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进书包的秘密》由未来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描写新时代少年在困境中成长的小说。小说情节曲折,语言朴实,在展示少年儿童生活的同时,凸显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适合亲子共读。该书入选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陕西出版资金精品项目。
大学毕业前找工作,我的目标非常明确,最好到少儿出版社做文学编辑。那时我已深深喜欢上了儿童文学。
未来出版社文艺编辑室需要人,西安的一位老师把我的简历给了室主任,他很感兴趣。他当时想以书代刊出版《作文大王》,我虽然不赞成文艺室编作文书,但还是自告奋勇帮他去编。为此,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回到西安的家,找我曾经看过的作文书,以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校文学社油印刊物。
寒假,文艺室主任带我见他们社长,我感觉谈得还不错,签协议是迟早的事。4月上旬,给他们打电话,答复:社里今年不进大学生。
本来以为板上钉钉了,却不成,让我很失落。
虽然没有成为未来出版社的一员,但我一直关注她,留意她又出了哪些新书。
2006年,我在未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作品选。我当时的想法,一个从家乡走出去的儿童文学写作者,如果没有在家乡的少儿出版社出书,好像没有被家乡的父老乡亲承认。为了被承认,是我主动找他们的。
从此我和他们的联系多起来,和一些人成了好朋友,这其中就包括马鑫编辑。
2014年冬天回老家,她和出版社的人约我见面。我才知道那年出版社并不是没有接收应届毕业生,接收了一个人,就是她,马鑫。
那一刻,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是遗憾?是庆幸?抑或什么都不是?我感慨,人生正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
我正在创作她约的幼儿绘本,她问我能否再写一本小说。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原因有二:一是家乡的出版社,理应支持;二是我和她的合作很愉快,作为编辑,她给了我最大的信任、最大的支持。
可惜,我因为工作忙,小说刚刚开了个头儿,就不得不放下。后来,又为其他社写一部更急的稿子,这本书的交稿时间一推再推。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或者说,我想表达些什么?
我的初衷:这是一本让小男生淬炼成小男子汉的书。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的一生,有直道也有弯道,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我们只要来到这个世界,就会面临各种困难,大的小的。一个困难解决了,往往还会有新的困难,也可以说,人生在世,就是解决困难的过程。只有经过摔打和磨炼,才能登上人生的高峰。对小说的主人公姜听棋来说,也是这样。很短的时间内,他遭受了一系列“打击”,有外在的,有精神上的。他也彷徨过,但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挺了过来,变得更加坚强,变得更为优秀。我想这是大人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国家和民族对年轻一辈的期望。新一代少年儿童,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变得坚不可摧。
这是一本为奋斗者鼓劲的书。
生活要靠奋斗,没有奋斗就没有明天。姜听棋一家从艰苦中走来,一天天积蓄力量,在城里扎根,虽然他们面临的困难很大,但是奋斗不止,他们的将来一定会更美好。书中是这样,现实也是这样。正如歌曲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奋斗者是充实的,只有奋斗才会走向未来,拥有未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孩子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说什么都不为过。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我在书里写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写到了家风对孩子的熏陶。家长要指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只有这样,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他们是玉,不琢不成器,要用真善美去感化,也要用雕刻刀去雕琢。
很多人可能会问,你笔下都是好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
我想说,只要我们自己善良,善待他人,就会遇到更多的好人。我们都希望好人多一些。我们先让自己是一个好人,我们也呼唤好人。
每当我看到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哭泣的时候,我心里会非常难受,我在想,是什么让她(他)这么伤心和难过?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难事、不顺心的事,偶尔哭一哭、掉掉眼泪没有关系,更多时候,要笑对生活。你对生活笑,生活也会对你笑。所以,在小说的结尾,我让他们都笑了,虽然笑声中有泪水。
原来设想,出版前开一个作品讨论会,主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好进一步修改后再出版。这次来不及开会,但我还是征求了近十位专家、好朋友的意见,他们都是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的人,我给他们看,一个目的,就是请他们提意见。比如,中国作家网主编刘秀娟,她提出来一个问题,我说改。她再提一个问题,我还说改。她说她的意见不一定对,我不一定听。我觉得有道理的,都改。这样,前面四分之一多的篇幅,差不多是重写。原来是八章,修改后成了十章。为了让语言文字更加规范,我还请语言文字专家帮助把关,能改的都改过来。给学生看的读物,语言文字一定要规范,千万不能以讹传讹。
未来出版社的总编辑陆三强先生复审稿件时也几次泪流满面,他在内容简介后加了“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这八个字。我说,还是低调一点、客观一点,是不是“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让读者去评判吧。我让他把这八个字删掉了。
小说出版后,总的来说,读者还是比较认可的。比如,有一位奶奶,本来是让外孙看的,外孙子在赶暑假作业,没来得及看,她自己先看了,两天看完。她说,好看,故事好!说这本书不仅可以给孩子们看,更应该让当父母的人看。还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把姜听棋这三个字,理解为儿子在风雪困境之中“将”成长为一株“挺起”(听棋)的青松。我给主人公起名字的时候,没有这么想过,但她这么理解,也挺有意思。
我的写作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我不可能过多追求数量。我想,只要用心去写,心里有读者,就一定会有好作品。我希望自己出一本是一本。希望下一本更好。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