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习近平总书记学用中华古代经典名句

时间:2021-04-18 17:10:13   作者:啜希忱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以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以一个典故、一个故事、...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用中华古代经典名句 图1

习近平总书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以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以一个典故、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几点启迪,将历史与现实勾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生动阐述。使我们不仅看到了总书记深厚的文化功底,博览古今的渊博知识,还看到他指点江山的宽广胸怀,和为人民服务的领袖风范。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和实践路径。我们更应该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古代优秀经典名句,从中汲取力量,提高素质,涵养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以下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过的经典名句摘选部分,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和领悟其中的文化精髓。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县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时引用了清代郑板桥的一首诗《潍县暑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桥将自己画的《风竹图》呈送中丞包括,并将此诗题写在画上。诗中大意:在书斋休息,听到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像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和包括这些小官吏,时刻心系着百姓的冷暖安危。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担任知县,他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习近平总书记此处引用此诗,阐释了他一切为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话典出《管子·牧民》,《管子》是中国古老的政治和哲学著作之一,以记录齐国政治家管仲的思想为主。大意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2016年11月2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引用,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氾论”亦作“泛论”。其意是: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政令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确实有效为最好。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仿古制,百川源头各不相同,但最后都归大海。百家学说各不一样,但都以天下太平为最终目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2016年10月21日,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的。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荀子·王制》,它的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就是说君主就像船,老百姓就像水,水可以把船托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荀子的这个比喻,用水和舟来比喻老百姓和君主之间的关系,非常形象。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时引用了《管子》中的这两句话。原文是:“国有四维……何为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四种纲纪,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维”的本意是指系东西的大绳子,引申为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管子》把礼义廉耻比作维系国家安危的四根绳子,认为一维绝则国倾,二维绝则国危,三维绝则国覆,四维绝则国灭。只有四维俱张的国家,才能兴盛而不灭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段话是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讲的。这句话语出《大学》,但这是将原文精简以后的概括,也就是所谓的“八目”。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儒家思想对中国人影响至深,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被概括为家国情怀,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承担的责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曰:“人有恒言皆安,皆曰天下、家、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恒言”就是常言,常言说,天下国家。意思是天下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天下,必须把每个国家建设好。国家的根本是在于每个家庭,要想把国家建设好就要把每个家庭建设好。家之本在身,每一个人建设好了,家庭就建设好了。所以说,身、家、国、天下这四位是一体的关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引用过《论语》中的这句话,讲的是道德修养的问题。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意思是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说明了榜样的作用。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2013年6月28日,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的这句话出自《尚书·伊训》,蕴意丰富。成汤灭掉暴君夏桀后,建立了殷商,他即位后,施行德政,廉洁奉公,以宽治民,天下太平。成汤去世后,右相伊尹扶立太甲为帝。伊尹作《伊训》教导太甲,也赞扬成汤的德行时说:“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思是说:交结朋友不能求全责备,检查自身的缺点应该唯恐不及。这种虚怀若谷,休己求贤的作风,正是太甲需要的。这句话讲的也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013年5月4日,总书记在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用的八个字,是《国语》中收录的一句谚语,也是成语。意思是学好难如登山,学坏易如山崩。难和易的对比,在修身的问题上,体现的尤其明显。善的德和行,大多与节制、奉献、坚持有关,这需要有更坚强的意志品质,因而显得尤其艰难。而恶德恶行,往往会给人一时的快感和享受,因而引人沉迷放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2013年3月17日,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的这句名言,出自《尚书·周书》。其意是:取得伟大的功业,就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要勤奋不懈。志与勤,志是方向,勤是路径。那些有大志者,都是不畏艰险,勤奋努力方能成其大志。凡事勤则易,惰则难。任何成功都是勤奋的结果。“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能补拙”“业精于勤”等,都是源自中国典籍和民间俗语,是历史的实践积淀下来的真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说的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空谈误国”来源于“清谈误国”。总书记在十八大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纵论中国历史,也曾提到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贬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顾炎武“清谈误国”之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时引用的这五个短句子,出自《礼记·中庸》。《中庸》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作品,讲的是儒家的人生修养功夫。这段话讲的其实是一个治学的问题。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审问,就是仔细地询问;慎思,就是谨慎地思考;明辨,就是清楚地分辨;笃行,就是忠诚地践行。这是学习的五个阶段,也是五个层次,是相互递进的关系。“笃行”是最高阶段,只有从实践上下功夫,学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五个学习方法不仅是问学的妙道,更是人生的妙道。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