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压力总是无处不在,而且有些压力根本无法说出口,只能悄悄藏在心里,表面上还要表现得若无其事。可是你知道吗,内心隐藏的压力多了,身体就会以疾病的方式无声呼喊:不!
在《身体会替你说不:内心隐藏的压力如何损害健康》中,作者加博尔·马泰博士以触目惊心的病例、案例,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学等多个方面,深度剖析了心理压力、情绪和生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几十年的行医经验中,马泰博士发现,很多不同疾病的重症患者,居然有着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法表达愤怒,难以拒绝他人。他们承受着巨大压力,内心真实的需求永远不被看见。
而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模式,大多可以归因于“情绪胜任力”不足。“情绪胜任力”包含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感受情绪的能力,指在经历压力时能够对压力有所意识。
二是有效表达情绪的能力,指懂得维护自己的需求,并保持情绪边界的完整性。
三是判断当下心理反应是否与当前情况相关的能力,以避免因过去遗留问题或童年未满足的需求,给当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是觉察自己真正需求的能力,确保不会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而压抑自己的需求。
当一个人情绪胜任力不足时,往往会被动地陷入无法表达情感、需求被忽视、温柔被利用的境地,而内在压力就由此产生并不断累积,慢慢破坏内环境平衡,造成免疫系统混乱。
想象一下混乱的免疫细胞像攻击外来物一样攻击自己的身体,再想象一下内心世界里自我被向内的指责和愤怒攻击,你会发现,这两个场景实际上如出一辙。
在书中,一个个罹患不同疾病的患者用沉痛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一份痛苦都不孤单,每一种病痛也都有源头。
想要获得疗愈并从病痛中康复,就必须重获失去的情绪胜任力,这就要学会负向思考,允许自己愤怒、脆弱与焦虑,放弃对所谓的积极思考的执着。因为真正的积极思考始于包容所有的现实,而强迫性乐观实际上是一种回避,是受伤儿童的应对机制。
书中通过案例分析告诉我们,情绪胜任力是在童年期习得或被扼杀的,而情绪反应模式的根源也正是童年逆境。所以,成年人在通过接纳、觉察等方式治愈自己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胜任力,这才是给孩子受益终生的健康大礼。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