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仲春时节,我们捷足先登,观看了正在修葺中的西关龙王庙。
哟呵呵,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歇山顶山门,十字歇山顶钟鼓楼,凸出的山门与退让的钟鼓楼,呈品字雁行排列,尽管钟鼓楼的实际高度胜出山门,却既庄重了山门,钟鼓楼又显得有序井然。
西关,古称西关厢。因位于清源县城西门外得名。西关龙王庙原称龙神庙,俗称龙王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因白石河水患乾隆年间重修。
炒米制作是西关的传统独门技艺,被称为晋中一绝。那时的炒米生意十分红火。因工艺讲究,销路甚广,远至潞安府(晋东南长治)及运城一带,近俏太原、榆次、太谷、交城和祁县。周边商贩到西关北街采购炒米,运回去再做加工,制成“麻粘”出售。
西关炒米业的兴盛,得益于炒米社这一民间组织。炒米社采用五统一分的方式运作,即统一进购晋祠大米、统一拉运太原风峪沟的炭块、统一订购南方的苏木、统一验收(炒米)、统一对外销售的五统和分户炒制的一分。
炒米的人家有固定的户数。这些人家将传统的炒米技艺视为传家宝,技艺传男不传女等规矩,成了不成文的地方社规民约。
大米,晋祠的,质优嘛。炭块,风峪沟的,质硬、无烟、擦不下黑,好像没多少说道。炒锅也为生活的日常,只是大小的选用,看自己的熟练程度。炒熟不是本事,炒得膨化酥松脆才是本领。苏木,哈哈,对不起,这是商业机密,与米、水的配方是秘而不露的要诀。
炒米整个加工需六七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不能含糊。将大米在绯红色苏木水中浸泡一天左右(苏木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热水浸泡液呈鲜艳的绯红色)。火炉里添的炭统一用太原风峪沟的炭。大米经笼蒸晾干,才能入锅进行烘炒。在整个炒米过程中,讲究的是火候。这样炒好的米,才不怕受潮,吃得香,咬得脆。那时来西关北街采购炒米的商贩络绎不绝,高峰期是每年的腊月,也是炒米社把关最严的时候,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品质是炒米的核心。
谈起西关的龙王庙,可谓兴盛也炒米社,没落也炒米社。其特点有六:
特点一:正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偏殿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山门、正殿、偏殿的雀替均为龙,正殿博风板口沿也是龙,宣示着这里是威名赫赫的龙王庙。
特点二:厢房悬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三椽。厢房、钟鼓楼的雀替均为凤凰,厢房博风板口沿是龙,昭示着龙凤呈祥,风调雨顺。
特点三:厢房的斗拱因简化了梁柱结合方式,虽蜕化为垫托式,却强化了托前的装饰——托前开花——斗拱托前木雕的竹子报平安,石榴结百籽。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风和桃结子,日暖凤生雏。它们虽千差万别,但都自然而然,在“道”的面前尽显齐同、平等的“道通为一”的美好。这种斗拱形制甚至影响到跟前民国年间乔万选明楼院斗拱的借鉴和运用。
特点四:廊房加持。日高花影重,风动米香新。正殿、偏殿、厢房均设廊,既增加了美观的效应,方便平日里摆放晾晒东西,又利于待人接物,品茗观风。
特点五:龙王庙为炒米社独资重修。龙神庙原只有正殿偏殿和戏台。那年龙神庙水灾毁损,炒米社果敢决断,募炒米社外运的三百金(炒米社每石抽外运钱三十文),作为正殿偏殿的费用。随后乘势而上,捐出乾隆五十一、五十二等年(1786、1787)的内运经费六百缗(炒米社每石抽内运钱五十文。一千文为一缗),厢房、钟鼓楼、山门得以落成,一座完完整整,漂漂亮亮,外雄内秀的龙王庙赫然而立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西关北街。龙神庙因炒米社而香火旺盛。龙神庙人们叫得不顺嘴,龙王庙才是应有的名号,因为炒米社的人就这么称呼。
特点六:龙王庙成为炒米社的大本营。因了独资重修加建,龙王庙顺理成章地作为本社办公之地。新建的龙王庙也成了炒米社的活广告。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五月端午的庙会,赶会唱戏,远客云集,邑人纷至,龙王庙作为炒米社广而告之的融媒体,外有形象,内有规范,宣扬了品质,惊艳了时光。
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施行,粮食统购统销,大米断了来源,西关的炒米业陷入无米可炒的境地。炒米社就这样散伙了,炒米业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龙王庙的香火也随即凋敝,钟鼓哑然。
仲春里,龙王庙院里的几棵老树,正酝酿着一场新绿,只有那棵碗口粗的柏树的枝丫,依然苍翠而又倔强。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