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记

时间:2023-04-28 09:10:12   作者:常桂莲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老二说要带我去苏州游玩,买了4月13号北京南——苏州北的车票。她还在网上做了攻略,研究好游玩的路线,订了住宿的酒店,我不禁感叹现代化的出行真是太方便了。13日早,我俩在家吃了点东西,6点钟出发,坐地铁到北京南站换乘高铁。5个半小时后...

老二说要带我去苏州游玩,买了4月13号北京南——苏州北的车票。她还在网上做了攻略,研究好游玩的路线,订了住宿的酒店,我不禁感叹现代化的出行真是太方便了。

13日早,我俩在家吃了点东西,6点钟出发,坐地铁到北京南站换乘高铁。5个半小时后到达苏州北,然后打车半小时到了网上预订好的宿地——耘岚客栈(平江路拙政园店)。我们将行李放到客栈,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去网上评论不错的“伟记面馆”吃了奥灶面,这面味道果真不错。

从面馆出来步行去拙政园。拙政园是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古典园林,园中亭台楼阁,山水萦绕,花木繁茂。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清代李鸿章曾在此居住。转完后又来到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是运河文化遗点,只见横街窄巷,水陆并行,河街相邻,陆地来往的游人不断,水面摇撸的船儿载着客人缓缓而行,让我真正领略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我们还乘船欣赏了姑苏城的水上夜景,真美!

上岸后已是晚上九点,我们娘俩又拿着早已买好的票去听评弹。作为北方人,虽然听不懂苏州话,但评弹的那种吴侬软语和细腻优雅、娓娓动听的曲调,让我陶醉其中,即使耳听评弹、眼观字幕,也能深深感受到被誉为“中国最美声音”的魅力。

14日早上,我们吃了三虾面(虾仁、虾脑、虾籽)和焖肉面(一大块焖煮软烂的猪肉盖在面上)。苏州的面食吃得是功活,比如三虾面,虽然顾名思义它是用面条和大虾做的美食,但当地人将活虾去皮,将虾脑、虾籽仔细掏出,再精心烹饪熬汤,与面食煮在一起,味道鲜香诱人,吃完令人回味无穷。结账时,我偷偷看了一下老二的支付信息,好家伙,两碗面一共消费188元!

饭后我们去逛寒山寺。寒山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有历代名人的诗书碑文等,更由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而名扬天下。寒山寺内供奉着各路菩萨,我们也请了香为全家人祈福。在游玩中,我们还知道了团圆之神为“和合”。在清代雍正时,师僧寒山和尚拾得一个举荷、一个捧盒,才有了“和合二圣”,后来改称“和合二仙”。经过长期的流传,“和合”也成了掌管婚姻的喜神。寒山寺门外是江枫桥,站在江枫古桥,我想起了北京通州的八里桥,以前老二住竹木厂小区时每天都得经过八里桥,而一条大运河就把江枫桥和八里桥连接起来。

中午,我们去观前街“得月楼”吃饭。记得八十年代时看过一部电影《满意不满意》就是在得月楼拍的,我们是慕名而去的。去得月楼吃饭的人还挺多,不过没等多长时间就上菜了。我们点了蟹粉豆腐、油爆虾和凉拌马兰头,吃得还挺满意。

回客栈途中路过报恩寺,我们下车去游览。苏州报恩寺是三国时东吴孙权为报母亲养育之恩,为母祈福求寿而建。老二让我在此照张相。我想孙权是为报母恩建此寺,而老二何尝不是为报母恩才带我出来游玩、吃喝,所以,我满心欢喜地在此留了影。

下午继续游玩,目的地是山塘街。山塘街也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种商铺林立,游人如织。我们去了白居易纪念馆,品尝了桂花糕、桂花酒、酿常桂莲圆子、蟹黄汤包等特色美食,直到酒足饭饱,才打道回府。

15日,就剩半天时间了。早上我们步行二十多分钟去吃网红小吃“云吞”(也就是北方人说的馄饨),去了人家还没营业,好不容易等到饭好了,结果尝了几口,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好吃,老二也说味道不怎么样,我俩各吃了一半就出来了。这次可是网传不实,上当了,唉!

饭后我们直奔狮子林。狮子林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据说乾隆六下江南必游此地。狮子林最大的特色就是假山多,各种形状山石巧妙地组合,或弯绕崎岖,或分层穿洞,和走迷宫一样十分有趣,还有各种树木花卉,中心还有一小湖,引得游人往返拍照,真是景色迷人,让人心醉。

游完狮子林,我们去了苏州博物馆,博物馆内展示着从古到今苏州民俗活动的遗迹,是一座以收藏、展示民俗文物、民间工艺,调查民俗事象,研究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博物馆。这也是苏州游的最后一站。博物馆出来去“伟记面馆”排长队(因为周末人太多)又吃了一次奥灶面。

当日下午,我俩告别苏州,踏上了回北京的高铁。

 

苏州游记 图1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