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抗战记忆
群英代表
抗战时期遗址
太原县抗日政府旧址
徐沟县抗日政府旧址
清源中山公园
清源县抗日政府旧址
清太徐抗日政府所在地杜里坪
彭雪枫
武工队一小队在徐沟刘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清徐县档案局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广泛征集文字、图片、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的抗战档案史料,揭露日本侵略者对清(源)太(原)徐(沟)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同时真实地再现清太徐军民英勇抗战的光辉历史。 从1933年开始,我县早期党员李宝森、李延年回乡组织进步社团,传播革命思想。“七七事变”后,我县建立牺盟会组织,巩固抗日统一战线,为创立中共地方组织创造条件。1937年11月8日,日军侵占山西省会太原,清、太、徐三县相继沦陷。因清、太、徐三县毗邻,为便于领导,三县合并,成立了清太徐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机构——中共清太县工作委员会。1938年春,清太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上闫村成立。同年7月,中共清太徐联合委员会在抗日烽火中诞生。1938年7月,组建了清(源)太(原)县抗日政府,从此,清太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除奸、反霸斗争,建立抗日武装力量,不断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在8年的抗战中,中共清太徐地方组织及党领导的政、军、统、群各系统组织,始终作为一个战斗整体,转战于晋绥革命根据地前沿阵地,严守着通向根据地的重要门户,为夺取抗战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谱写了壮丽的战斗篇章。 1937年,平津失陷后,太原市各中等以上学校疏散外迁。9月,成成中学迁到清源县。在上课的同时,师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酝酿组建抗日武装。10月上旬,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应成成中学师生之邀到清源中山公园成中校部院内为成中师生作形势报告,随后组建了“成中师生抗日义勇队”,清源120多名青年踊跃参加,积极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去。 清太徐抗战大事记 ★1935年10月,王庆生、董先瑞、王景铸等进步人士在本县阎村一带组织读书会,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 9月24日,太原成成中学疏散搬迁到清源县城中山公园;太原平民中学搬迁到徐沟县城王家巷小学。 10月10日,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太原失陷后改称“成中师生抗日游击队”)在清源县县城成立。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和战动总会人民武装部长程子华先后来清源,在中山公园为成成中学师生和清源民众作抗日动员报告。 11月8日,日本侵略军侵占省城太原,清源、太原、徐沟三县同日沦陷。 11月15日,东于数十名农民随同“成成中学义勇队”进入交城山区,参加抗日斗争。 11月下旬,经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成员、公开身份为战功总会人民武装部长程子华推荐,山西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任命任悟憎、赵向荣分别担任清源、太原县县长。 12月底,中共清太县工作委员会在古交镇建立,书记赵向荣。 ★1938年 年初,清(徐)太(原)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清徐上阎村秘密成立。苗庆滋任支部书记。 l月l日,清太抗日民主政府在西山杜里坪成立,县长任悟僧。 1月23日,战动总会(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1937年9月20日成立,1939年7月1日解散)第一路纵队第二支队在本县两次袭击日军,毙伤日军40多人。支队长刘森堂牺牲。 1月24日,战动总会抗日游击纵队第五支队袭击高白镇日军,毙敌十余人。 春,清太县工委分管武装的杨达发、刘永福组建清太县抗日游击队200余人,在清太边山进行抗日斗争。马北生、王立岗组建榆(次)太(谷)祁(县)地方武工队,在徐东一带活动。 9月,乔效曾率100多人的黑头军投降日本人。 ★1939年 4月25日,新军游击六团团长李宝森率全团与兄弟部队在汾河北社段,同数倍于我的日伪军展开激战,消灭伪军200多人,我方也遭受重大损失。 5月,日伪军进攻清源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洛池渠,杀害干部群众30多人。抗战时期日伪军先后在洛池渠杀害84人。 ★1940年 夏秋之际,清太徐抗联在距日军重要据点徐沟城不远的南尹村、常家庄五姑家先后举办三期妇女培训班,每期十人左右。 9月11日,晋西北第二次行政会议决定成立三专署和八专署。八专署辖交城、交西、太原、清徐、榆太和文水、汾阳、祁北等县,专员康世恩。同时,中共晋中市西北区党委决定相应成立三地委和八地委(前身文交地委),八地委书记罗贵波。 12月,清太徐县委在清二区西谷村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组建清太徐游击四大队的有关事宜。 12月15日,清太徐抗日武装统一组建为游击四大队,在县委驻地杏坪村举行成立大会。政委肖靖,副政委马真,大队长徐光远,副大队长韩贵明。下设三个连,共400余人。 ★1941年 4月,山西工卫旅开进晋中平川,先后驻扎在徐沟王答村、清源东罗村,多次击退徐沟、太谷、清源、交城之伪军。后来,日军扫荡白石沟,杀害下卫旅临时卫生所伤病员30多人,群众6人,烧毁石窖、刘家山、杏坪等村庄的大部分民房。 5月,清太徐游击四大队护送从延安赴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抗大、鲁艺、陕公、女大毕业的干部170余人通过同蒲线。在徐东区橙桥村隐蔽时,遭受太谷、徐沟两地日伪军400多人袭击,双方激战三小时。为保护干部,连长张四本率主力带领干部转移,当晚安全过境到达太行二分区。副连长贾绪同率一个班吸引阻击敌人,在激战中全部英勇献身。 6月,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由晋东南回延安,途经本县。先后由太行二分团三十团、八路军总部警卫团护送、决死二纵队一部和清太徐游击四大队接送过境,安全进入八分区根据地。晋东南护送部队在清源圪台头村受到日伪军突然袭击,激战中参谋长与2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同年,榆太独立营便衣队队长王立岗率领王伟等四人,在同戈站炸毁日本军用飞机一架。 ★1942年 1月3日,清太徐四大队和清太徐地方干部古交小娄峰整训,遭到日军300多人袭击,排长张振福等30多人牺牲,连长孙德、徐东区区长任国昌等32人被俘,政委肖靖、大队长李晓村等60多人负伤。 4月,清徐、太原两县抗日民主政府合并为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驻清源白石沟,归晋西北八专署。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三县分治。 ★1943年 9月18日,奉晋绥八分区命令,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副队长廖步云率领二中队到清源县洛池渠村迎接彭德怀、刘伯承等过境。彭德怀、刘伯承一行40余人从太行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会议,是由同蒲支队周其德政委、王立岗副队长率队护送到清源地面的。 10月29日,清源县伪军10人携轻机枪一挺,击毙追赶敌兵2名,向我军投降。 12月,清太徐游击四大队,智取日伪军乔武据点,俘获伪保安三中队官兵100多人。 ★1944年 春节前,同蒲支队队长杨毓贤、中队长雷立德带领小分队护送新四军军长陈毅过境。 春,清太县贸易局成立,局长李景文。贸易局常在清源后窑村碾底一带组织合作贸易,以解放区多余的葡萄、干鲜果品等换取敌占区的文具纸张、医疗器材、棉花布匹等军用民需物资。秋,清太徐贸易生产合作社与太原日军“禹火”工作队建立了贸易关系。 春,圪台头村共产党员民兵赵五儿筹建了一个军火生产合作社。他们就地取材(木炭、火硝、硫磺),用从敌占区搬回的道轨和群众收集的破锅废铁,自制手榴弹和地雷。这样不仅解决了清太徐县边山对敌斗争的需要,还可供给地方部队使用。 冬,同蒲支队护送太行军区编组的新兵团过境,在南、北东社过汾河时,有30余人陷入河中,被敌人俘获。 ★1945年 2月11日,太原武工队孙占英、任泰昌率民兵、自卫队等,持砍刀、长矛、宝剑等旧式武器,袭击清源瓷业工厂,将敌瓷业研究杜长松井及护厂伪军消灭。 2月13日,适逢新春佳节,八分区一支队三连在连长赵良佐的指挥下,大战大峪山,与300多个出扰的日伪军开展了激烈的肉搏战,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溃不成军,逃回清源城中。此战共毙伤敌人30余名。我军10余名队员负伤,班长郭海发、战士马玉喜牺牲。三连在涧沟为2名战士开了追悼会,并追认郭海发、马玉喜为战斗英雄。从此,三连名声大振,誉满清太徐地区,敌人却不敢轻易进犯清太徐边山村庄。 8月9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20日,清太徐县委撤销,清太徐分治。新建立的清源县委曾驻孟封村、后窑村。徐沟县先后驻南尹村、南里旺村。次年形势恶化后,转移到交城山区。 10月,清太徐抗日武装改编为晋绥军区八分区十七支队,政委肖靖,支队长廖步云,副政委刘耀夫,政治部主任杨德谦。下设4个连队。 清太徐地区主要战斗
清太徐平川的抗日武装向敌据点进攻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山西及清太徐地区经历了许多次大大小小的各种战役战斗。特别是清太徐地区,为了巩固和扩大清太边山根据地,不断壮大地方武装,为贯彻毛主席“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采取军民联防、利用地雷战、破坏敌交通、锄奸反特、瓦解敌伪等独特办法把敌人打败打垮。
清徐抗战英烈谱 穿越抗战硝烟,回眸国殇之痛,炮火连天恍若重现,英雄精神光照千秋。在清太徐这片热土上,抗击日寇的前辈们,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是人民的骄傲,你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 抗日烈士
王立岗
邵文斗
马真
董理安
杨德千
郭万夫
王冰(1916—1942),山西省汾阳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王冰任清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2年,王冰同志在清徐边山被扫荡的日军包围。为掩护同志们突围,不幸负伤被俘,后被秘密杀害。 高铭生(1916—1945),清徐县西北坊人。1937年随成成中学游击队参加抗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晋绥二分区三十六团任连长、参谋等职。 邵文斗(1918—1944),河南光山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随军奔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太原会战。1940年,任新1旅第1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任冀鲁豫军区第19团政治委员。同年4月3日,邵文斗率部队通过清太徐百里封锁线,在清徐高白地区与日军遭遇,发生激战,不幸中弹殉国。 董理安(1917—1945),小名银柱,曾化名吴建勋,清徐县刘村人。1937年,参加了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被任命为副队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编入战动总会游击第四支队,任副中队长,后任三连副连长。1938年8月,四支队编为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省。1945年董理安受党指派,去蒙古国执行任务,返回途中被敌军包围,因寡不敌众,董理安等三位同志壮烈牺牲。 马北生(1921—1942),原名马敬修,清徐县马家庄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三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指导员。1939年调任太行榆太独立营路西便衣队队长,活动于榆次、太谷、徐沟、太原之间。同年12月,带领战士,深入日军据点大常村,为民除去聚集在那里的汉奸、特务、叛徒11人。1942年秋在偷袭范村战斗中不幸牺牲。 赵良佐(1921—1945),介休县万户堡中街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太徐地区平川公安基干游击队政治指导员。1943年4月,带领部队护送回延安的彭德怀、刘伯承一行40多人安全出境。1945年4月在攻击狐狐山日军据点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李祥(1921—1945),原名王钟灵,清徐县南营留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弃商从戎,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是年冬天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李祥由离东调到清徐县,出任县武委会主任兼武工队长。1945年12月29日夜,为掩护战友安全转移,不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程二板(1924—1947),清徐县都沟村人。1944年,开始革命活动,成为桃园村秘密民兵,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伏击敌人、护送干部、围困据点、捉拿汉奸对敌斗争活动。 李四旭(1926—1944),清徐县李家楼村人。抗日初期在清太徐抗日政府领导下,配合抗日游击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他经常活动在太汾公路两侧,侦察敌情、埋设地雷、毁敌公路、割敌电线、伏击小股敌人,还护送过不少抗日干部过境。1945年3月的一天晚上,在埋地雷途中遭日军伏击,引爆身上地雷,与三个日军同归于尽。 抗战功臣 李宝森(1911—1989),清源县北程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参加“社联”,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我县入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不久任上海中央局交通员。1936年,任山西省工委书记,通过“牺盟会”培训抗日骨干。1937年冬,日军侵占太原后,他率领一批青年官兵、青年知识分子、青年工人编入决死四纵队,并出任纵队党委书记。1938年10月,组建抗日武装,出任游击六团团长,回到晋中平川活动。 李延年(1913—1942),又名李石青,徐沟县南尹村人。1932年,加入“左联”、“社联”,并组织了徐沟地区的“社联”小组和支部。1933年春,参加“反帝大同盟”。当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战开始,他从北平返回太原,带病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后于1942年5月19日病故。 侯星南(1914—1970),清徐县北内道人。1937年参加牺盟会,任牺盟会南同蒲路南段委员会主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组织调他到晋绥八地委城工部工作。他运用熟悉的人地关系,为晋中、太原解放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徐沟解放后,他调任徐沟县委组织部长,不久改任县委书记,负责全县工作。 常忠(1915—1980),清源县孔村人。1932年就积极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的一些活动,1936年被当局以“赤党”嫌疑扣捕。“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决定投奔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太抗日游击支队三大队大队长、游击六团副团长、决死纵队35团副团长。 张解华(1918—1997),清徐县西马峪村人。“九一八”事变后,张解华辍学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独立二团武工队长、清太徐中心县公安局局长兼党支部书记、太原区委城工部地下工作员、晋绥八分区武装部政工科长等职。 任悟僧(1907—1994),榆社县韩村乡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加入山西牺盟总会青年抗敌军政训练班学习,9月,致力开展太原、文水牺盟会工作。历任交城、清太、阳曲等县县长,行署民政科长,分区武委会主任等职。 廖步云(1914—2008),福建省武平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3营连政治指导员。1940年先后任军委总政治部保卫部干事,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5团营政治教导员,清太徐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17支队支队长。 杨少桥(1914—1996),清徐县徐沟东北坊人。193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0年任洪洞县政府秘书、赵城县县长等职。1941年先后任太岳专署第二办事处主任、安泽县县长等职。全国解放后,杨少桥先后担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国家财政部部长助理、预算司司长、粮食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郭万夫(1915—2009),曾用名郭万富,清徐县刘村人,1933年7月参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军政干部训练班七连地下党支部书记,八路军先遣支队第一大队政治部主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太行区三地委武装部长兼军分区武委会主任。1953年3月任太原重型机器厂厂长。曾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委员。 杨德千,1915出生,清徐县西辽西村人。1936年12月参加革命。早年战斗在清太徐,参加过百团大战等大小上百次战役战斗。曾任晋绥第八军分区一支队政治处主任。 肖靖(1916—1964),原名徐振川,吉林省双阳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秋,延安中央党校毕业后分配到晋西北抗日前线,开展清太徐地区工作。1938年春至1945年,历任中共清太徐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县动委会主任,八地委军事部长,游击四大队大队长、政委等职。抗战胜利后,任清太徐县委书记。 马乐情(1916—1982),阳高县安家皂村人。“七七”事变后,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四团。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决死二纵队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副政委、清太徐武工队队长、清太徐支队参谋长、晋绥八分区十七支队参谋长。 马真,1917出生,清徐县西楚王村人。1937年参加牺盟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加入抗日救亡自卫队,1940年冬调清太徐组建游击四大队,1945年冬调八地委城市工作部工作,历任山西总工会秘书长、工卫旅三营教导员、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副政委、晋绥八地委城工部长、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 王恒芳,女,1919出生,山东济宁人。1937年7月,初中毕业后参加了济宁学生抗日救亡后援会和战地妇女服务团,前往第二战区山西临汾。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在晋西北地区妇联工作。1941年,调到清太徐地区担任妇救会主任兼抗联主任。 常秋黛(1891—1964),女,清徐县常家庄人。抗战期间,她掩护抗日干部,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英雄事迹誉满晋西北。 王立岗(1921—2014),清徐县龙家营村人。1937年10月在山西战动总会服务队当战士,1938年转入八路军一二九师,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太行二分区同蒲支队副队长兼榆太祁西武工队长。他身经百战,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正太战役、豫北战役、关中战役、川北战役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 王健斌(1921—1994),清徐县小武村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晋西北反“扫荡”战、任家山、板櫈沟、卓资山、集宁战役、沙家店、瓦子街、西府战役,荔北、扶郿会战等战役、战斗,战功卓著,多次荣立战功,被授予战斗模范。 张鲁(1923—2000),原名贾坚,清徐县油坊堡村人。193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在清太徐教育委员会工作,常年活动于清源、徐沟、太原一带,后调晋绥一分区,任兴县市副市长、市长,抗战胜利后,赴内蒙任骑兵第11师宣教科长、十四团政委。解放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自治区党委代理秘书长等职。 智仁,1923出生,原名张守敬,清徐县大寨村人,1940年9月参加革命,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40年9月在本村参加了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并担任村妇救会秘书。 日寇罪行
日军侵占清徐8年,造成人口伤亡12347人,占清源、徐沟当时县境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财产损失10934万元(1934年清源、徐沟两县的一年的财政收入合计20.4万元),以上数据足以证明日军入侵清徐期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山西省档案馆档案记载的晋绥八分区1946年调查的抗战时期,日军给清源县、徐沟县造成的财产损失情况统计: 清源县造成的财产损失为:烧毁房屋652间,抢走牛马驴骡605头,抢走羊1566只,烧抢粮食24800万公斤,被烧毁、抢走的财物折款1934万元; 徐沟县造成的财产损失为:烧毁房屋202间,抢走牛马驴骡羊共1213头,烧抢粮食1040万公斤,被烧毁、抢走的财物折款9000万元。
劳工武二货
抓捕中国劳工,为日本军国主义当牛作马。据统计,我县在抗战时期被强虏日本当劳工的44人,其中马峪乡枣坪村村民武二货、武黑炭、武毛有,后窑的陈刘柱,圪垛的武瑞有,西沟的王维锁,交城田家山的武三和等在1944年4月被日本侵略军抓去押往太原日本兵部做苦役,后又被押往日本。在日期间受尽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在煎熬中度日,挣扎在死亡线上。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鼓舞各民族团结一致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精神动力。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发奋图强,为建设全省综合实力强县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资料均由县档案局提供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