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用化肥农药污染、集约化养殖场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其中农田径流、畜禽场径流以及城镇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排放的COD、N、P,种植过程施加的不合理农药、化肥、地膜,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透进入附近水体,引起水体污染,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威胁生态环境健康。
一、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
1、农药和化肥
大家都知道农药和化肥能够防治虫害及提高粮食产量,但在农药和化肥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农药和化肥使用比例过高,有机肥比重较少,导致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块板结、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加剧地表径流,养分流失。并且氮肥的频繁过度使用会使得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上升甚至超标,而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也是较大。
2、地膜
地膜是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包括防虫薄膜、除草薄膜、降解薄膜等。但是塑料薄膜的降解周期非常长,如果直接丢弃在农田,不但会破坏土壤环境,间接影响收成,其中的有毒物质还有可能进入农作物,影响人体健康。
3、畜禽养殖污染
在禽畜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及污水若得不到处理,直排河流或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对公共生活用水和河流水体等都有较大的污染,在比较严重时,还会使得公共用水的正常指标严重超标或河流水体恶化。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1、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大多数农民都习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如废弃的农药瓶及肥料袋经常丢弃在农田。
2、分散、随机、难监测
面源污染主要以扩散的方式发生,一般与气象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与降雨、水文条件变化的有关,而面源污染的分散、随机发生,导致污染源头难以跟踪,监测无法及时有效开展,给治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3、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较为分散,就算是同一个地方,污染成分也不一样,单纯采用一种或几种治理方式显然不够,目前较为缺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资料,难以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且在防治技术上,大多是以防为主,缺乏现状治理措施。
三、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村要进行生态文化与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与参与程度,以实现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化。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普及、舆论宣传,推广普及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措施,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积极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发展氛围。
2、依靠科技力量,提升治理水平
一方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研发先进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技术难题,引进高效实用的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3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产业园,强化示范效应
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产业园,强化示范效应。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发展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推广“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肥-种植业”等循环模式,农业全面转型升级为特点的农业示范产业园。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