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研学”创新民俗文化传承“轧神仙”端出特色文旅研学游线

时间:2023-06-06 09:20:08   作者:李浛芃陈兆帅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昨天,由苏州日报社与姑苏区金阊街道联合策划实施的童眼看民俗文旅研学活动在石路商圈拉开帷幕,由苏报新蕾小记者和活动招募的部分亲子家庭实地打卡观摩2023大运河姑苏民俗文化旅游节·轧神仙盛况,细品老苏州对轧魅力的独特解读。这是将苏州优秀传统文化...

昨天,由苏州日报社与姑苏区金阊街道联合策划实施的“童眼看民俗”文旅研学活动在石路商圈拉开帷幕,由苏报新蕾小记者和活动招募的部分亲子家庭实地打卡观摩2023“大运河姑苏民俗文化旅游节·轧神仙”盛况,细品“老苏州”对“轧”魅力的独特解读。这是将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创新转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立足寻根、探根,挖掘古城文脉资源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金阊街道石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7岁的“老苏州”徐彩凤为孩子们介绍了“轧神仙”的文化脉络与历史沿革。“‘一轧轧了800年’的‘轧神仙’最早是一项宗教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一个全民参与的节庆盛景。”徐彩凤说,每逢“轧神仙”,店铺张灯结彩,广场上戏曲表演、民间工艺、风味小吃等应有尽有。

现场,孩子们化身“中药师傅”,在仔细辨认了白芷、细辛、艾草、八角四味中药后,在雷允上中医药文化讲解员赵琳的指导下,体验了古法称药,并制作了自己专属的“神仙香囊”。

“石路好婆”志愿巡查队负责人胡丽华带着孩子们从社区出发,沿途“打卡”了文创非遗市集、南浩街神仙庙、神仙花草市集等。在南浩街,孩子们被各种冠以“神仙”名义的产品所吸引,“我看到了‘神仙水’‘神仙糕’神仙椰汁’好多‘神仙货’呢!一位摊主还告诉我,这些东西沾了仙气,能带来好运和健康!”小记者许熙萌说,她还在沿途找到了打卡点中最重磅的“吕洞宾”。

在神仙花草市集,胡丽华告诉孩子们,每逢“轧神仙”,四乡八邻的花农都挑担进城,满街的花花草草让人看花眼也挑花了眼。清新雅致的小型盆景、小巧可爱的多肉植物、色彩各异的盆栽花卉,无不吸引着小朋友和家长的眼球。

打卡观摩结束后,本报记者李渊对孩子们在研学路上的采访表现进行了总结、点评,并围绕如何生动描写现场等话题,引导孩子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五味”写出研学路上的见闻。

“研学路线策划、打卡点位设计以及实地打卡观摩,是传统文化借由‘文旅+研学’形式的创新表达,也是江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金阊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希望通过个体沉浸式体验,扩大民俗文化活动的声量,带动更多人了解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对在地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以文促商,推动石路商圈的消费环境提升。


标签:神仙  石路  打卡  金阊  孩子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