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东西乱丢,随便放置,也不及时打扫,那么,一个月后,你的家里会是什么样子?
再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你的大脑,也就是大脑成了存放杂乱知识的仓库,你的感受如何?
基于专家对大脑的研究表明:普通人一天会有约7万个想法。即使在你睡觉的时候,“思考”也没有停止。可现实中,我们却常常觉得没有想法,没思路,没灵感……
因为,我们从没有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大脑总是处于一团乱麻的状态。
日本思考大师之称的外山滋比古提出了思考整理法,就是教我们懂得如何有效整理杂乱的思考,帮助我们从思考的困境中突出重围,拿出有见地,有创意的想法。而这套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我们学习和创作,背后所传递的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让我以一种有条理的方式度过我们的生活。
外山滋比古是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名誉教授,也是百万级的畅销书作家,被称为日本思考大师,代表作就是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这本《思考的整理学》。
《思考的整理学》在日本34年来一直居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学生必读书目第1名,畅销不衰,而且今天读来,仍然很具指导意义。
本书从以“滑翔机人才”这个隐喻开篇,指出了学校教育对独立思考的不利影响,并指出了本书的主旨,就是“在滑翔机上搭建引擎”,给出独特又高效的思考整理法。
《思考的整理学》中作者从催生思考的灵感、高度提炼思考碎片,使思考更活跃、更智慧,更能激发思考的创造力五个方面,结合作者自身经验,给出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不过,有些方法,限于年代,目前可以变通为更好的替代法,比如三个笔记本的方法,就可以用电子笔记软件替代,但是其背后的道理,还是非常值得借鉴。
这里,主要就如何使大脑更活跃有效的发挥出思考潜能,从遗忘、主题整理和声音整理三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第一, 学会刻意遗忘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背诵,要记住,不然被认为笨或者不用功,被批评或者被看不起。比如,有些小孩子书本上的内容记不住,给陪做作业的爸妈们气得火冒三丈,而一些家长认为不该记的,比如游戏啊,一些俚语啊,却说得头头是道。
此外,让我们难忘的,也并非都是顺意的事情。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吧,一心想着不能遗忘,可结果却不受控制地忘得一干二净,可有些人和事,想要尽快忘却,可是无论如何却仍然甩都甩不掉。
所以,作者提出的这个方法,不得不说是给人带来冲击。他认为:始终执着于做一件事情,会让会做的事情也变得不会做了,所以必须要让自己学会遗忘,因为,思考需要自行发酵的时间,才会有空间产出解决方案。
而为了达到遗忘,我们需要做的事就是,第一,好好睡觉;第二,做完一件事,马上做一件截然不同的事;第三,让身体大汗淋漓,可以有效地清理大脑;第四,可以通过散步的方式。
而遗忘的关键,在于对价值做出区分和判断,也就是不会遗忘的关键是感兴趣。因此,边听讲边记笔记,是费力不讨好的习惯。其实,根据头脑的记忆远离,我们刻意地遗忘,是为了节省不必要的空间,让真正值得记忆和关注的,经久留存。
第二,主题的整理
这一点背后的逻辑和《金字塔原理》中提到的金字塔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金字塔结构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大脑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沟通内容,都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你应有意地将沟通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结构式的思维方式,以主题为核心,用在思考整理法中,就是用一句话或者核心关键词把复杂的信息和文章整理的主旨表现出来,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和对信息的保存。
主题整理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方式中:
1. 自上而下法的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2. 自下而上法
如果你能够确定任何关键句要点,那很好;但多数情况下你可能无法确定。别着急,你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走”的步骤自下而上地组织你的思想。自下而上思考: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第三,用声音整理思考
这一点很简单,就是写过的内容,可以大声的读一遍,秉持着“读的时候要发出声音”这一原则,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顺利的地方,就说明这个地方隐藏着一些问题,需要做一番思考。
此外,运用头脑风暴,是很好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拆掉知识的围墙,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思维整理和思考整理过程,有助于我们沉淀出有创意的想法。
综上,《思考的整理学》这本书是一本有用的思考整理指南,但是因为有些偏于理论描述,而且限于翻译的原因,多少会让人读的时候有些晦涩之感,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去看,然后掩卷的时候,会有启发。这本书中的很多宝贝片段,是需要点点拾遗,然后拼凑成一副思考整理的画面。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