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砥砺成就“十个大变样”(上)
—2020清徐成绩单解析之二
图为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炭黑生产线项目
近年来,我县始终以“五大治县方略”为统领,坚决扛起省会城市重要一极的历史担当,始终保持“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形成特色、三年大变样、五年进百强”的战略定力,内提素质、外塑形象,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着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氛围,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创新发展,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政治生态达到历史最好,人心思上、人心思干、人心思变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以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为龙头的园区化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布局格调基本确立;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中心任务基本完成;企业至上理念得到普遍认可,全民创业兴业的信心稳步提升、热情逐步高涨;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逐步释放,人居环境改善力度空前,人民群众共享其乐;投资环境大幅优化,房地产业势头强劲,现代商业方兴未艾,发展活力逐步显现。高速清徐、国际清徐、品牌清徐、文化清徐、生态清徐、美丽清徐、健康清徐、智慧清徐、活力清徐和幸福清徐等创建形成特色,“三年大变样”预期目标圆满实现,为“五年进百强”打下坚实基础。
团结进取实现质的飞跃
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重大战略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集体学习制度,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通过县委常委会、中心组等形式,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带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学以致用,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实绩。
县委常委会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加强和改进县委常委会工作机制。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推动县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带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树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模范遵守执行党内法规制度,自觉接受同级纪委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在推动决策落实、持续改进作风、保持廉洁自律等方面为全县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县委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职能。支持政府放手开展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支持法检“两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保障司法公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引导各界人士积极投身清徐建设发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方向、谋大局、保落实,形成一系列重要决策,确保了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全面正确有效地贯彻落实。
综合实力实现稳步提升
以抓指标、抓创建为具体抓手,致力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在指标方面,从2017年以来,特别是2018、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两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14亿元,增速达到80.6%,跃居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年完成8.07亿元,2018年达到13亿元,2019年达到14.3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48亿元。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4.8亿元,同比增长5.1%,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7.5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县域完成120.7亿元,同比增长107.6%,全市第一。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4亿元,全市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亿元,全市第四;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9.3亿元,全市第七。在创建方面,通过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全方位提升县域综合形象。从2017年至今,我县先后列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和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2020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宪法进农村”主会场在柳杜乡高质量举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联合授予我县“中国醋都·清徐”称号;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双拥模范县、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示范县、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搬迁安置先进县、“省级平安县”、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等称号,集义乡、王答乡、柳杜乡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发展硬环境和竞争软实力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实现提档升级
深刻把握项目建设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践行“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六新”发展要求,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汇聚创新发展新优势。所有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争一流、30年不落后”的标准。围绕项目签约落地,及时制定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50条”,通过“惠商证”等具体举措,深化对外开放,致力打造“政策洼地”;围绕项目开工建设,坚持不懈推行“一马当先抢抓项目、一鼓作气建设项目、一以贯之推进项目、一腔热忱服务项目”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联、例会调度、巡查观摩督导等常态化工作机制,致力打造“发展高地”;围绕项目完工投产,严肃整治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四乱”行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致力打造“阳光模式”。从2017年到2019年,累计实施重点工程项目227项,招商引资落地开工项目52项。特别是2020年,全县建设库重点项目开复工82项,开复工率达到90.1%,累计完成投资173亿元,创造近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招商引资年度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589.89亿元,完成市对县考核任务的148%,位列全市综合考核第一。
园区经济实现赶超跨越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加快培育以清徐经济开发区、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为牵引的大园区经济。其中,清徐经济开发区路网框架、水电气暖配套完善。列出专项资金3000万元,下放第一批30项审批事项,支持开发区推进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2020年,开发区签约项目14项162.78亿元,在全市招商引资排名第一;发展水平考核7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前三季度排名全省第一;入选国家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级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专家论证。区内企业达到232家,其中重点工业企业54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6家,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战场。特别是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和“装备一流、环保一流、能耗一流、效益一流”的标准加快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部分设施实现投产运行,全力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新样板,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园”。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是省发改委批复的12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孟封镇一周内完成3000亩土地收储工作,各入园项目全面启动建设,致力打造以食醋产业为龙头的“产城融合”新样板、特色产业新名片。此外,成功申报晋煤物流市级物流示范园和美特好市级冷链基地,通航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华北汽车城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加快推进规划建设。
产业结构实现优化调整
坚定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信心决心,扎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通过兼并重组、产业转移、行业准入等举措,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清理整顿“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299家,转型退出铸造企业29家,淘汰独立洗煤企业63家,学栋暖气片率先在全市完成冲天炉改造,迎宪焦化厂关停转型,美锦、梗阳、亚鑫落后产能全部退出,煤矿加快推进现代化法人和矿井治理。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及食醋、葡萄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特别是瞄准科技强企,通过政策扶持,帮助28家企业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科技示范主体216个,新兴与科技型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1%。水塔醋业、紫林醋业、康镁科技、三高能源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特色产业增效上,充分发挥农业大县传统优势,瞄准精准化、专业化和品质化,新培育4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品种、2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山西省著名商标”和5个省级名牌产品。清源镇清兴合作社组建的产业联合体进入“山西旱作高粱产业集群”第一方阵。充分激发文化活力,东于镇荣获“山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聚焦亲民化、市场化和创意化,以文旅产业融合彰显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醋产业观光旅游为主的工业旅游、以葡萄等果蔬采摘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以“飞行大会”等特色品牌为主的节庆旅游。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初步实现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特色产业有益补充良性互动的阶段性目标。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