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集义乡积极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工作要求,坚持把到村任职大学生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着力在教育培养、跟踪管理、结对帮扶、大胆使用四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助力到村任职大学生在基层一线施展才华、磨砺成长。
贴心“育”,提高综合素养。乡党委坚持把到村任职大学生教育培训列入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参加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类培训,同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到村任职大学生专题培训。量身制定“政治课+理论课+业务课”学习套餐,将基层实践必备的法律法规、乡风民约与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农村党建等方面的业务知识纳入学习计划,实现“大水漫灌+精准滴灌”,进一步优化到村任职大学生知识储备,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切实为新时代农村工作注入活力动能。
用心“管”,严格跟踪问效。聚焦到村任职大学生跟踪管理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采取“台账跟踪+交流跟踪+考核跟踪”三结合模式,充分激发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活力。一是台账跟踪。建立“一人一台账”,通过台账全程纪实,及时掌握每名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表现、思想动态、锻炼培养等情况,实现对17名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整体精准把握。二是交流跟踪。建立定期座谈和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在每月组织一次工作例会的基础上,每季度适时举办交流座谈会,听取一次工作和思想汇报,讲体悟、话成长、畅发展,做到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帮助,让到村任职大学生与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三是考核跟踪。创新探索“三评两述”考核机制。以“三评”为基石,立体评价、综合评定。“三评”即群众评议、村“两委”评价、乡党委评定。通过了解群众感受以及村“两委”主干评价情况,乡党委进行综合评定,提出等次建议,引导到村任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风向标”。以“两述”为准绳,乡村两级同述同评。“两述”即向乡党委述职、向村“两委”述职,每年12月份乡村两级召开述职测评会议,到村工作大学生分别述职,按照述职情况予以打分,成为乡党委评定等次时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棒的“助推器”作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细心“帮”,确保高效衔接。建立“3+1”导师帮带制度。乡党委充分考虑到村任职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帮带需求,结合包乡县领导、乡班子成员分管工作和包村工作实际,按照“帮带便携、组织统筹”的原则,由县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或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原村“两委”干部与到村任职大学生结成帮带对子,按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共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现场指导,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帮带小结”的原则开展帮带工作。通过线上咨询、案例教学、田间课堂等“理论+实操”形式,搭建“线上+线下”帮带平台。大力推行课堂教学“听”、以案说法“讲”、实地考察“看”、互动交流“学”、一线战场“练”、资源共享“促”的工作法,定期到帮带对象所在村指导工作。
放心“用”,搭建成长舞台。科学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按照“乡镇锻炼学本领、到村任职促规范、推动工作提质效”的思路,依据其专业特长,分别安排到党政办公室、综治、信访、财政所等不同岗位进行锻炼,重点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清化收”专项工作,帮助到村任职大学生快速成长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目前,有3名到村任职大学生担任新任村“两委”干部,其余14名大学生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兼村级报账员,督促村“两委”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帮助规范健全村务、财务台账,有效加强村级资产管理和监督。
淬火,方能过硬;磨砺,才有锋芒。接下来,集义乡将继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细化深化各项举措,多渠道助力到村任职大学生扎根沃土,筑梦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