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恋的人,思念总在分手后;拆迁的村,更感到邻里可亲,村落有情。这段时间,武哥志勇同牛家寨村乡贤,为着这一份情,这一段乡愁,忙碌着。
牛家寨村位于清徐县城西南,距离县城5公里,西与柴家寨村为邻,南与吴村、上闫村接壤,东接西关大街,北邻 307国道。全村共1220户,1107 座院落。人口3605人。全村总面积4800余亩,耕地面积3800亩。该村属农业粮食种植区,农作物以玉米、高粱、扫帚为主。
为解决清徐精细化工园区安全控制线和梗阳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落地,该村开中路以南将全部拆迁,涉及389院、728户。项目的实施,牵动着乡里乡亲的乡愁,哪些需要抢救性保护,在哪儿保护?成为武哥及村中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
得知有几块石碑可能在某地某处,他们联系村干部,找人手,寻铲车,着手发掘。在开中路北边缘,顺利将一破碑取出,拉运至关帝庙门口。拼对,嗯嗯,比较完整的一通碑。释读,呵呵,《复濬开泰渠规条兼序》碑。该碑刻制于大清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是一通关于开泰渠洗渠疏浚乡规民约的石碑。开泰渠,旧名霖田渠。由高家堡、长头村界汾河西岸取水。屡开屡塞。咸丰十年,陈家庄、罗家庄、西穆家庄、东西留村、牛家寨等村民复行开浚,可溉田三千余亩。为研究民间水务发展、乡规民约创立提供了依据。
村内原有天地庙、文昌庙、两座关帝庙(村北、村西各一座)、财神庙以及南海寺等庙宇。后来只剩下村西的半个关帝庙(简称关帝庙)。因此,人们更加珍爱,于2002年给予修葺并重修了山门。
关帝庙始建于雍正年间,俗称老爷庙,坐北朝南,正殿硬山顶,前设廊。宏甍雕梁,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引人注目的是正殿的正脊,两端鸱吻高挺,中间三层歇山顶、两滴水楼阁,顶部耸立着铁质篆体大寿字,两边狮驼宝瓶。寓意更上层楼,健康长寿,世代平安,事事胜意(“狮”与 “世”“ 事”音相谐)。正殿后垂脊尾部砖雕龙口吐珠,正殿墀头反映的是龙马精神、麒麟送子。西耳房墀头为石榴结籽,砖雕博风板外侧雕刻有太极图,仔细观看,诺诺诺,乃较为少见的三鱼太极图——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象征阴阳互济,生生不息。
正殿、偏殿,正面、背面,观之赏之,原来关帝庙是先修的正殿,过一段时间在正殿加建了前廊,修建了山门、十字歇山顶钟鼓楼、东西厢房,尔后修建了耳房和西偏院,村民们如此这般行而不辍,功不唐捐,终于玉庙于成。
1949年春,太原战役打响,本村组织民兵,在庙的山门前集合,支援前线,承担送门板、抬担架、送伤员、运军粮的任务,展示了一幅人民战争胜利图。太原战役胜利结束后,参战的人民解放军杨得志、罗瑞卿部所属19兵团七军八师二十四团二营进驻本村,为了不扰民,整体在关帝庙休整。你担水、扫院子,我洗衣、送菜,军民团结一家亲。一朱姓指战员与村中郝姓姑娘喜结连理,传为佳话。上演了一出军爱民、民拥军的大戏。1949年5月6日,军容、笑脸、威武,小钢炮、重机枪,在庙前集结,全营指战员在此合影,此情此景,定格为永恒。
之所以说“半个关帝庙”,是因为后来,厢房、山门、钟鼓楼相继被拆掉,所幸的是,留下了正殿和东西耳房。
所幸的是,关帝庙位于开中路以北,不在拆迁范围。武哥及村中有识之士准备将散落在田野的若干通石碑等物件,找寻回来,残碑断碣进行拼对、黏合、碑拓,统一归置在这里。人们到村里的关帝庙便可拜谒关公、找寻乡愁,品味过往。
工程项目之所以如期推进,村民像当年支援前线一样,闻风而动,积极响应,得益于关老爷“义”的濡染。
关帝庙里寄乡愁,同样需要履践致远,踵事增华,赓续前行的精神呢。武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