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故乡》里有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是我在学生时代,对路的初步认识。那时每当走在田间小径时,就会从心底生发一种强烈的情感:这条路是无数个行人踩踏出来的。至于这条小径通往哪里,行人在为什么奋斗,在追求什么,从不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才觉得自己对鲁迅的话认识是片面的。
从书中读到了许多关于“路”的语句,让我对“路”有了新的解读,在解读中,不断刷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在不断提升认知水平的学习中,逐渐对“路”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无论我是骑行在风雨之路,还是游走在山川曲径,都能坚定信念顺路而行。当不惑之年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时,亦可随缘前行。在路上,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修身立志,无不得益于每条“路”对自己的警醒。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乡间纵横交错的路,不由地让人联想到那桃花朵朵,落英缤纷,乡间村野,阡陌纵横的浪漫之景。从此我便在心里升腾一股强烈的顺着“阡陌”走向“桃源”之情,踏踏阡陌小径,闻闻花香,十里桃源里鸡鸣声合着犬吠声,无一声不涤荡心灵,清空内心的繁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满江红·写怀》里的一句诗,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从沙场中的功与名,我们延伸到事业的成与败,这“功名”、“成败”与国家的安危、人生百年的奋斗相比,犹如“尘与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所以,人生要完成大业,不能沾沾自喜于暂时的“功成名就”,还需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清明》里的诗句。描写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之情之景。走在清明节的路上,谁不哀哀戚戚,又有谁不思人伤怀呢?
路,从无到有在于奋斗;路,从梦想到现实在于探索;路,从失败到成功在于坚持努力;路,从生到死,览不尽人间美景,尝不尽人间酸苦,道不尽人生悲欢。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时警醒着世人,唯其求索,方行远兮;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诫世人,当看不破人间迷惑时,秉持平和心态,继续前行,方能见百花齐盛之景,才能有豁然开朗之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莘莘学子,唯其勤,不怕苦,才能获得真知。
夏日黄昏,一家三口走在新修的育青路上。晚霞于西,烈烈的阳光暴晒后的路面,依然灼热,蒸腾着暑气,让人不敢深吸一口气,唯恐中暑,急匆匆大步踏行,向前走。我们顺着起伏的崭新宽畅的路由西向东走去,感叹着:这条路,联通了乡村与城市,是一条乡村走向城市、走向世界的发展之路。
路,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没有路就没有发展;路,是文明前行的关键,没有路就没有认知;路,是创业者的阶梯,是奋斗者的希望,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车轮,是人类历史记载的史册。
我们要走好每一段路,才不枉来世一遭。当你走在乡间小路上,不要忘记鸟语花香;当你走在阡陌交通里,不要忘记鸡鸣犬吠;当你走在求学创业之路时,要以勤苦为座右铭;当你高攀事业巅峰时,要视“功名”为“尘土”;当你处于生死之路时,要学会感恩与付出。
在路上,我们一起追逐“诗与远方”……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