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女儿小宁一家三口提着礼物来看我们,拜完年,老伴给外孙女佩佩压岁钱。
小宁对佩佩说:“来,妈给你保管着。”
“才不,你拿上就不给我了。”佩佩赶紧把钱装进自己口袋里。
大家都笑了。
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一个关于压岁钱的真实的故事。
1972年春节,小宁虚岁才三岁,我们带她坐火车去外地走亲戚,那会拜年还兴磕头,磕完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一般都是一毛钱。
一路亲戚走下来,到舅舅家时,小宁挣的磕头钱已经有两元多,这在当时算一笔巨款了。
小孩子也喜欢钱,知道这东西可以买好吃的,小宁高兴得一会掏出来看看,一会掏出来数数。她妈怕她把钱给弄丢了,于是趁小宁不注意,悄悄把钱从她口袋里拿出来,装在自己身上。
后来小宁发现兜里的钱没了,以为是自己弄丢的,吓坏了,一个人低着头屋里院外一圈一圈的找,自然是一无所获。
把这么多钱给弄丢了,小宁不敢告诉我们,她变得非常安静,不声不响,心事重重。
看到孩子的表现,我们又难过又好笑,告诉孩子真相吧,又怕孩子把钱要回去买好吃的,两块多呢,能买多少油盐酱醋,那年月,一分钱都能买一堆菜。
要回家了,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小宁突然对妈妈说:“呀,我把磕头钱忘在舅舅家的炕席下面了。”她妈装作吃惊的样子:“是呀?那咋办呀?”随后又故作轻松的说:“算了,都出来了,忘就忘了吧”。小宁见妈妈这样说,高兴得走路一蹦一跳的,一会牵牵妈妈的手,一会要替妈妈提东西。
小宁妈冲我挤挤眼,我们忍住笑,心想这孩子还怪能哩,撒个谎把自己“弄丢”压岁钱的事给圆过去了。
真不巧,来到火车站时,火车已发车了,后面没有合适的车次,没办法,只有返回孩子舅舅家,明天再走。
走在返回的路上,小宁又变得沉重起来,小嘴努得老高,磨磨蹭蹭地走在后面,我们心里明白,因为她回去不能自圆其说了,怕自己撒的谎要露馅。
好不容易想出一招,把“丢失”压岁钱的事瞒过去了,却马上又要穿帮,我都替孩子难过。
亲人得知错过火车了,亲切地拉住我们的手说:早就说让你们住下,明天再走,看,老天爷都不让你们走。
吃完晚饭,大家又坐在煤油灯下谈天,聊到很晚,自然没人提那所谓遗失在炕席下压岁钱的事,小宁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轻松,最后她甜甜的睡着了……
孩子妈为了生活,她确实很看重那两块钱,要知道当时有的村子一个劳动日连一毛钱都挣不到,写信买张八分钱的邮票都作难。
小宁妈用那两元钱买油盐,够我们全家生活了将近两个月……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佩佩惊讶地对她妈说:“妈,想不到你还怪聪明的嘛!”
“是呀,要不怎么会有这么聪明的你呢?”小宁笑着说。
“佩佩,把你压岁钱看好,别丢了哦。”老伴说道。
“嗯,丢了就是我妈偷的,我有前车之鉴了,直接找她要!”
哈哈,全家人笑成一片……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