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时间:2021-04-27 21:05:46   作者:王苗苗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东于镇洛池渠村红色记忆剪影照片由新媒体部市县影协提供值此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太原市摄影家协会、清徐县摄影家协会以及东于镇党员代表一行,走进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

重访古村落    再忆烽火情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东于镇洛池渠村红色记忆剪影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1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2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3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4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5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6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7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8

重访古村落再忆烽火情 图9

照片由新媒体部  市县影协提供

值此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太原市摄影家协会、清徐县摄影家协会以及东于镇党员代表一行,走进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洛池渠村,将镜头对准这里,回首那段“生死较量、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寻找红色记忆,以期让后人更多地了解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以史为鉴,励志前行。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洛池渠村

洛池渠村是狐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也是一座有着红色历史的小山村。海拔1500米,距县城20多公里,该村皆为武氏族人。据家谱记载,始祖是在明朝嘉庆年间(1522-1566),自山西平定州(今阳泉市)盂县小皮村兄弟三人迁徙于该村相宅卜吉而居。现已发展到第19世。2014年被省建设厅、文化厅、文物局、财政局联合命名的“山西传统村落”。村子历史悠久,再加上红色的经历,使洛池渠村有着与其他村不一样的故事。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清徐县东于镇洛池渠村,占地面积822平方米。1937年11月8日,太原城及清源、太原、徐沟三县同时沦陷,阎锡山政权的清源、太原、徐沟3个县政府退守洛池渠村。1938年1月,中共清太县抗日政府在杜里坪成立,6月,根据国共合作的需要交由阎属八专署委任的县长接管,成立清源、太原、徐沟县抗日民主政府。

清源县政府住武二发院内,县长史良相。清源县政府旧址坐北朝南,东西长37米,南北宽28米,由东院和西院组成。西院为二进院落布局,依坡地而建,西、北为沟壑,南面有自北向南流淌的水介沟河。二进院中轴线有影壁、正房,两侧仅存西房5间。正房7孔窑洞式,平顶。东院为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有大门、正房,两侧仅存西房3间。

太原县政府住龙王庙里,徐沟县政府住武九斤家,财政科住武五狗家,监狱设在武玉德院内,印钞室在武家祠堂,乔效曾的黑头军骑兵住扎在老爷庙里,3个县人员约200多人。洛池渠一度成为清太徐地区国共合作抗日的中心。

惨绝人寰的“洛池渠惨案”

1938年至1939年,洛池渠村为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39年5月,惨绝人寰的“洛池渠惨案”发生后,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转移至杜里坪及其西边山地区。直到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中共重新组建了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

在这里,一个竖立着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十九团抗日烈士”纪念碑虽已残破,却依旧在向人们述说着令人难忘的那段岁月。当时日军进村后见人就枪杀,见房就放火,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他们抓住30多名群众(内有政府人员)捆到村口打粮场,要大家供出县政府去向。群众不供,惨无人性的日军当场将30多人全部用刀砍死,竟无一人幸免。民兵武根全一家5口人,全部遇害。此后日军又6次血洗洛池渠,先后7次杀害干部群众80多人,烧毁房屋300多间,抢走大牲畜50多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洛池渠惨案”。

 革命英雄邵文斗纪念碑

在革命斗争中,总会涌现出无数英雄,而邵文斗就是其中一员。全民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山西,邵文斗随军奔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太原会战。

1940年,第115师第344旅第688团与晋豫游击队合编为第2纵队新1旅,不久归建129师。邵文斗任新1旅第1团政治处主任,参加百团大战,转战太南豫北地区,为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41年任129师新1旅第1团政治委员。1942年,日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他提出进攻长治日军以配合太行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并与黄新友、方升普等率领新1旅第1团火烧长治飞机场,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1943年,新1旅第1团改编为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基干团,同年9月改编为第7军分区基干团,邵文斗任团政治委员。1944年,任冀鲁豫军区第19团政治委员。2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第3团、第11团、第16团、第19团及回民支队等组成的西进纵队开赴延安,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任务。4月3日,邵文斗率部队通过清太徐百里封锁线,在清徐高白地区与日军相遇,发生激战,他身先士卒指挥战斗,不幸中弹殉国。

邵文斗牺牲后,后人为缅怀他,19团官兵及清三区干部自发捐款,在洛池渠村为他建立纪念碑,以慰烈士英魂。

一处处传承红色基因的遗址,一间间镌刻红色记忆的旧居,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可歌可泣的一段段烽火往事。热血凝结着化不开的情结,时光轻抚昔日的疮疤,八十多年过去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往事,依旧飘荡在清风里,浸润在土地中,激荡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