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文源小学校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近年来,该校凭着敢闯敢干的激情,全力运行“五型六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严谨的管理、纯正的校风、优异的实绩谱写出崭新的篇章。
融合型党建创建品牌化校园
学校要发展,党建来领航。文源小学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以“五微”为主要内容的“融合党建”新模式。即“微学习”建设提升素养,“微课程”创新锻造品格,“微阵地”引领铸魂强根,“微公益”服务塑造品行,“微典型”表彰树立榜样,用“五微”载体抓落实,走出了一条“融合党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的育人路。
创新型德育打造特色化校园
文源小学校秉承“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方面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立足课程的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将立德树人工作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依托节日课程、实践课程、少先队课程将德育活动序列化、体系化,使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做到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学术型教研打造文化校园
校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熠熠生辉,文明标识、文化墙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四下环视,校园整洁温馨、教室窗明几净,置身其中,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充溢着每一位师生的心间。
文源小学校在切实抓好教育科研有效教学方面诚毅笃行,精进不怠。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效果突出,普听课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落实新课标理念、结合“143智乐课堂教学方略”同课异构,互议、互评、互促进;青蓝工程影响深远,师徒在共学、共研、共进的氛围中,实现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研活动如火如荼,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课标学习掷地有声,集体学习、自主学习、小测评等方式的学习活动,让新课标理念入思维、入课堂、入教研;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市县级共计11项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培优工作创新实践,每日一题的“思维解密数海漫游”主题活动,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阅读习惯持续培养,“文源之声”第二季的全新改版,实现了能展尽展的目标,让更多的孩子在坚持阅读的同时,有了分享阅读经验的机会和平台;教学经验累积丰硕,老师们在潜心教学教研的同时,不忘教学经验累积,有9位教师荣获山西省论文评比一等奖,15位老师荣获山西省论文评比二等奖。
常规型管理打造内涵化校园
该校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天轮流值班值守,课间认真巡视,及时发现排除校园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周”“防震减灾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全县师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2022年10月,该校还入选山西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示范学校。目前正在申报市级语言文字优质校与健康学校。
园林型建设打造亮化、数字化校园
随着全县整体规划,文源小学校将搬迁到园林型的新校园,进一步亮化、数字化。新校园地处县城北部,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长廊经典润心,校园深处书声琅琅。伴着每个晨曦暮霭,大家将感受着园林型建设的活力,感受着“国学润德”的厚重,感受着“艺术陶情”的丰盈,感受着“身心愉悦”的美好,感受着“智慧管理”的魅力。
这所古老的学校,校址在变,校舍在变,团队在变。但是,文源教育人致力于人才培养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文源小学继续怀揣梦想,将一个个真干实做的脚印扎实深踏在教育路上。米雪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