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城中有一池碧蓝的湖水,在南国水乡也为数不多,在北方更是少之又少。然而让人欣慰的是,我的家乡——清徐县城中心就有一池美丽的湖水,她就是东湖。
东湖形成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城内西面的芹馥泉等多条泉水流向东城墙根下低洼处汇聚而成,起初面积不大,坑洼不平,多有杂物。到清朝末年已初具规模,引人注目。民国初年清源知县续思文写诗赞到:“城外青山城内湖,荷花万朵柳千株。太汾风景少颜色,唯有清源入画图”,广为流传,延续至今。嘉庆年间进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祁寯藻观赏了东湖后,写出28行激情澎湃的长诗《清源东湖》,字字句句,盛赞东湖。然而末尾写到“作诗径欲袖此湖,情景一失难追捕”,他意味深长地告诫后人要保护东湖,美化东湖。历代清徐人,特别是解放后、改革开放后的清徐人民,他们没有辜负前人的期望,围绕东湖逐渐新建了观礼台、开发了体育场、重建了玉皇阁、三次改建了文源楼、修了湖坝、清了污泥、创建了怡心园、开通了紧邻东湖的文源路,新辟了湖北绿地公园等等。其中动作较大的一次是1999年,投资500余万元在东湖东面废墟草滩上,建起了一个以江南园林为风格兼有京派造型艺术为特色的水上公园。亭台楼阁,假山雕塑,长廊水桥,垂柳荷花,葡萄长廊,健身场地,样样俱全,乡人心满意足,游客赞不绝口。在文源楼参加山西省诗词学会的30多名会员,游览东湖后人人挥笔,个个赋诗,赞颂了美丽的东湖。
改造东湖动作最大、变化最大的要数近十多年来,本届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认真落实省市创城精神,在开发东湖方面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干得实,效果好。他们实施了一个中心三大重点的战略,一个中心就是以东湖为中心,围绕东湖开通了四里多长的塑脂环湖跑道,修筑了围湖石坝,安装了围湖灯光护栏,新建了水上观光赏景的木桥和观赏台,安装了音乐喷泉,安装了葡萄藤树的钢铁支架,配备了游船,栽了多种树,种了多种花等等。而且东湖和清泉湖两湖泉水连通,改善了水质,解决了多年来湖水污染的老问题。525亩水面的东湖,又配套了那么多的设施,确实是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场地宜人,是人们锻炼、游览、休闲、养生、安心、交流、欢乐的好地方。平日里人烟不断,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今年春节期间观看文艺节目,观看国际焰火节的观众超过十万。东湖的完善升级,不仅人人夸个个赞,我想就连玉皇阁中的玉皇大帝也会甚感欣慰。
三大重点,一是湖东人民广场,在东湖东岸建起一个北起县政府大楼,南至文源路一里多长近200米宽的人民广场,地下是商场、停车场,地上是供市民唱歌跳舞、跑步锻炼、修身养性宽敞舒适的广场;二是湖西梗阳水城,沿东湖西岸将旧城改造成梗阳水城,四个莲花池和东湖有机连通,实现五湖一体。水城在设计施工中坚持古今结合,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为一体,在保护文庙、火神庙、西城门等非遗文物古迹,和具有革命意义的中山公园等的前提下,开创了酒吧一条街、非遗文化一条街、中华老字号一条街、西域文化一条街等,清源水城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景地;三是湖北绿地公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施、提高档次,真正成为市民唱歌跳舞、跑步竞走、打拳舞剑、象棋麻将、处友谈心的好地方。三大重点工程有的已完工,有的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
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五大治县方略”的激励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家乡的东湖一定会更加美丽,更加诱人,欢迎您的到来。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