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啜希忱

时间:2022-05-22 17:54:13   作者:啜大鹏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文如其人,读书识君——读《洗尘文集》有感。丙申之夏,啜创发在啜氏家族网上发了一张《洗尘文集》图像。我知道洗尘是啜希忱的笔名,于是兴冲冲迅速点开图像,放大仔细看。啊!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套五卷,分别为诗词、散...

奇人啜希忱 图1

文如其人,读书识君——读《洗尘文集》有感。

丙申之夏,啜创发在啜氏家族网上发了一张《洗尘文集》图像。我知道洗尘是啜希忱的笔名,于是兴冲冲迅速点开图像,放大仔细看。啊!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套五卷,分别为诗词、散文、小说、论文、人物五册。我眼盯着这五大本著作,口中不住地吞咽着口水,恨不得一下把书拿到手。不知我这个心愿是通过电波传达给了希忱,还是希忱早有送我书的心愿,反正不多日我真的收到了他给我寄来了书的包裹。我惊喜若狂,速速找来刀剪取出巨著。手不释卷、顺择一坐,便贪婪地读了起来。季羡林说: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当拜读完洋洋洒洒五卷书后,我仿佛感到心胸开阔了许多,昏花的老眼也顿觉明亮了许多,真乃是开卷有益,也应了宋代程颐那句“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这次开卷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升华了人生,更让我真正认识了啜希忱我这位啜氏本族人。

读文识君

其实在2016年阴历二月初一即中华啜氏宗亲第二届祭祖联谊会之前,我和啜希忱并不认识。但我听说过他曾经担任过山西清徐县的文联主席。清徐东于村啜家街路口祠堂门楼上的“啜氏祠堂”四个钢劲大字是他的墨迹。我想他一定是个大儒士。所以为了恳求赐教,参会时我给他带去了一本我的拙作《秋集》。因为这次祭祖会啜希忱、啜创发是山西老家的主要组织策划人,我和秦皇岛的啜雨也是积极参与推动人,所以大会前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四人开了个碰头会,研究确定了会议议程。我首次见到希忱,见他个头不算高,但体态均匀,面善持重,颇有大家之风。

不过说话声音沙哑低沉,我认为可能因操办会议忙碌劳累或也许是一时感冒所至。会后我将我的拙作送给了他,他欣然笑纳。当我离开东于村时,他回赠了我一本《清徐书画集》让我爱不释手。

见面后闲聊,方知我俩同庚。但他辈份大,而我年龄大了他几个月,他谦躬地称我为大姐。因为我俩分属于两个始祖即啜秉初、啜彦信,而这两位始祖之关系又尚在探求未定中,所以我也就接受了大姐的称呼,视他为老弟了。

那次会不久,3月26日,我为了确保编写啜氏总谱任务的完成,催促编撰进程,给啜雨、希忱、创发通过QQ发了短信。建议尽快召开总谱编委会、参编人员会议。以便统一编写目的、意义;统一编写框架、模式;研究解决编写中的困难与问题;拿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没想到4月10号希忱老弟就回了我亲笔信。网络时代,这种形式的信件实属罕见,我视为家珍。随信还寄来了一张刊登有我《回家的感觉》散文诗的清徐报纸。展信拜读方知希忱弟早在1996年就已立下了编写《中华啜氏总谱》的宏愿,真乃不谋而合,实令我振奋,更增添了信心。不过他早我近20年立志,他是先导,我是后醒,可我们志同道合,同心同德,虽都年过古稀,但尚存勃勃生机。

五月一号后我给他寄去了我编撰的《清凉店啜氏家谱》,八月他给我寄来了《洗尘文集》。当我拜读《洗尘文集》后,我才真正深入认识了希忱老弟。原来他并不是什么大儒,他只拿过初中毕业证书,但百万字的《洗尘文集》竟出自于他之手。他声音嘶哑,说话失声并不是我所想像的原因,而是正值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突然一夜间患上的一种难以治愈的咽喉病症,是人生中的不幸。令我惋惜同情。他本是穷家子弟,普通农民,平凡百姓,可因为喜欢打乒乓球,便从小学打到中学,从农村打到县城,从清徐打到太原,从农民打成教师、从教师打成乒乓球教练,围棋业余三段,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任过县体委办公室主任、县体育场场长,县武术协会主席、乒乓球协会主席,围棋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奇人啜希忱 图2

上世纪九十年代又因展露出了文学才干纷纷扬扬的数十篇文学作品见著于各种报刊,被伯乐式的人物发现,推荐提拔为县文联主席、还当选为县政协文史委员,他创办了《东湖诗社》、潜心研究《罗学》,担任罗贯中研究会副会长,《心声》诗刊副主任,退休后还担任了县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工作中他受到过的不同门类、等级的奖励约有40多件。如此说来希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给他定位定性?有人说他是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人;有的说他是多趣多兴、友广艺广之人;有的说他是个善于博采众长又能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人;还有的说他是个燃放烈火、即使到暮年也青春不老一心用文化养老,精神养老之人……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们怎么给他定性定位?有道是文如其人,那么我们就从《洗尘文集》中来认识认识这个人吧。

剖析《洗尘文集》

《希忱文集》全套五卷,百万字。首卷是《诗词卷》该卷收录诗作286首。分为“即兴抒怀、寓爱存真、山情水韵、题贺赠酬、雅韵新声、楹联选编、东湖情缘”七类。

诗词卷中虽然也有希忱对游览祖国其它一些地方的名山大川、古刹仙境的抒怀赞叹。比如他游过泰山、华山、庐山、五台山、少林寺、西湖、寒山寺,登过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颧雀楼、水泊梁山,观过都江堰、黄果瀑布、云南石林、赏过漓江风光,拜谒过云南西山龙门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海瑞墓、张飞墓、王昭君墓、岳飞墓、武侯祠、庞统祠、杜甫草堂等等,但均无例外,无不留下抒情诗篇。比如登华山时他留下了“西岳峥嵘险奇哉,千仞雄姿如欲催。凌空俯看诸山下,滚滚云涛天际来。一石削开并天连,两壁峭崖当空悬。举目更觉红日近,九天玄界识尊颜”的诗篇。谒海瑞墓时留下了“抬棺骂帝海刚峰,地狱天堂两从容。三次罢官称剑胆,忠臣千古铸芳名”的敬仰豪情。在他的《北戴河观潮》自度曲中,展示抒发了海纳百川的襟怀。下面我节选一段:“沧海无边,乐也无边。望洋而兴叹!试问宇间何其大?不是海,不是天,广阔胸怀容海天。”可综观他的《诗词卷》主要抒发的还是希忱对清徐故乡的人、事、景、一草一木的敬慕眷恋,表达的是他心甘情愿终生为这块土地奉献的情怀情感。如“拙笔耕耘何敢倦,鬓灰不觉渐如丝。”“人生七十不为稀”、“成灰丝尽志不疲”、“十里飘香葡果园,晶莹满架绿遮天”。“马峪葡萄甲天下”“水阁楼高矗入云”、“明湖堤岸景最新”……究其诗的根本特点则是以实为前提,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正如东湖诗社李润开女士概括所言:“希忱老师的诗从不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是给人以胸怀坦荡、阳光明媚的感觉。”

《散文卷》选入80篇,分有“集雅抒怀、凝情寓爱、山水情韵、序跋记铭”四类型。该篇作为文学作品,也许是少了些跌岩起伏、九曲回转和一定的形象语言。正如希忱自己评价所说:“虽然缺少了散文清雅优美的惊人之句,赏心悦目之语,但文章表达的是我心灵的写照和做人做事的思想情怀。”

《小说卷》选进21篇。原清徐县文联秘书长徐石在为该卷做的序中说:这些“确是他多年来心血的结晶,以此向世人充分展示出了希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也正如希忱自己所言:“小说卷虽然缺少小说应有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却写的都是家乡的人和事,表达的是我对家乡的爱恋之情。”

《论文卷》有72篇。山西清徐沟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张见素对该卷做了这样的评说:“这部论文集分论罗学、体育、书评、剧评、杂论五部分。看起来方方面面、包罗万端,但具体读每篇文章,你又会发现,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爱——爱生活、爱清徐……不管是罗学、体育、还是书评、剧评、杂论,无不充溢着他浓浓的清徐情结。”

《人物卷》实际上是啜希忱为180位清徐古今人物做的小传。展示的是一幅浩荡壮丽的清徐人杰画卷,彪炳的是清徐历史的厚重和人杰地灵,闪烁的是清徐人的绚丽璀璨。

180位人物中有历史人物、古代廉吏、罗式人物、军政人物、抗日英雄、体坛精英、武术名家、梨园名角、书画名家、梗阳二十钗,更多的是他的文朋诗友。那里面有官有民,有老有中,有名家有新秀,有领导、有部下、有学子,有同学、有同事。类型不同、层次不一,但个个血肉鲜活、光泽耀眼。人人都可做为标杆典范,垂范世人。读之令人心生敬意,焕发活力,催人奋进。正如清徐原人民法院张卯春院长读了该卷后,意味深长说的那样:希忱先生《人物传》立的是正传,扬的是善名,歌的是大美。他的主人公都是那样的真实、阳光、健康、美丽。希忱也坦言,“这卷表达的是我对家乡优秀人才的敬仰之心。”

读罢全套书,合卷闭目凝思回味。文中有人,文如其人,这百万字的书究竟折射出怎样的一个希忱?这时我想起了侯耐根校长在《散文卷》序中的那段话:“如今的啜希忱也算是个“杂家”了,而且他“杂”得离奇,“杂”得让人大跌眼镜,他居然跨文武两界。”可是“哪一项是他可以用来安身立命的呢?哪一项是他的标志性或品牌性名分呢?是武术家,还是作家?是裁判,还是诗人?我们该如何界定他呢?”是啊,我们该当如何界定他呢?我刻意沉思并久久沉浸在对五卷内容的品味之中。品着品着我突然悟出,尽管五卷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五花八门。当然这种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他的多才多艺,多兴多趣,同时也折射出了他那不凡的人生风采和气度。可综观百万文字,究其内容实质,我发现了万变不离其宗,不移其地,不变其心,不改其志,不撼其情。总而言之,归根到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希忱对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物,家乡的土地,家乡的山水景色,乃至家乡的一草一木的切身感悟,并从这种感悟中流淌激发出了情的波澜,这是情的里程,情的记录。想至此我仿佛从睡梦中猛醒,意识到这哪里是什么简单的文字,这纯粹是一位清徐的赤子,通过文学载体在寄托抒发他对家乡的热恋、敬慕、感恩之情!这是希忱向生养他的清徐母亲交上的人生答卷!这是希忱献给清徐父老乡亲们的一颗笃厚虔诚的心啊!想着想着我焉然看到了百万字变成了百万个珠玑,镶钳出了一个巨大的红心。啜希忱用尽全身力气捧着它,双脚牢牢地站在清徐的土地上,面对着清徐的父老乡亲。无论年少青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晨曦夕阳,这颗心始终是鲜活的、热热的、跳跃的。

日月流转,如今他已步入了古稀暮年,可他却说:“人老焉能再少年,但存清气在胸间。征鞭卸去诗囊在,剑截余霞入砚田,”他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豪迈誓言:“杀它个,人生回马枪!”希忱是谁?这时一个无以置疑的定论跃入脑海。希忱是山西省清徐县的忠实儿子。

探求《洗尘文集》问世根源

读《洗尘文集》最令我惊讶震憾的是洋洋洒洒百万字,竟然出自一位初中文化之人。为什么一个初中文化之人竟然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百万字的文字作品?!倘若能正确地探求到这其中的奥秘,我想肯定会让人受益非浅。于是,我开始到《洗尘文集》的字里行间仔细寻觅,慢慢品味,找到了如下几点。

一是兴趣。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团烈火,是热血的沸腾,是美梦的起点,行动的垫脚石,行进中的助推器,同时也是排除困难、路障的智多星和工具。它根于理想、信念,成于力量信心。是成事的基石。比如啜希忱从小喜爱读书,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年少时家虽贫如洗,可寒舍中却藏有百卷书。他以书为乐,只要一有工夫就读书。家书百卷不够读,就自觉自愿到县图书馆当义务服务生,一当就十余年。试想假如没有兴趣支撑能坚持义务十多年吗?同时我们也不难想像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的冷血汉会有惊人的成果,惊艳的成绩。

二是苦练。

当人们有了某种兴趣时,就要把它付之于行动,开始苦练。比如当啜希忱把读书写作作为兴趣后,他就一边当服务生,一边广泛阅读,一边练习写作。他人生中的处女作“青春之歌”读后感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完成的。其实他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天天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天不落。成年后仍初衷不改,“刻刻与命运抗争,魂牵梦绕,不曾松懈。他无一日不充实,无一日不在自足中获取自安。他把自己的生命迹象装点得像一道彩虹,灿烂一片”。他像当年的徐霞客,游览过很多地方。但是他每到一处,绝对不是走马观花,草望几眼,而是要用心记、用手记、用脑思。所以当他写游记时能把此处的来历,甚至方位,造型潺潺道来,说得是有滋有味,犹如让人读史书学历史。比如他写“登岳阳楼记”就写下了如下文字:岳阳楼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它与黄鹤楼、腾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岳阳楼初建于岳阳市西门外的城墙上,相传始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年)再建。主楼平面呈长方形,三层通高19.72米,纯木结构,重檐盔顶,建筑精湛雕梁画栋,四周环以明廊,腰檐设有平座。楼内有一大型木雕屏,良木精工而制,屏上镌刻的是乾隆时著名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全文……

希忱的更可贵之处,不仅能触景生情开怀畅吟,而且敢于触及心灵,革自己的命。比如他游腾王阁时就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面对如此壮丽的画卷,不由人把浮华的心慢慢沉下来,用一颗虔诚心,端祥眼前的历史名人,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如此微不足道,使自己感到无比汗颜。此时好像那些世俗的浮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像风一样吹走,留下的是一片心灵圣洁的净土。”

当然能触景抒情,引入沉思,引发感慨,投笔成书是需要广博扎实的知识积累和人格的长期修养的,绝非肚脑空者之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因为希忱坚持了数十年打磨苦练,所以才迎来了今天百花盛开香飞满园。只有有量变,才可能有质变。

三是交友。

希忱广结益友与友良性互动,共同成才、共同发展。

清徐县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侯耐根慧眼识金,在他写的序中就道破了这个根源。他说:“希忱曾冒政治风险组织东湖诗社,并自任社长,用生命的热情融通了政治冰凌的阻隔。他之后又继任清徐县文联主席期间动员并吸纳了很多文艺爱好者加入其中,愣把个文化社团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他还自己出资设奖、搞比赛,激发热情。正是这些活动,强有力地激发了许许多多文艺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创作热情,活跃了地域性文艺创作。这些文艺新人从敢于提笔大胆尝试到脱颖而出破茧化蝶。他们的成长有着希忱君的关爱和扶持。在这关爱扶持中,他把自己造就成了具有广泛人脉和亲和力的人,成了凝聚能量的磁场。吸引众多人与他共舞,不停地闹腾,动静很大。在闹腾过程中,他个人的生命意义也充分地得以尽力广泛又尽力深刻的表达”。当然在这热闹中希忱的心旷更宽阔了,视野更高远了,眼睛也更亮了,耳朵也更聪了,思维更敏锐了,笔尖更锋利了。正如梁果珍女士感触到的“如果你是一个清徐本土人,那么一不小心,你的照片以及你小时候的成长片断就会成为啜老师书中的精彩一页。他就像百度软件一样,早已悄然细心地将你的故事收藏在他的引擎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这样他和他的文朋诗友们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形成了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人就是在与他人的友善相处中认识自己,发展进步的。“得人者兴,失之者崩”。封闭自己的人如同井中之蛙,不会有什么大胸怀大发展的。其实人这一辈子,最开心的不是赚到了多少钱,而是得到了多少人的信任,久而久之成为知己,选择你,支持你,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人格的魅力,古往今来,人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资源。

四是执著。

执著乃固执之意,它源于对目标的坚定。从《洗尘文集》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希忱还真有这个脾气。正如侯耐根校长所言:“啜君不是个随缘而化的人,他有他的梦,他梦想着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新花样。他是有名执拗劲儿的,成败在我,毁誉由人,目标既已确定,便一古脑儿走到底了,甚至还得走出个样。真乃慧眼识真,的确从他的文学作品中能够看到他的那种拗劲,好像他长有反骨,不甘心路途上的束缚羁绊。为实现文学目标不拘泥于文学中的定律成规。比如他写小说,就敢于摆脱小说最讲的虚构和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定势定论的三要素,另辟求真写实的路径。虽有离经叛道之嫌,但有实效之功。他的长篇小说《罗贯中传奇》就是用小说的语言形式,描述了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时间、地点。恰恰正是这部写实的长篇小说为佐证罗贯中祖籍在清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这种精神恐怕也难有《洗尘文集》了。

希忱的执著个性还表现在他敢于针砭时弊,不趋言附势,随波逐流。比如他直言不讳地对社会上的不健康的流言蜚语进行过反证拨乱。他说:“我不赞成现时流行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对恋爱者,理应追求天长地久。”

以上概括的四点,是否是一个初中文化人成功了《洗尘文集》的奥秘?当然洗尘是最有发言权者、敬请希忱明示拨正。做为同姓啜族人我特别欣赏欣慰清徐县文联秘书长石履山的这样一段话,抄录下来与读者分享:如今“老啜也熬成了啜老了,他还仍旧在方格中耕耘;在电脑上‘洗尘’。终于,我从韵律中悟出了啜姓的真谛。即有口能言志,而且又能文,又能武,又能说古,又能道今。”这是对啜姓何等精邃的评论。

希忱以纯朴善良笃实的品格,用文字布道架桥;播种“乡情万种”,桑榆未晚,夕阳更红。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