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杨房:四月初八“花儿会”

时间:2022-06-06 07:04:42   作者:杨雨雷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一直听说杨房营过去赶两个庙会,一次在农历四月初八,叫花儿会。一次在农历十月十五,叫鹌鹑会。鹌鹑会一直至今还在赶,只是庙会的性质不一样了,原来的主角鹌鹑不见了,接踵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服装鞋帽,锅碗瓢盆,家把物什,食品蔬菜等东西,摆摊的商贩还是那样的多...

古村杨房:四月初八“花儿会” 图1

一直听说杨房营过去赶两个庙会,一次在农历四月初八,叫“花儿会”。一次在农历十月十五,叫“鹌鹑会”。鹌鹑会一直至今还在赶,只是庙会的性质不一样了,原来的主角鹌鹑不见了,接踵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服装鞋帽,锅碗瓢盆,家把物什,食品蔬菜等东西,摆摊的商贩还是那样的多,赶庙会的邻村乡镇的人也还是那样的多。

至于四月初八那个“花儿会”哪里去了,问遍村里年纪大的人,据说是什么时候卖给东北边距离十几里地的尧城村了,具体原因,谁也说不准,因此在本村邻村间都是个迷。

笔者介于多年的好奇,也是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脾气,多方面打听,终于有了个只能说大约的答案,不知道是否能令人信服,愚人胆大,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请知晓此事的朋友更正批评,也算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所谓“花儿会”很多村子过去都有,只不过日子不同罢了。赶会的前几天,村民家中的妇女们就用红黄蓝绿各种色纸,或剪或叠做成各类花朵,打包备用。杨房营村四月初八“花儿会”拜祭地点是在村北面的龙王庙,也就是庙门前有眼水井,井水甘甜,清朝时候“泰顺号”醋坊小伙计挑水遇到白蛇饮水的地方。

“龙王庙”里供奉的是龙王爷,属水神,一般是村民们夏季雨水稀少干旱时候求雨的地方,杨房营村四月初八“花儿会”正值地里庄稼生长季节,多数年月这个时候缺雨水,所以“花儿会”在“龙王庙”进行的很大因素也与村民们希望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关联。

四月初八一大早,杨房营村民们早早起来,很多人不吃饭就带上早几日做的纸花、香、锡箔、火具,由家里走着去村北“龙王庙”,走着走着便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家边走边谈些彼此熟悉的村上的事。离庙越近,人也多起来,有去早的,已经拜祭完毕往回走了,更多的是从东南西北村子各头陆续赶来的人,大家一脸笑容,熟人间打着招呼,还有邻村的生脸的人,他们也是心里有好的念想,来杨房营龙王庙上送花的,或是许愿,或是还愿。

龙王庙里香烟缭绕,人头涌动,中间庙门大开着,两旁厢房的门也大开着,就在院中央摆了不少干草蒲团,还有香炉,有村里好事的人组织大家上香后,把纸花和锡箔统一在一个大的铁盆里点上,各人看着各人的东西烧完,就算没事了,可以回家。大多数老人妇女嘴里嘟嘟囔囔,念念有词,细细听时,说的是龙王爷爷多显灵,保佑年月风调雨顺,保佑大家地里多打粮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

拜祭事宜完毕,村民们就回家吃饭,然后上会赶集,集会上已经人员拥挤,商号满满。因为马上是农忙季节,卖锄头镰刀铁器的颇多,还有就是换季衣服的,小吃小喝的,打卦算命的,看病买药的,熙熙攘攘,或结对或独游,叫买叫卖,砍价还价;还有遭遇熟人相互打招呼的,还有朋友间拜访寻友问路的,世人百态,尽在眼前。

这样的红火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年纪大的村上人只知道他们的祖上曾经赶过,红火过,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不赶了,以至最后把会也给卖了……

这一年的四月初八和往年一般无二到来了,杨房营村的“花儿会”也照往常一样地进行着。本村的村民们习惯性地去龙王庙上了香,送了花回来上集会,会上赶庙会的人已是络绎不绝,最兴奋的是儿童少年们,他们成群结队地在会上穿来穿去,浑若无人之境。

从天南地北而来的各地商号伙计们也开始往出摆货物。还有杨房营向南十几里昭馀县贾令镇村西有个河东集贸区,全国各地很多商号尤其众多晋商在此集散屯货,因为地势近的便利,东家掌柜们纷纷拉货物赶来捧场。在这些商号中,有个来自江苏南京的布匹商,因为那时的布匹多来源于南京,北边的村子里村民已习惯统称他们为“南京客”,这位南京客招呼两个小伙计打开包袱,把黄黄绿绿的绫罗绸缎摆在架子上,两个小伙计应声忙碌着,这时候,南京客老板看到地面上掉着一枚铜钱,勤俭节约是南方老板固有的本质,南京客走过去,弯下腰,用手捡时,却是什么也没有,老板笑着直起身,自语道:“定是连日赶路,缺少休息,眼花了。”于是继续布置货物。稍息,他再往地上看时,那枚铜钱赫然还在那里,南京客遂再次向前,弯腰去拾取那枚铜钱,令南京客吃惊的是,铜钱还是没有捡到。四月的天气,布匹老板脑门上依稀出汗了。于是他还和两个伙计往出摆布匹,这货物也真的多,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粉的、紫的、橙的,颜色聚齐,大花儿、小花儿,人儿的、字儿的,花样繁多。三人忙碌着,布匹老板下意识地瞅一眼两次捡钱的地方,那枚铜钱依旧躺在地上朝他眨眼睛,南京客也来了犟劲,他走过去,利落地一弯腰,手也利索地伸过去,一把扣住了铜钱,等他手开始攥起的时候,脑门上明显是出汗了,因为手里什么也没有。“这次集会我赚不到一枚铜钱,”南京客心道,同时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令他不安,他马上告诉两个小伙计,没有摆出来的布匹不用摆了,摆出来的收拾一下,赶紧撤摊。两个伙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敢问,三人收拾好了货物,悄悄地撤摊走了。

日头又升起来不少,客商们的货物都已摆出来,开始兜揽生意,小贩们扯起尖锐的嗓子,大声吆喝着,杨房营村的“花儿会”又要上演高潮。东西走向的大街开始拥挤,一位邻村孟封村的打饼摊饼已出炉,热气腾腾,伴有面粉的味道和芝麻的香味,老板娘熟练地赶面模,刷油,撒芝麻,老板则负责把做好的面模上鏖烤熟。

用的是那种“孟封饼”传统的吊炉炊具,底下是生着炭火的铸铁炉,上面的火盖约一尺来高,也是铸铁的,里面空心夹层内的可以装饼,最内层里生着火,上面有烟筒可以走烟。操作流程是这样,先把顶上的吊炉吊起来,赶好的面模放在底下炉子的铁鏖上加熟,一定时间时再装入吊炉内烘烤,出来的效果是入口表皮酥脆,不焦,还有咬头,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吃食,在百八十里很有名气。夫妻搭档就这样一边烧,一边卖,生意还行,有吃稀罕的和回家捎东西的开始买。老板一边装炉看火,一边嘴里吆喝:“大火烧,火烧大,一个不行还有俩……”“火烧”是我们当地土话,意思就是饼子。

随着老板的吆喝声,有赶会的人开始附和:“大火烧,火烧大”,“大火烧,火烧大”,忽然有人慌乱起来,“着火了”,赶会的人开始乱作一团,青年壮年忙着开始寻找火源,年纪老的和妇女儿童手脚无措,胆小的哭出声来,终于有浓烟从北边天空串起,也有消息传来,“村北龙王庙着火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花儿会”祭祀活动持续一整天,大早起来求拜的人居多,上午次之,下午也有不少人。大多数村民们都愿意赶前头取个吉祥彩头,又不耽误上午赶庙会,可也有因有事延误吉时的,来了总比不来强,所以只要在四月初八这一天,几乎什么时间都有来龙王庙求拜还愿的。上午时分庙里香客少了,庙上打忙的伙计们也有年轻多事的,忙着到会上游串游串,或是看看会上的姑娘小姐,年轻人嘛,精神好事就多。庙上就剩几个年长务实的人了。有野风把点着的纸花吹进大殿,引着大殿里的围帐,救火不及时,于是龙王庙燃起熊熊大火,这下水龙王变成了火龙王,火苗吞噬一切可以着火的东西,呼啸着扑上扑下。

龙王庙的出入口被大火截断,所有香客和打忙伙计都被困在大院中央,剧烈的高温炙烤着大家,很快有体弱者昏厥。被困者中老年人妇女居多,情急之下,嚎啕大哭者多之又多,这哭声响起,人们心情就乱了,男人们也呆若木鸡,发傻发蔫了。

庙外有人组织救火,庙前就有口水井,咱们前面说过,井水甘甜,可井水好喝与救火无关,大家打来井水,滚滚热浪烤的人无法上前,再者说就是浇到火上,也不顶事啊……

大家知道,咱杨房营村东西两头环水而居,为了避免河水发涨时灾害村里,河堰上都是参天大树,树上栖息着一种土话叫“水老鸦”的大型禽类,属水陆两栖猛禽,平时在大树上筑巢繁衍生息,靠汾、潇两水的鱼类生存,河浅鱼少时捕食田间鼠类,数量颇众。因为此类大禽不糟害庄稼,因此与人类和平相处,彼此无碍。

大火在烧,有如卖饼小贩叫卖的:“大火烧,火烧大”。这句无疑问的叫卖语,尽成了这天现状的大禁忌,被困庙里的人在挣扎,妇女老人在哭喊,如果没有神仙搭救,后果不敢想象。

这时候,是上演神仙上场救灾救难的时候了,于是只有发生在电影电视里的神仙剧在杨房营村上演了,一只只“水老鸦”从东西两边天空中飞来,遮天蔽日,无法估数,它们口中含着河水,飞到龙王庙上空时把水吐出来,一部分掉头再去取水,一部分一头栽下来,含住被困者的衣衫,或两三只一组,或五六只一组,把被困者叼出火区,放置在安全区域。

火势得到控制,这个神仙剧镜头时间不太长,半个时辰,经过众人上挑下提,水桶翻飞,人鸟合力,终于烟消火寂,众人稍息,“水老鸦”们静静地飞走,偶尔从高空飘落下来几根鸟羽,悠悠落下,是这般的安详。但这种安详是相对先前那种大火熊熊时的场面而言,接下来村民中哭声又起,因为大灾之后,难免死人,况且遇难人不止一二,外面的亲人知道情况后,怎么能不难过?

庙会上的人大半都聚往龙王庙,大家看着黑塌尔糊的龙王庙,庙外一片狼藉,人们心境沉重,尤其杨房营本村人,更是唉声叹气,久久沉默。杨房营村长顿足捶胸,老泪纵横,一个劲询问老天:“我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在我任内发生这等大事?”几个治保不敢出声……

这个民间故事是本村老人们从外村听回来的,可能或者肯定不是发生在杨房村的。但笔者经过考虑再三,忽然大胆做了这个移栽定板,一呢,大家就当个民间神话故事读一读,娱乐娱乐;这二呢?逻辑上还是有可能的,拿一位勤劳善于维持生计的巧妇来讲,谁说今天拾到一棵葱,就一定不能补上昨天丢失的一颗蒜吗?您说“花儿会”赶的好好的,为什么停止了呢?为什么要卖了呢?就因为那个时候发生了咱们听回来讲出来的这个故事,所以就……或者蒙对了呢!咱进不了神话,还不许说说神话?这个善意的神话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它物,如果这事发生在现在,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恶意捕杀动物,那接下来的灾难只有靠自己解决。

于是接下来几年杨房营村的“四月初八花儿会”连续黑场,人们对这个日子变得生疏了。倒是后来有一年,有个邻村的好事人来杨房谈结缘“花儿会”的事,村长和村上几位年长德高者一商议,既然失于缘尽,倒不如相让于有缘。

这个好事者是东村尧城村人,尧城上古有贤人,友邻之情,结之有益。于是杨房村这个四月初八的“花儿会”就诚如大家所讲,卖给了邻村尧城了。


标签:营村  花儿  龙王庙  初八  南京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