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水城作为东湖四周统一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县深入实施“五五战略”“三产协同”、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商业集区具有重大的意义。
自清源水城项目实施以来,东湖街道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县发展大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建设,以当好全县推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项目建设的行动优势,推进党建与项目建设融合发展,绘就水城建设新画卷。
绘出党建引领“框架图”
针对重点项目征地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等难题,东湖街道始终坚持“硬骨头在哪里,党组织就引领、保障到哪里”,全面保障清源水城项目落地达效。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征拆项目临时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快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并要求临时党支部以“战时状态”开展工作,坚持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阵地,在一线安营扎寨、握拳发力;另一方面,扩大临时党支部覆盖面,将牵头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包点干部等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所有党员均纳入临时党支部,大家“拧成一股绳”,真正实现了指挥前移、组织前移和工作力量前移。二是搭建党建平台。为使不同参建主体和关联单位有效沟通联系、高效协同开展工作,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参建各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党建主题活动,以组建完善社区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定期沟通+重大事项会商”的双向互动机制为主要组织形式,助力项目工程爬坡过坎、按期完工。
绘就征地拆迁“作战图”
东湖街道始终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一线”,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全速做好要素保障,破解影响项目进展的难点卡点问题,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一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把党组织设置与网格化治理有机融合,根据企业(项目)特点、规模大小,打造“社区大网格+项目小网格”治理服务网络,网格按照“1+1+N”模式(即1名社区两委成员+1名专职网格员+若干项目网格信息员),实现社区与各项目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二是制定晨、夕会制度。面对项目建设实施中的各种利益交织碰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困难和问题层出不穷且没有参照借鉴经验的实际,社区党组织利用每日早晨和傍晚召开会议,通过会议简洁明了地讲解、布置当天和近期工作,及时解决征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早安排、晚总结,当日事当日毕”的良性循环。三是高效开展入企服务。建立“一企一清单”“一企一专员”,深入开展入企服务,实现需求和供给无缝对接。据不完全统计,为解决清源水城重点项目中租房、网线架设、施工现场用水用电等问题,与企业走访对接500余次,有力推动征地拆迁和工程项目建设。
绘好规范服务“保障图”
坚持把解决问题、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攻坚成效的最高标准,以责任赢得信任,以感情争取支持,主动服务“一管到底”,真正让群众拆得放心、迁得安心。在动迁过程中,东湖街道严密程序规范操作,推行“项目征拆六步协商议事法,即”摸清底数、分组包干、精准宣传、包户到人、规范程序、分类化解”。逐门逐户逐点宣传、一砖一瓦一木清点、一户一人一策服务,确保不落一人、不漏一处,让搬迁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彻底消除群众思想顾虑。用心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落实保障服务。自搬迁工作开展以来,累计为群众帮困解难120多件,调解矛盾30多次,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真心诚意温暖群众赢得民心。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