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大忙人 村民贴心人
——记东于镇东于村村民李俊 本报记者 常映红“老李,俺准备写份低保申请,想请你帮忙。” “李伯伯,我家申领独生子女奖励补助,麻烦你帮我写份申请好吗?” “老李头,下月我儿子结婚,一是邀你去热闹热闹,二是想请你在礼房帮帮忙。” …… 面对村民诚恳的求助,李俊二话不说,照单全包全揽。 今年75岁的李俊是东于镇东于村一名普通的村民,作为60年代的清中毕业生,在村里他已算得上是个“高材生”了。靠着年轻时在村里工作积累下的经验,如今的老李成了该村的“能人”。因为在村人眼里,他有文化、会写作、懂账目、善管理,几乎是个全才。 东于村是个拥有7000余人的大村,人多事也多。几乎每天,老李刚吃早饭,便有人来找他帮忙,而老李总是笑呵呵地满口应允;有时候事情急,他还没吃完饭,老李将半碗饭往桌上一撂,就开始忙上了。有些村民过意不去,来时带点蔬菜、香烟什么的,老李总是板起脸来假装生气地说:“要带东西来就另找高明去吧。”村里人都了解他的为人,便打着哈哈说:“下不为例。我们找您帮忙,心里放心、踏实。” 老李有半亩自留地,闲暇时跟老伴一同打理,种下的蔬菜够全家人吃。为图方便,老李买来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天上地他都开着。有邻居要往地里运化肥、农具等时,老李总是自告奋勇开着“专车”帮助运输,日久天长,大家亲切地称这辆三轮车是“运输李”,而老李总是乐此不疲一趟趟地欢跑着。他说:“中国是个大家庭,东于村更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小家庭,大家团结互助,友善相处,生活得多带劲!” 老李膝下有四个孩子,现在都已成家立业,生活的幸福美满。他和老伴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打小就经常教导他们要勤奋学习、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任何时候不要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现在,对待孙子,老李依然是这样的教育理念。他认为:“现在的家庭孩子少,许多人都对孩子娇生惯养,舍不得呵斥,更舍不得打骂,这样做其实是对孩子的溺爱,长此下去,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于是,在老李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也以同样方式教育子女。他们说:“父亲为人正直、公道善良,是我们做人的楷模。”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