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常箴吾先生(1937.1.30——2020.10.24),山西省清徐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历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县文联主席、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黄河散曲社常务副社长,《当代散曲》杂志创刊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山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室顾问、《中国当代散曲》杂志创刊总编等职。
二
散曲,起源于金、元时期,盛于元、明,衰于清。直到二十世纪末仍处于几乎是一块待垦的荒原。
常箴吾先生是21世纪初散曲创作的拓荒者、领航人,他的成就,可以用“九个第一”概括。
一、2004年7月21日,太原日报首次刊载了有关元曲的文章,常箴吾先生的《山西——元曲的摇篮》一文。
二、2004年9月23日,第一个散曲创作队伍在太原成立了——“黄河散曲社”。主要倡导者常箴吾先生任常务副社长,在山西掀起了复兴散曲创作的热潮,开创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散曲创作组织。
三、2005年3月中华诗词杂志首次刊登有关散曲的文章,常箴吾先生《美哉散曲》一文,并以此发表了《让曲与诗词并茂》的卷首语,从而把散曲的创作推向全国。
四、2005年五月,中华第一刊散曲问世。常箴吾先生任主编的黄河散曲社社刊《当代散曲》创刊了。为散曲作者建立了交流的平台,填补了散曲史上的空白。
五、2005年10月,散曲作者第一次与散曲研究者结合在一起。常箴吾先生应邀参加了中国散曲研究会在遂宁召开的研讨会,从而使散曲的研究与创作两个队伍结合在一起。使散曲的创作有了理论的指导,使散曲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六、2006年11月,常箴吾先生受中华诗词网站站长张弛先生的邀请,在网站首创了《曲苑论坛》(后更改为中华散曲论坛),为全国散曲作者又建立了一个更好更广交流的平台,使散曲的复兴更进一步推向全国。
七、2010年10月,常箴吾先生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共同创办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工作室,简称为:中国散曲创作室。开创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散曲创作组织。
八、2011年10月,由常箴吾先生任总编的《中国当代散曲》杂志创刊了,又一次填补了散曲史上的空白。
九、他的著作《民国散曲概论》首举概说大旗(门岿语)。
三
从本世纪初起,常箴吾先生开始了散曲创作与研究,融入到复兴传统文化的队伍之中,并扛起了复兴散曲的大旗。他在山西诗词学会的支持下,在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为传承始于山西的传统文化第三座高峰散曲的复兴成立了黄河散曲社,并亲自创办了社刊《当代散曲》。
2005年10月,常箴吾先生受邀参加了中国散曲研究会在四川遂宁召开的第八次研讨会,并加入了中国散曲研究会。会上,受到时任研究会秘书长赵义山先生的高度评价。后来,每次研讨会他都受邀参加,并被中国散曲研究会选为理事。直到2012年成都第12次研讨会后,因年事己高未能再参加会议。
当传统文化散曲的创作在全国兴起时,为满足广大曲友创办全国性散曲组织的愿望,也为了再把创作热潮推向高峰,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赴京,多次与有关部门的领导汇报、商谈,于2010年10月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室。并于2011年10月他任总编的《中国当代散曲》杂志创刊了。由此,实现了全国散曲创作者的愿望,并为中国传统文化散曲的复兴事业搭起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又一次填补了中国散曲史上的空白。
十几年来,先生创作散曲数百首,发表论文数十篇,创刊了山西《当代散曲》,创办了全国性的散曲创作室和刊物《中国当代散曲》,正式出版了由赵义山先生、门岿先生分别为序的《常箴吾散曲集》。参与了中国散曲研究会赵义山先生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的撰稿工作,并获得赵义山先生的高度赞赏:“常先生大作奉获,非常感谢!常先生赏析文字,简练精通,切中肯綮,读来甚觉畅快!佩服!佩服!”
常箴吾先生无私奉献的品德及文学造诣很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
四
2005年丁芒先生在来信中指出“你们能出版一个曲的刊物,这又是全国的第一家。太令人兴奋了,你们此举一定会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惊天动地之举,是历史性的动作。”(见《当代散曲》2005第一期)
2005年10月遂宁会议后,赵义山先生对常箴吾等参加第八次研讨会指出:“从此,从事散曲理论研究和从事散曲创作的两支队伍走到了一起,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结合在了一起。这件事情的意义不可小看,我预料着,这必将对中国散曲研究和创作发生重要的影响。”(见《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序言)
2010年4月,赵义山先生称《当代散曲》为“中华散曲第一刊”。(见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4月《湖湘古今散曲选》序言)
门岿先生在2010年4月的长沙会议上指出:“近当代散曲研究者一向寥寥,常箴吾、折殿川《民国散曲概论》则是首举概说大旗。”(见中国散曲研究信息2010年5月第十五期)
《当代散曲》虽然是山西的内部刊物,它却受到全国各地读者和创作者的喜爱。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 每期《当代散曲》的出版,其中不仅包含着作者辛勤的劳动,更融入了先生白天黑夜的辛劳和汗水,四季的心血。
五
在创办山西《当代散曲》的同时,常箴吾先生看到了散曲创作发展如此的迅速,加之全国曲友的呼声,成立全国性的散曲创作组织时机已经成熟,他在中国散曲研究会的支持下,发动全国曲友,从2007年起开始了创办全国性的散曲创作组织的工作。
为了实现建立全国性的组织,年逾古稀的常箴吾先生亲自赴北京,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杨丽丽会长两次会谈,于2010年10月,在广西余昌文先生、中国散曲研究会赵义山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性的创作组织: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室成立了。相继在2011年的10月,由先生担任总编的全国性散曲杂志《中国当代散曲》也问世了。由此,实现了全国散曲创作者的愿望,并为中国传统文化散曲的复兴事业搭起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直到2015年,常箴吾先生年事已高,才离开了散曲的工作岗位。
十年来,先生为散曲事业可谓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为传统文化第三座高峰散曲的崛起,为散曲之花的盛开,倾注了自己的全身心力。他是神州大地散曲创作者的老师;他是当代散曲作者的引路人;他是山西《当代散曲》和《中国当代散曲》两个散曲杂志的创刊人,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常箴吾先生为散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