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正坐在阳台前的书桌旁专心致志地做笔记,他全神贯注地盯着他的笔记本,左手轻轻地夹着本子,右手拿着中性笔,他时而抬头想想,时而低头在本上写写画画……他活到老学到老,将学习养成了一种习惯,读书丰盈了他的人生。
干一行、爱一行 爱一行、专一行
初识老人,还得从两年前说起,那是替朋友给老人送报纸认识的,之后经常过去送报纸,一来一往便认识了,老两口总是热情地招呼。
今天采访的主人公他叫赵清贵,1937年出生,今年86周岁,徐沟张楚王村人,中共党员,原清徐县广播电视局局长。他五六年级的时候到了徐沟上学,小学毕业后考到山西省立太谷师范学校,在校期间进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等多方面的学习,着重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由于勤奋刻苦,本来六年的学习时间,第四年学业就圆满完成了,于1957年中师速师毕业。当时的交通不太发达,从家到学校只能靠步行,提前从家出发,拿点吃的喝的放书包里,走上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毕业后,赵清贵被分配到赵家堡小学教书,当时教的是五年级语文,兼职教地理、历史、体育等,他无论做什么都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工作一年后,1958年7月被调到杨房中学;1959年调到县委档案室负责档案工作;1960至1961年在清徐小报当编辑;1962年到了清徐人民广播站工作,一直到1997年退休。
在广播站期间,赵清贵的工作十分繁忙,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休息日也都在单位,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
“当时你们都宣传什么内容呢?”记者问。
“国家大事,省、市、县里的事,好人好事……每天有固定广播的,有临时加播的,还有一年四季农业生产有关的……当时清徐县有一百八十多个村,我做编辑的时候,每个村基本上都去过,对各个村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积极向上的人物进行采访,写成文章,再广播出去。”赵清贵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有什么宣传原则吗?”记者问。
“宣传跟着党委走,节目随着中心变。”赵清贵声音洪亮地回答,这个八十六岁的老人目光坚毅,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属于他的年代,那个他挥洒激情热血的年代。
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奋斗了一辈子。
赵清贵从事新闻广播,热爱新闻报道,1997年退休后,致力于写作不间断,累计被上级新闻单位采纳稿件150余篇,30余万字,与张志中合作出版了《姚巨货传奇人生》《姚巨货梨园情结》《漫步人生》《岁月回想》《新的丰碑》等七部著作,共80余万字,反映我县改革发展新成绩。他的作品被录入《中国老年大智慧》《中华名人格言》《世界文化名人录》等书,并被授予“世纪智慧之星”“世界文化名人”等荣誉称号。
经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世界华人文艺家联合会、中国杰出文艺家研究会严格评定,赵清贵的格言作品被评为“共和国诗书画功勋奖”金奖,同时,赵清贵还被授予“共和国诗书画功勋人物”称号。
活到老学到老
在赵清贵家客厅的阳台上,摆着一张长方形的枣红色实木桌子,桌子的左侧整整齐齐地放着好几摞读书笔记,两个眼镜,一个水杯,还有一个打开着的笔记本,笔记本第一页清晰地写着“天天读史常看报,时代新语要记牢。坚持剪资记笔记,理想信念践行好。”
赵清贵退休后也没有放弃学习,每天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他喜欢看各种类型的书籍,博览群书,增长见识。“我特别喜欢看清徐报和太原报,每一期的报纸我都看,而且每一版我都会看。遇到重要的内容我还会重新抄写到笔记本上,或者把报纸剪下来粘到笔记本上,有时间就看……”他激动地说着,慈祥的脸上满是笑意,看的出来他是真的热爱学习。
“他经常一学习就是四五个小时,做了饭也顾不上吃,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而且家里全是他的读书笔记,阳台上的书柜里、柜子顶上、纸箱里全是……”赵清贵的妻子站起来指着阳台说。记者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阳台上的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许多书,各个种类的都有,琳琅满目;剩下的地方全是读书笔记,记者心里暗暗佩服。
赵清贵在退休后,坚持26年看报看书,了解周围的事,关心国家大事。受他的影响,他的小孙女也喜欢看报看书,也会和他一样做笔记,他就像一支小小的蜡烛,默默地燃烧,默默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赵清贵的妻子名叫杨俊珍,1939年出生,他们两个都是徐沟张楚王人,家里的大人都认识,后来自然而然走在了一起,生育有三子一女,孩子们也都是党员。
杨俊珍1957年4月1日参加工作后,在太原市委幼儿园教书,当年8月调到太钢,她的个子比较高 ,身体特别好,年轻时候很有力气,当了七年的焊工,也是名副其实的“铁姑娘”;1963年,回到了清徐国营“五交化公司”工作,当时工作十分繁忙,经常加班,还要照顾孩子,但她总能将工作和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
杨俊珍今年84周岁,她的头发还是黑黑的,亮亮的,而且牙齿基本上都在,面色红润,完全看不出来是八十多的老太太。
“您是怎么保养的呢?”记者好奇地问。
我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快手上的直播,并且找到适合我年龄的健身操学着做一个小时左右的运动。”杨俊珍说。
“您坚持做了多少年了?”
“从退休后到现在一直做,三十年了。”
“您有什么爱好呢?”
“我经常看国内外新闻,我还特别喜欢猜字迷,每天都会看,遇到解不了的就让老头子帮忙。”杨俊珍说着拿出她的笔记本让记者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很多国内外大事和好多的字谜。
老两口经常会做这样的互动,增加了生活的情趣,既锻炼了脑子让时刻保持灵活运转,又锻炼了身体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他们还紧跟时代步代,能够接受现在先进的网络文化,相扶相持走过了六十四个年头。他们共同进步、相互成就;他们互敬互爱、相濡以沫;他们琴瑟和谐、举案齐眉;希望他们一直健康快乐!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