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日,太原古县城在历经8年修复后正式开放,“凤凰城”开城迎客,成为省城最亮眼的网红打卡地。端午节前夕,我与老伴打车来到刚开放1个多月的太原古县城。古县城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城内现存文物建筑 79处,被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多达49处。其中,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太原古县城提供了极高的游览价值和文化价值,2011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
早在2500多年前,晋国赵简子修建了晋阳城。晋阳城辉煌存在了将近1500年,直到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攻打下晋阳城。不知道当年的赵光义是怎么想的?或许是风水的因素,最终决定火烧晋阳城。次年,他又将汾河水、晋祠水,全都灌入城内。晋阳古城经火烧、水灌,最终变为一堆废墟,直至埋没地下。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晋阳古城的遗址上,始建明代太原县城,仿佛涅槃重生。如今重修的古县城,再现了当年古城的雄伟壮观。
走进方方正正的古县城,自然要上城墙。我俩从南城门爬上城墙,年轻人需买票,每人10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只见城墙上旌旗迎风招展,城门楼、角楼、敌台古风犹存。古县志记载:东门曰观澜,西门曰望翠,南门曰进贤,北门曰奉宣。重修的城门楼,完全遵循了古代的样貌。城墙周长3800米,高11米,共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星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城墙以石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法建造而成,古朴威严,引人赞叹。我们在城墙上行走时,天空蓝得一碧如洗,城里城外景致一览无遗。小城依山傍水,周围自然景观十分雄奇秀丽。城外波光粼粼的护城河绕城一圈,就像挂在古城脖子上的一条水晶项链。环城林带绿树成荫,花草芬芳,亭台楼阁,古色古香,构成了秀美的风景区。
这座古城不仅非常神奇,而且十分美丽。整座城池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1000米,呈长方形状,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北瓮城门朝东开,为“丹凤朝阳”,瓮城中还有两口水井,为凤之双眼;南瓮城门直通城外高耸的宝华阁,为漂亮的“凤尾高翘”;东西瓮城门都拐向南开,为“凤翼展翅”,欲将腾飞。南北大街为凤之身躯,东西大街为凤之两翅,微微隆起的十字街为凤腹,内藏无限生机。十字街是古县城最主要也是最宽敞的街道,东西南北4条大街在县城中心相交。十字街中心修建了鼓楼,现在的十字街串联了13个景点及金牛湖公园,游人到此,都纷纷拍照留念。
城内街巷四通八达,青灰屋瓦的建筑被分割得井井有条,错落有致。行走在小城中,明代风格的古建筑,历历在目。文庙是祭祀文圣人孔子的庙堂。这座文庙比太原古县城还早两年,是时任知县的潘原英从故地迁徙而建的,是古县城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过牌坊、棂星门,我们来到前院。中央为泮池石桥,该泮池呈元宝状,四周筑有石雕栏杆,凭栏观赏,只见碧水潺流,游鱼历历可数。大成殿是文庙的中心,其建筑风格有宋元遗风,殿中供奉孔子及四大弟子的塑像。后面又复建起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等建筑。院中古柏参天,枝叶婆娑,紫藤花香,环境十分幽雅,现已成为古县城中,承载历史文化的最大亮点。
县衙是封建社会地方行政长官行使职权的场所,也是县官及吏员、差役办理公务之处,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县衙矗立的石牌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石牌坊对面是见心堂,又名大堂,是知县审理重大案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在整个县衙中,建筑规制最大,级别最高,是衙署的中心。大堂外两侧有副对联:“做个好官广种福田益百姓,留下善政多办实事惠子孙”。如果各级官员都能按楹联内容,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会出现一个百姓企盼的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县衙内建筑众多,还设置了高科技沉浸式的体验设备,带领游客翱翔2500年的建城史。关帝庙创建于明嘉靖以前,这里供奉着以“忠、孝、节、义”著称的武圣关羽。抗日战争初期,前院正殿之南小院,曾是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山西省救国同盟会太原县分会会址,牺盟会特派员幕湘当时就住在这个小院中。他在这里组织进步师生,多次在关帝庙的戏台上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等节目,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使古老的县城变得沸腾起来。又发动群众在关帝庙斗争了贪污受贿的豪绅,组织起太原县第一支抗日游击队。
古县城除文庙、县衙、关帝庙等古建筑外,尚有7位名人故居,我们参观了王琼府。王琼是明代太原县人,历任成化、弘治、正德、嘉靖4朝,官职户部、兵部、吏部尚书,为明代“三重臣”之一。他为官50余年,有3件大事被人称颂:一是治理漕河,以敏练著称;二是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任人唯贤;三是总制西北,功在边陲。嘉靖七年(1528年),皇帝御书“方岳重寄”匾,赐送王府悬挂。该府由主院和数座偏院及花园组成,亭、台、楼、阁、桥、榭、假山,奇花异木,应有尽有。数百年来,当地群众对王琼颂声不断,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如“发配伽蓝神”、“王尚书看闺女”等。有关王琼的遗迹、遗址,除县城的故居外,还有罗城的“王家坟”、晋祠的“晋溪书院”及“王琼祠”。
古城北街集中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有古县城的香酥牛肉饼、柳林的碗托、晋北的莜面、铜锅豆腐脑、平遥的牛肉、清徐的沾片子、太原的打卤面……山西各式各样的小吃,都在古城里摆摊设点,人如潮涌,异常火爆。还有老潼关的肉夹馍、东北的烤面筋等省外名吃。城内人流中,不时出现古装商贩:有提蓝小卖的村姑;有磨剪子、戗菜刀的工匠;有卜卦的算命先生,更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把集市的热闹引入高潮。置身于此,如同穿越时光,回到明清晋商富甲天下的时代,商贾林立,钟鸣鼎食,货通天下,汇通四海,盛极南北。
凤凰归来,风华再绽。太原古县城2500年文脉的这座凤凰城,正披荆斩棘、振翅翱翔!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