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素书》

时间:2023-06-26 08:49:03   作者:王艳娟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我与《素书》的相遇纯属偶然。去年腊月二十几,我在国学馆踅摸图书时,无意间发现了它,金黄色丝织封面,淡灰色压花书名,精致典雅的外观吸引了我,捧起书,黄石公著赫然入眼,便决心一睹为快,于是便收入囊中。回家迫不及待拆封便开始翻阅,先大...

读《素书》 图1

 

我与《素书》的相遇纯属偶然。去年腊月二十几,我在国学馆踅摸图书时,无意间发现了它,金黄色丝织封面,淡灰色压花书名,精致典雅的外观吸引了我,捧起书,“黄石公著”赫然入眼,便决心一睹为快,于是便收入囊中。

回家迫不及待拆封便开始翻阅,先大致翻看了一下内容提要与前言,张良的故事与形象浮现了出来。张良曾刺杀秦始皇失败,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后十三年,子求我与济北谷城山下”。此后,老人虽不再出现过,但《素书》却改变了张良的命运。熟读《素书》的张良得到刘邦的赏识重用,他把《素书》中的智慧灵活地运用于攻城略地、安邦治国的实践中。

这位老人不知何故,十三年后一直没有出现,张良为了表达知遇之恩,就从路边捡了一块黄石作为恩师的化身供奉在家。《素书》的作者“黄石公”就由此而来。

在这个故事的吸引下,我开始认真阅读。原文共计1360字,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选几句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分享。在分享中,加深对语句的理解。首先,我得感恩热心的读者,是你们给了我机会让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你们交流,并在你们认真的阅读与聆听中,产生某一点的共鸣,享受思维碰撞的乐趣!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我想用王氏点评来诠释这句话,让大家深入浅出地理解。

“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黄石公所讲之“天道”,其实就是自然之力,老子所讲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既包含“自然”的存在,也应包含“自然运行的规律”。我这样去理解“道”似乎合理又似乎与“道可道非常道”不契合,因为老子说,道是说不明也讲不清的,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道,但我还是想从语句上理解这个“道”,浅显地下个不太妥的定义,努力地去理解这个“道”。

我到是觉得,人在世间,可以尽情地去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风调雨顺中享受丰收的喜悦,雷鸣电闪中敬畏大自然的威力,把自己融入“道”中,与万物和谐共生,顺“道”而行,不能逆“道”而施。站在“道”里看自己,找准定位,尊重现实,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万变的“道”里,在事物发展的规律里,敬畏人、事、物,从而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谓“得之者生,顺之者成。”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我仍用王氏点评与大家一起解读这句话。

“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从古自今,有多少有德之士留在人们心间,不用我举例,每一个读者都能随口说几个自己仰慕的有德之士。他们之所以流经岁月冲刷,仍能留在人们心间,是因为有道德的人的修养和风范影响着世人,因为他们的道德品行跨越时间和空间,吸引着周围的人,指引着周围的人。德是做人做事的“本钱”。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两句,喜欢这本书的可以一睹为快。

每每捧起这本书,我都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又有一种惭愧之情,面对文章里面的“道、德、仁、义、礼”,自己能读懂几分,能践行几分?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常常反省自己,有哪些事没做好?没做好的原因是什么?但在反省中,又似乎不愿意找自身原因而怨天尤人,在博大精深的书籍面前,对照反观自身,的确需要修正自己的言行,需要涵养自己的德性。

不过,这本书里也在警示人们,“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同智相谋”……每一句话都耐人寻味,细细品味,可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话、工作,站在巨人肩头,降低人生路上的出错频率,这大概就是我总想读这本书的原因。

如果您也喜欢,一起阅读吧!


上一篇:桃花梦
下一篇:端午节漫谈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