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颖颖:清徐110的“金牌接警员”

时间:2023-03-27 08:48:16   作者:本通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这里是清徐110,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清徐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厅里,经常能听到接警员的询问声、报警电话铃声,看到不断更新的信息数据,感受到民警辅警们工作的紧张氛围。他们当中,扎着马尾辫的郝颖颖,忙碌的身影和匆匆的步伐格外显眼。&ems...

“这里是清徐110,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清徐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厅里,经常能听到接警员的询问声、报警电话铃声,看到不断更新的信息数据,感受到民警辅警们工作的紧张氛围。他们当中,扎着马尾辫的郝颖颖,忙碌的身影和匆匆的步伐格外显眼。

短短四年的时间,郝颖颖就从警营“小白”蜕变成为“金牌”接警员。如今的她,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地调配警力,有条不紊地下达每条处置指令,每项工作均能顺利、合规、精准地完成,四年间从未有过一起投诉事件,多次受到报警群众的表扬和领导的肯定。然而,耀眼成绩的背后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

攻克“三关”  提升业务有速度

接警员是110群众“生命线”背后的守护者,为了做好这个守护者,接警员至少要过地方语言、地形地貌、业务技能这三关。为尽快通过方言第一关,作为临汾“外地人”的郝颖颖付出着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在单位,她工作之余向同事们学习,回到家向爱人学习,生活中也努力使用清徐方言,遇到一些生涩难懂的清徐谚语,她就用笔记下来,反复揣摩其语调和内涵。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郝颖颖硬是默默做到了极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完全融入了清徐方言的语境,不但外地人听不出来,本地人也都以为她是个地道的“清徐姑娘”。

第二个难关是对清徐地理位置不熟悉,这恰是作为一名合格接警员的基础技能。初接警时,一遇到陌生的地址,郝颖颖就紧张得直冒冷汗,生怕自己没有派对警。于是,她把当班期间遇到的陌生路段、已拆迁地区进行梳理。每逢休息,就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并将各区域道路的特征、各派出所的辖区边界及背街小巷地址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与地图软件对照加强记忆。渐渐地,在郝颖颖的脑中,清徐县区范围内就基本没有地段“盲点”,同事称赞她是比高德地图反应还快的“活地图”。

最后一个难关便是缺乏对公安业务与分工的深入了解。为了快速精通这项技能,她从单位、同事手中寻找来公安业务书籍,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翻阅学习,并做好笔记,对容易产生扯皮的业务规定,她全部都背诵了下来。有时接处警民警对指令有疑议时,她能及时准确说出上级的有关规定,这让基层一线接处警的民警们佩服不已。凭借出色的专业技能,2022年10月底,郝颖颖荣任了“清徐县局举行110接警员业务技能首期微讲堂”的讲解人,对新调来的8名接警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耐心细致  接警服务有温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群众的生活琐事、求助电话让接警员应接不暇。面对包罗万象的报警信息,郝颖颖始终把接警工作当成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需要,毫无保留地把心智和汗水、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她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因为她知道,在每天大量的警情中,有真正需要警察帮助的报警人;她更知道,及时有效地处理每一起报警警情,就是在挽回确需救助群众的财产损失,甚至宝贵生命。

“平心、和气、专业、规范”是民警辅警们对郝颖颖的总体印象。有时面对一些业务咨询,她讲解清晰、解答疑惑;有时面对一些骚扰辱骂,她委屈流泪后、微笑面对;有时面对一些群众求助,她甚至充当起心理医生的角色。郝颖颖曾接到一起报警,一名男子急促地说“我女朋友要自杀!”经了解是因为感情不合要分手。郝颖颖马上拨通女孩的联系电话,经过30分钟的耐心安慰、反复劝说、不断开导,最终女孩打消了轻生念头,对接警员连连道谢。

去年12月,11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陆续感染新冠,能坚持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但指挥中心每一分钟都可能有重要的报警电话,为确保正常工作,郝颖颖在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主动请缨留守单位,一个人顶几个人的班,坚持了整整七天七夜,帮助大家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平凡的岗位,小小的话机,365天,全天24小时,节假日加班……这是接警员的工作日常。四年多来,郝颖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用声音传递真情,用真情守护平安,于平凡处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真正践行了“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信念。其实,像郝颖颖这样的接警员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守护,我们的城市更平安,百姓心中才更踏实。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