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自从住上了崭新的32层楼房,他的梦就好像多了起来,黑夜做,白天有时也做,梦中的情形有的清清楚楚,有的则模模糊糊。
初夏的一天中午,老婆做下了蘸片子,这是老李最喜欢吃的,桌子上西红柿调料,小碟子里放了红红的辣椒、绿绿的香菜,再蘸一点芝麻酱,老李吃得有滋有味:这饭好,好消化,五谷杂粮养人。
吃完饭老李习惯性地躺在床上,翻了几页书,不一会儿便迷迷糊糊睡着了,做了个梦。醒来后,他去卫生间拿毛巾擦了把脸,走出来坐在椅子上点了支烟,粗糙的大手夹着传统的粗烟,他不喜欢抽细支烟,觉得那烟差不多一个味道,没什么劲。
坐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来到窗户前,透过玻璃静静地凝望着远方。窗外前方是高高低低的楼房,似乎是一堵又一堵的墙,玻璃明晃晃的有些刺眼,又好像是密密麻麻的鸟笼。下面道路上是或停或快或慢,像玩具一样的汽车。绿篱、草坪倒是有一些,只不过是水泥地上面的点缀。
这时候,老婆从里间走出来,声音慢慢的:又思谋啥了?到楼下转转去吧!因为老李多年习惯了在桌子旁,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老婆希望他走动走动,她的声音把老李从沉思中唤醒,老李笑了笑,没有啥,没有啥!转过身走到书柜前,拿出了厚厚的三本书《长长的日头》《芒种》《立秋》,顺手从餐桌旁边的纸箱子上面拿了一个手提袋,上面印着红红的广告语“大红本、精装修,维多利亚小镇”,他把书装进去,对老婆说:我去公园看一看,然后把书送过去。
边说边打电话:三狗,我在公园门口等你,相跟上一起去!三狗是老李的高中同学,两人相处几十年,像亲兄弟一样。老婆嘱咐:骑车子慢点!老李嗯了一声:知道了!下了楼,他骑上自行车出了小区,一直往西,来到了稻田公园。“插秧节”已经过去,这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他把自行车斜靠在一个水泥柱子上,点了一支烟,望着前面的稻田,秧苗绿油油的,绿色本来已经是夏季最亮眼的颜色了,但是稻田公园别出心裁,特意在秧苗上面用彩色涂料喷绘弄了几个字,几个图案,这样在众绿丛中,有一大片颜色或深或浅的秧苗格外显眼。
看了一会儿,老李蹲在土坡上,他眯着眼似乎看到了多少年前,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些土地全是一畦畦水汪汪的稻田,纵横交错的沟渠,水田里满满的水,像是镶在大地上的一块块明镜,人走在田埂上也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在微风吹拂下,似乎嗅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或香或甜或淡,尤其是稻秧味让他如痴如醉;想起了他在单位高效率处理完公务,轻松地蹬着28型号加重自行车, 在不平坦的乡村道路上骑行,杨树、柳树在旁边一闪而过,急赶回到村里,简单换一下衣服,就拿起扁担去了稻田;特别是想起了栽稻谷那几天,田间的路上人来人往,紧张而忙碌;人们不停地弯腰栽秧,从田的这头到田的那头,累得腰酸腿疼,有时好像连腰都直不起来,汗珠顺着脸颊流,和溅在脸上的泥浆混在一起,一个个涂成了大花脸。天快黑的时候收工,乡亲们见了面,一般不说什么,只是憨憨的笑一笑,算是打招呼。晚上回到家吃了饭就呼呼睡着了,又常常在青蛙美妙悦耳的“呱呱”声中醒来,他拿起钢笔在抄本上记录……
据说这个公园是为弘扬当地传统农耕文化,结合产业融合旅游的理念,把本地大米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而新建的,每年还要举办“插秧节”,仪式复杂隆重,上面领导一个又一个轮流讲话。十几亩的稻田,被气球、彩带包围着,气球在风中飘来舞去。中间道路上唱歌的、跳舞的一大堆,照相、摄像的忙来跑去。稻田里面插秧机两台,干活的十几个,观看的人倒是有上千人。
媒体宣传说是一种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老李毕竟经历了许多,对一些事情看得很淡很透,但是有时候也迷惑,是扎扎实实种庄稼呢,还是轰轰烈烈走形式呢,是自己思想跟不上时代了,还是社会发展太快了,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但是他依然热爱土地,喜欢水稻,年轻时喜欢写家乡稻田农民喜怒哀乐、生活起居平凡而有趣的生活文章,有的文章还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而现在大片的土地越来越少了,稻田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能在回忆中,或者在梦境里寻找。但是不管怎么样,欣慰的是这十几亩稻田给了他一丝慰藉,有时候从楼上下来,过去看一看秧苗,摸一摸稻穗,偶尔也能听到稀稀拉拉的蛙声,老李就很满足了,似乎年轻了许多,充满了青春和力量,圆了他的一些梦。
老李!老李!三狗的大嗓门顺着风传过来,老李站起来一回头,三狗骑车子来了。三狗脸上汗津津的:书拿上了吧,去稻田书院!老李笑了笑,晃了晃手提袋:拿上了,都在这里面!书院就在前面,两个人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谈。老李说:老伙计!你最了解我,我就爱实话实说,你说,现在许多人不珍惜粮食,尤其是农村事筵,互相攀比,大多数吃不了,剩下了许多,实在是可惜,看着心疼,忘了根本、初心,忘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说了,楼房也贵,不少楼盘在推广销售时夸大其词、有名无实,花园无花、湖畔无湖、广场无场、商城无城的现象十分普遍,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哈哈!三狗一本正经地说:是啊!有一次,我一上午骑车子出去逛了一圈,路过了多瑙花园、戛纳湾、曼哈顿广场、泰晤士小镇、诺丁山,你听听,这些外国名字,我就奇怪,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字这么多,就没一个合适的好名字,非要闹个洋名字。老李:唉!开发商的点子,吸引眼球,满足个客户的心理。
前面道路不远处,就是准备开的稻田书院,掩映在村边的绿树丛中,洁白的瓷砖上面,红色的“稻田书院”大字分外醒目。老李说:三狗!小张这后生有思想、爱读书、懂管理、会经营,咱们起个带头,捐书支持。小张不仅需要书,还让我写几个字留言,我琢磨来琢磨去,“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耕读传家等等。三狗想了想说:还是“耕读传家”好,是你的梦,也是我的梦,我们大家共同的梦。老李脸上灿烂:好好好,就这样,哈哈哈!两个人脚步轻松,爽朗的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