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继前年、去年深入全县35个单位集中宣讲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之后,今年以来,结合“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保恒继续深入部分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和学校,进行了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为主题的集中宣讲,收到了良好的学习宣传和社会效果。近日,县委书记王琳玉专门作出批示。批示指出,学习解决的是总开关的问题,很重要,但基层往往最薄弱的也是这方面,近年来政协党组,特别是保恒同志在“扩面、提效”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当然其中也有颇多心得,也请向东同志总结提练并广泛运用到全县的理论宣讲活动中去,以不断提升学习成效。
为此,本报今天特刊登杨保恒同志的文章《深入宣讲宣传广泛凝聚共识》,以期对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读者有所启发。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和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中,宣讲作为一种讲者现场亲授、听者感受亲历的学习宣传形式,一直备受各级领导重视,让各级干部群众在亲身感受、学思践悟中深受教益,成为历次活动的开篇大戏和有力支撑。
从我个人的亲历实践看,今年以来,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中,我们县政协党组在中共清徐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书记王琳玉对政协工作的11次重要批示和大力支持下,在前年、去年相继深入全县35个单位集中宣讲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同时,今年又继续深入东于、马峪、东湖三个乡镇(街道),住建、行政审批、医疗保障三个县直部门,职教中心、实验小学、清源幼儿园三所学校等9个单位,并将学习交流延伸到家庭家人,结合“大讨论”要求,深入进行了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为主题的集中宣讲,宣讲单位累计达到45个,直接听讲人数近5000人,印发各种学习、宣传资料60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学习宣传和社会效果。
一、在宣讲中充分发挥了政协组织凝聚共识的职能作用。凝聚共识和建言资政是人民政协双向发力的两项重要任务。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与基层各界人士深入开展面对面的宣讲交流活动,实践证明是延伸工作触角、广泛凝聚共识的一个好形式、好途径。
二、在宣讲中同步促进了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的深入学习。在全体政协委员中用动员部署的方式,在政协机关中用讲党课的方式,在政协常委和活动组组长中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在父母、妻儿、兄妹、侄儿男女等家人中用商讨交流的方式,深入讲政策、学原文、悟原理、明思路、提要求、聚共识,对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争献良策、争先上进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在宣讲中送去了县政协对中央、省、市、县委要求的理解把握和对全县发展大局的深入思考。在接地气、冒热气、扬正气中有效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新精神、积聚了新共识,对县域转型发展、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达到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学习宣传效果。
四、在宣讲中充分感受了全县上下“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新实践、新奋斗、新气象。在为大家谈认识、送精神、鼓干劲的同时,自己也从大家的眼神中、交流中、精神状态中感受了清徐发展的新动能、新力量和新希望。
五、在宣讲中具体感受了广大干部群众盼思想引领、盼政策解读、盼文化传播、盼精神鼓舞、盼实践指导的真情实意。与此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作为一个清徐人、一名县级领导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进一步真情宣讲、主动服务的责任和信心。
六、在宣讲中自身的思想境界、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也不断得到了新的提升。充分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对我们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无限敬仰和对他们丰富思想理论的如饥似渴,对学习丰富自身、学习推动工作、压力变为动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学习和宣讲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性、能动性、自觉性大大增强,时刻感觉都在新的起点上,必须不断努力,方能不负重托。
在全党上下即将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谋划下,建议省、市、县、乡、村、企、校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能充分运用宣讲、交流、研讨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形式,以人对人、面对面、背靠背、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学习交流方式和内容,广泛凝聚思想政治共识和改革发展合力,为主题教育增光添彩,为汇聚力量再谱新篇。而我,也将以一个党员干部的身份,一方面高标准积极做好自身的学习教育,一方面进一步大力度推进政协系统和政协各参加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系清徐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