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林新村:党建引领“三步走”乡村振兴“大提速”

时间:2023-05-24 08:55:28   作者:本通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近年来,马峪乡龙林新村以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为目标,依托马峪葡萄、沙金红杏两大特色农产品,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发展产业等途径,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组织建设细里走夯实基础强...

近年来,马峪乡龙林新村以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为目标,依托马峪葡萄、沙金红杏两大特色农产品,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发展产业等途径,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组织建设细里走

夯实基础强队伍

抓班子建设。为保持村“两委”班子创新活力,龙林新村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换届选举,成功将致富带头人、先进党员、种植大户等群体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实现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弥补村集体经济“智库不足”的短板。积极发展年轻党员2名,大力培养后备干部3名,及时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有效优化调整党员和村干部队伍结构。

抓党员教育。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将全村61名党员划分为A、B、C、D四类进行积分管理,并根据参加支部活动、学习情况、党费缴纳、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分。同时,利用微信群、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为行动不便党员 “送学上门”,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

抓阵地建设。坚持“建、管、用”三方面结合,花费8万元,对440平方米场所进行水电改造、粉刷墙体、更换窗户、加装党建宣传版面,进一步规范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党建阵地建设,以鲜明阵地标识、贴心服务功能,筑牢基层党建厚实根基。

基层治理实里走

便民服务百姓安

科学设置网格。综合考虑龙林新村各村组布局、人口、地缘血缘和党员等因素,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划分为4个网格,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长,采取“1+N”的模式,负责联系100户左右的农户。

组建网格党小组。坚持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根据现有党小组设置情况,由党总支支委委员任党小组组长,负责落实党总支各项安排部署,联络党小组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小组组长等,及时收集和反馈群众意见建议。

健全网格工作机制。坚持规范化、制度化,将4个党小组细化为8个微网格,实行包村干部、村干部、网格长联系网格制度,推进“多网融合、一网统筹”五项工作制度。一是公开公示制度。根据网格划分公开图,明晰网格长联系农户,公开包村领导、下乡指导员、村干部、网格长联系方式,发放便民服务卡,方便群众联系。二是定期走访制度。网格长定期走访包联农户,做到“知人、知事、知情”。三是报告反馈制度。网格长根据走访情况,形成工作记录和问题汇总,及时上报党总支。针对治安性事件、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等问题,网格长、村干部需第一时间上报村党组织、乡党委。四是联防联控制度。开展护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工作时,按照网格划分,充分动员村内力量,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群防共治的基层自治防线。五是工作例会制度。结合“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对搜集到的村情民意进行梳理,讨论协商解决相关问题。

产业发展大胆走

跨越发展稳增收

龙林新村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紧紧围绕马峪葡萄、沙金红杏两大特色农产品发展“底色”,做实产业兴旺“文章”,实现乡村振兴“大提速”。

强产业。充分把握工作主动性,为村民牵线搭桥流转撂荒地300余亩,发展连片玉米种植;紧抓“特”“优”农业发展机遇,扩大葡萄种植产业格局,组织村民更新改造碾沟河滩地80多亩、鼓励建设天桥大棚15.56亩;按照政府补助、村内自筹的方式,硬化改造葡萄园田间路,奋力开创葡萄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争项目。为进一步盘活村内闲置资源,积极申报县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灌溉蓄水项目,投资50万元,利用村内古空水排水口修建蓄水池。一方面为村民灌溉葡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有偿为周边企业提供服务,每年大约增收5万元以上,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效潜力,实现集体经济收益最大化。

搭平台。坚持“用他山之石攻振兴之玉”,先后组织村民赴忻州市繁峙县、渭南市大荔县学习考察杏树栽植、温室大棚建设经验,凝聚村民发展合力;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开办“农民夜校”,邀请农业院校老师讲解葡萄、沙金红杏种植技术,在村民家门口搭建起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平台,以“富脑袋”带动“富口袋”。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