧雨不来,未免一樽独对。乃者,宰无苛政,道载贤声。禾登报赛之笙,廉叔度袴需皆爱;花静放衙之鼔,,赵清献琴鹤名闻。遂有袁粲风流,寄馀情于野竹;美质温雅,怀幽赏于甘瓜,结驷山椒,鸣珂水埒。或则秉款段之马,望若神仙;或则御薄笨之车,人皆郭李。

  独是,林有松而尚浅,云非雨而亦寒,花满屋而未开,岫列窗而四塞。笑童山之种种,草似发稀;观如水之峨峨,冰冻骨立。谢朓有惊人之句,穷岩无济胜之情。景既非佳,怀何由畅!乃亦扫花径,穿云根,指苔读碑,敲冰煮茗;呼灯暖酒,呵冻分题。摊床对坐客眠,疏而兼懒;压酒强山僧之饮,佛何妨仙。故虽时值严冬,多是别风淮雨招;地非名胜,只馀剩水残山。而载笶载言,吐半生之怀抱;一觞一咏,话弥月之相思。则小园一篑之山,致足乐也;金谷三杯之令,均客亦知夫。八韵既成,数言并缀,非能首唱,敢效眉颦。

  

  萧斋镇日掩松扉,落叶荒苔接翠微。

  正拟开窗看积雪,忽逢联骑踏斜晖。

  弯环门外羊肠径,潇洒公馀鹤氅衣。

  觞酒莫辞今夜醉,山中得句赏音稀。

  小别移时意转亲,相逢翻让主为宾。

  天涯万里谁知己,灯火一庵此故人。

  把盏唤回天上月,坐花分与洞中春。

  远公不禁渊明酒,莲社从今证夙因。

  银沆:

  步清泉寺小集诗韵

  重来小峪叩僧扉,细石陂陀行径微。

  绕树风声生远籁,衔山日色峦馀晖。

  池中宿水俱成冰,窗下眠琴未脱衣。

  读罢不妨弹一曲,知音莫道世间稀。

  无僧无俗总情亲,方外何须问主宾。

  开径最难来二仲,到门不速恰三人。

  巡行未慰沟中瘠,劝饮空倾瓮里春。

  他日渊明赋归去,雪泥留与证前因。

  苏始大:

  步清泉寺小集诗韵

  家邻湫隘久局扉,快睹文昌近少微。

  山回楼台宜远眺,云深水木自澄晖。

  禅房酒熟初开瓮,花径香浓暗袭衣。

  漫说兰亭修禊事,此游应亦近来稀。

  当时诗酒快相亲,鸿雁来迟已作宾。

  云拥悬崖山揖客,风摇古柏树迎人。

  三更梦绕空山磬,一瓣香留古洞春。

  有道门前容洒扫,追随杖履岂无因。

  七、民间文艺

  清徐县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诸如背棍铁棍、彩灯、架火、高跷、抬阁、旱船、龙灯、彩门楼,等等。特别是背棍铁棍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晋阳文集》中描述背铁棍等民间艺术题材的诗词也很多,现摘其数首: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清徐县诗词楹联协会会长高中昌同志,凭着对背棍铁棍的熟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背铁棍表演的风采。

  正宫【叨叨令】观清徐背棍铁棍

  背棍铁棍,清徐县地方艺术之一绝。纤纤其棍巧悬于空,或由一人背之,或由多人抬之,有扮戏者,彩立其上。随笙歌鼓韵,下则蹈之,上则舞之,绚丽以多姿,精彩而绝伦。故有“空中舞蹈,无言戏剧”之称。今逢佳节,更颂生平,旋成跃鼓摧金,竞相起舞之势,作以记。

  脚尖儿点软春风路,肩头儿掂足人间趣。鼓声儿更把神来助,笑容儿写满承平赋。背起来也么歌!抬起来也么歌!空中潇洒正是撩心处。

  春光为曲天为幕,长虹随袖云随步。凤冠儿摇得明星妒,彩裙儿飘得飞霞住。人醉了也么歌!风醉了也么歌!一街风景偏是黎和庶。

  他在另一首绝句中对架火又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元夜小景

  连巷灯云闭月华,门前焰火看谁家。

  听雷不见云和雨,飞上长空却是花。

  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山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福太则以清徐元宵夜之景,写出了清徐五颜六色的彩灯和飞花长空的烟火。

  清徐元宵观灯

  灯节云浓重,烟花分外明。

  千堆新旺火,暖透梗阳城。

  八、道路驿站

  《晋阳诗集》中诗人们除了突出一点挥毫泼墨、反映主题的诗作外,有不少是看似素描表面现象,实则透过现象反映本质,达到话清徐的目的。比如,金代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的元好问作《同姚公茂徐沟道中联句》,明代山西道御史、兵部侍郎、大理寺少卿于谦作《寓清源》、《宿徐沟》,明代都御史杨美益作《五过徐沟有感》,明代都御史韩帮奇作《同戈怀古》,清代嘉庆年间拨贡苏于沛作《平泉道中感旧》,佚名的《登梗阳赋》,杨金亭作《赵家堡新村书感》等等。通过官道、住宿、驿站、村落等来表现清徐,抒发感怀。然而,原太原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太原市政协副主席王继祖的两首诗对清徐及清徐文源路则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过清徐

  兀突波涌起平泉,乍建国城依青山。

  十里葡园红映绿,千亩湖田碧泛绿。

  小酌陈液味淳厚,大品龙眼汁甘甜。

  一条文源金光道,引得游人入画间。

  诗人写了过清徐的所见所闻,清泉波涌的平泉村、依山而建的三国城、十里葡园、千亩东湖、味淳葡萄美酒,还有甘甜龙眼葡萄。这么多美景为何能“引得游人入画间”,因为有“一条文源金光道”。而另一首诗则专门《赞文源路》:

  南临梗阳北畔湖,东衔汾水西入葡。

  不求谁夸成绩好,只为民达通天途。

  彼说留得旧迹好,余道换来新画殊。

  短视古今难成事,宏观方能举大图。

  作者在描述了文源路的走向、临物之后提出一个严肃而深层次的问题:为官一任,如何造福一方?是“短视”还是“宏观”,是只求政绩工程还是为民办实事?这个问题原清徐县委书记、现任榆次市委书记张璞的诗作了回答。

  创业情思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淳朴的清徐人民“开明开放,争先争上”,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年之际,感慨万千,赋诗一首。

  开创山川一局新,明华照彻执柯人。

  开源唯系千重爱,放眼已知万里春。

  争向东风分秀色,先存民意酿甘醇。

  争来誉入百强列,上慰国家下慰民。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璞任清徐县委书记、张春根任县长,一个“开明开放,争先争上”的举措,调动了全县上上下下的积极性,都在不图名和利,拼命干工作。当时我任职县文化局长,率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争气上台阶,拼搏奋进创一流”。徐沟背棍申报成功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群众文化被评为太原市先进集体,小戏调演获省一等奖,清徐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次年,清徐体育又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等等。经济更是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全省十强县之一。

  人民心中一杆秤,历史不忘功与过。当我们回顾历史,不会忘记为民办事的古人贤士,当我们行走在平坦宽敞的文源路上不会忘记张璞书记和张春根县长。但当我们看到颓废的人造景观——三国城时我们会想起谁呢?当市民们屈居在太原市淘汰、环境严重污染的子午轮胎厂周边,我们又会想起谁呢?当乡人们想起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东湖老陈醋厂白手送人的一幕,我们还会想起谁呢?

  为官一任,人人都像诗人王继祖所言“不求谁夸政绩好,只为民达通天途”,个个都像诗人张璞所言“先存民意酿甘醇,上慰国家下慰民”该是多好啊。

  《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咏言”。《晋阳诗集》放眼中外,涵盖古今,汇聚英华,亮点纷呈。是太原诗史,开省会先河。我县诗词楹联协会的高中昌、常箴吾、王茂华、石履山、啜希忱、姚润生、焦树志、李润开、牛宝林、高洁等十名同志的诗作入选诗集,这是可喜可贺的。望同志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言清徐、歌太原、颂中华的圆梦之路上再立新功,也愿家乡清徐再铸辉煌,再入史册。(完)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