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艺术典范。它由静升村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时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现已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崇宁堡三大建筑群,皆为黄土高坡上全封闭城堡式的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自1997年开放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2002年初,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院以其雄浑磅礴的规模气势,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深沉厚重的文化品位,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 和“山西的紫禁城”,并赢得了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
王家大院是官商住宅文化的代表,整座大院与其说是一组古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其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处处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大院里的每一个门楼,每一处柱础石、墙基石,每一座照壁,每一间殿房的屋檐,每一扇窗户,都有着极为精美的“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我们每到一处院中,都俯仰皆是。这些三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不仅完美地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同时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传承中华古老文明、传递中国灿烂文化的不朽杰作。如大门上的“寅宾”二字,书法和砖雕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历史厚重感,古汉语里这两个字是恭恭敬敬迎待客人的意思,而在这里我们却又感受到一种大气的氛围。
砖雕艺术大都集中在屋脊、墙璧、房顶边沿上。步入高家崖,我们来到老大王汝聪的敦厚宅,一进门便看见一处大型的砖雕照壁。这座照壁,由须弥基座、高浮雕壁身、瓦顶三部分组成。中心是狮子滚绣球,大小3头狮子,嬉戏相乐,惟妙惟肖,俗语“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王家将这样的照壁置于门前,自然是渴望家中好事不断。绕过照壁,进入院落前,看到的是一座雕饰精美的门楼,名为鸡头门。“鸡”与“吉”谐音,所以也称大吉大利门。这样的门楼,在当时只有五品或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修建,王汝聪当时是刑部山东司郎中正五品官。门楼的装饰极为漂亮,以砖雕、木雕为主。砖雕,共四对八幅,左右对称。从上往下看,屋檐底下的小长方形为第一层,里面刻有凤戏牡丹,寓意富贵常在。第二层为扇形,刻有书卷画卷,暗含儒雅。第三层正方形里有东方神和西方神,用以期盼老人长寿。第四层海棠花形中,东边刻有红孩儿,西边刻有哪吒,起镇宅避邪的作用。一幅名为《鹿鹤同春》的大型砖雕,分别镶嵌在老二王汝成凝瑞居的大门两侧,两座均为8.18平方米。画面鹿跃松林,鹤鸣寿石,鹿回头,鹤回首,一呼一应,和谐对称。“鹿鹤”与“六合”谐音,意为天地上下,春光共沐,国泰民安。真可为构思精巧,古今同愿!
木雕大部分存在于房屋的门窗上,还有一部分是在走廊与家具当中。品种繁多,或为浮雕,或为圆雕,或阴刻阳刻和镂空。此处每个院落都有楹联匾额,这些又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上面的书法以及雕饰花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审美价值的。在几孔窑洞的顶部窗户上,有许多清晰完整的木雕刻窗棂,虽然上面的油漆已经有些脱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这些精美的雕刻,且每幅雕刻都有独特的寓意。如呈现在眼前的“喜结连理”的木雕,是祝贺新婚夫妇和谐相爱,白头到老的。你看,上面错综盘杂的树枝,让人不得不佩服当时的工艺之精美。在一座门楼底部正中间,有块突出来长长的木板,两头尖尖的,我们感到好奇便问导游,她说叫宇衡板。上面刻有古琴,棋盘棋子,书卷画卷,这是琴棋书画四艺,体现了王家为书香门第。宇衡板的下方垂下四根吊柱,分别雕刻成一朵花,中间的两朵是牡丹,表示富贵,靠墙的两朵是莲花,表示多子,寓意富贵多子。这又是一副壮观的廊檐全景,画面以“满床笏”为中心,既有故事,又有典故,倘若不听导游讲解,定会留下遗憾!
石雕是一斧一凿,硬碰硬的“硬件艺术品”。王家大院的石雕,刚中见柔,随处可见。如书院门口的一对石猴,代表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反映出来的是希望子弟们能够专心读书,成功考取功名。再如这副鲤鱼跃龙门,是希望子孙们通过科举考试,一举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就连一对小小的门枕石,也表现了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这样大的主题。值得一提的是石雕中,以狮子最为引人注目。石狮有大有小,有俯有仰,有独处者,有群聚者。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含小球任人探指转动。再看看大院内几乎遍布的石雕柱础石中的一处,它的主要作用是负荷、防潮,装饰。这个柱础石是用一块青石雕刻而成的,高达50厘米,整体为宫灯造型。图案共分六层:一层为鼓,鼓似天,钟似地,天圆地方;二层为袱巾,前途似锦;三层为蝙蝠祥云,寓意福运来临;四层为夔(kuí)龙,镇宅辟邪;五层为尊鼎底座,寓意基业盛大;六层为回纹,寓意富贵不断头。此创意之奇妙,让人惊叹!
石雕上,不得不提的是一处石雕家塾门。大院不少地方表现松竹梅兰,这处门便以竹饰为主。四块石条,合成一副门框,嵌于家塾门口,显然是希望子孙有竹子一般的品格,即“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难怪早些年,有一位南方商人偶然在此发现了这件艺术品后,竟然要用一辆东风汽车将此换取。可贵的是,当时还住在这里的一位普通的农民老太太就是不肯。老人家并没有受过“德为本,财为末”的教育,也不懂得文物保护法规,但这副门框还是保存下来了,可见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该处石雕,与大院内的贝叶匾额、石墩武士等,均为稀世珍品。
置身于王家大院,随处可见精美的三雕艺术品,可谓片瓦有致,寸石生情,外立于像,内凝于神。精美的建筑艺术留下的是爽心的愉悦,广博的文化引发的是无尽的遐想……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