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环抱中的一抹红色记忆——洛池渠

时间:2023-05-31 08:57:22   作者:武亚男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当我第一次踏进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时,映入眼帘的秀丽风景将我来时的不适一扫而光,轻轻地抚摸着斑驳毕露的石墙、静静聆听它的故事。谁曾想,这样一个寂静安宁的村子,在这片厚重的热土上,竟深深掩埋着浓厚的红色记忆……据当地人介绍,旧址...

 

 

 

绿荫环抱中的一抹红色记忆——洛池渠 图1

 

 

    当我第一次踏进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时,映入眼帘的秀丽风景将我来时的不适一扫而光,轻轻地抚摸着斑驳毕露的石墙、静静聆听它的故事。谁曾想,这样一个寂静安宁的村子,在这片厚重的热土上,竟深深掩埋着浓厚的红色记忆……

据当地人介绍,旧址洛池渠村占地面积822平方米,1937年的冬天,太原城及清源、太原、徐沟三县同时沦陷。次年6月,清源、太原、徐沟三县抗日民主政府撤驻洛池渠村。从此,这个只有50余户、200余人的小山村,成为清太徐抗日革命根据地。

1939年6月21日清晨,驻清源、高白的日伪军倾巢出动,扑向洛池渠村,县政府提前得到消息撤离,日军进村后,要求村民提供县政府去向的线索,但无一人供出,惨无人道的日军便在村西打谷场上杀害包括武根全一家5口在内的群众和干部30多名,烧毁房子10余间,抢走羊100多只、大牲畜15头。此后,日寇又6次血洗该村,共杀害抗日干部和村民84人,烧毁房屋217间,抢掠大牲畜36头,羊300多只,以及其他财物,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洛池渠惨案”!火光冲天,尖叫声、哭喊声、刀光血影充斥着这个小小的村庄……

当地的老人说:“当年的惨案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到的”。

洛池渠村南地里有抗日烈士纪念碑,是1944年129师第19团全体官兵为纪念邵文斗等英烈所立。邵文斗是河南省光山县人,牺牲时年仅26岁。1930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随军从鄂豫皖转战陕北。1944年4月3日,邵文斗率部队通过清太徐百里封锁线时,在清徐高白地区与日军遭遇,发生激战。他指挥战斗,身先士卒,不幸中弹牺牲。纪念碑为红砂石质,圆首,方座,碑首书“尽忠党国”。碑两侧图案为松柏,周边花卉相连。碑文12行,正面记载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集团军129师第19团政治委员邵文斗等英烈的战斗事迹,背面主要内容为邵文斗烈士的生平与牺牲经过。2012年7月,清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斗转星移,战斗硝烟虽早已散去,但穿行在村子的小巷里,那些断壁残垣、破石碎瓦,仍能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英勇斗争、顽强不屈的精神。

如今,坐在石磨旁大树下感受着静谧,享受着蓝天白云、绿荫环绕的环境是多少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近年来,为发展农产品及生态旅游业,洛池渠村因地制宜大量种植了桃子、葡萄、花椒、核桃等,带动了村民稳定增收。同时开发红色旅游吸引游客采摘及农家乐游玩,让人们体验小山村的鸟声盈耳,纷红骇绿,体悟红色记忆。

 

绿荫环抱中的一抹红色记忆——洛池渠 图2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