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代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让我对扬州有了一种难以遏止的向往。但过去一直没有机会去,直到2023年3月21日,在细雨绵绵的烟花三月,正当桃红柳绿的美好季节,我们终于来到了古城扬州。
扬州,古称广陵,地处江苏省中部,城市干净幽美,清秀古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吴王开邗渠、筑邗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隋炀帝、康熙、乾隆等帝王,都留下了行宫遗址。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蒲松龄、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流传千古的篇章,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色彩。“扬州八怪”的书画,名扬中外。这里有众多名胜古迹与别具特色的园林,如瘦西湖、个园、何园、史公祠、大明寺等。主要景点都集中在市区或周围。到扬州,无论如何都要逛一逛扬州人引以自豪的瘦西湖。有人说,不到瘦西湖,就等于没有到过扬州。
瘦西湖位于江苏扬州市西北郊,原名保障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100余公顷。它是蜀岗山流出来的一段自然河道,最终汇入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活水湖泊。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步发展成一处景观。因湖面瘦长纤细,蜿蜒曲折,似窈窕秀丽的少女。清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叫作瘦西湖,一直沿用至今。“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漫步瘦西湖畔,只见既有天然景物,又有人文景观,长堤、园林、桥梁、亭阁、古塔,依循河道的自然走向,张弛有度,疏密有致地呈现在游人面前。常常是在一段曲折的道路尽头,眼前豁然又有开阔的景致。2010年,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的瘦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长堤春柳”是瘦西湖24景之一,堤长600余米,遍栽桃树柳树。当我们踏上长堤时,只见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美丽的花圃,有玉兰、茶花、桃花、海棠等名花。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挖好之后,又下令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二来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
不知不觉来到徐园。门口一对石狮子,公狮脚踏石球,母狮手揽幼子,威武中透着灵动。徐园是1915年在清桃花坞旧址上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2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一楷一草,值得品味。徐园内的主厅是“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馆内有一副楠木罩阁,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极为细腻,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前陈列的两只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早在1500年前,扬州的冶铁技术,就已经相当的发达了。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原名长春岭,是瘦西湖湖心岛上的一组园林建筑群。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出的泥,堆积成岛,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上建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站在上面,可俯瞰湖景,也可远望扬州城景。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是一座青瓦黄墙的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框景”与“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这里便是瘦西湖摄影最佳处。“钓鱼台”3个字由刘海粟先生亲笔题写,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
再往前走就是五亭桥了,它是瘦西湖的标志。因建在莲花堤上,且亭廊的正面形状形似莲花,故又名莲花桥。如果从空中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这座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由当时的巡盐御史高恒与扬州盐商一道,为了迎接乾隆皇帝南巡,特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造型模仿自北京北海的五龙亭与十七孔桥,别出新裁地将亭与桥结合成一体,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的雄浑刚健,亦不失南方的清灵秀丽。莲花出水似的五亭桥,结构巧妙,造型独特,桥亭结合,气势雄伟,举世无双。被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评价为:中国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我与老伴站在五亭桥上不到3分钟,从湖面传来一阵阵悠扬的歌声,由远而近。人们不约而同地向着东边的湖面张望,只见一艘画船徐徐驶来,船头仓内坐着一位穿粉色上衣的美女,怀抱琵琶,正动情地唱着扬州小调,边弹边唱。你看几只黑天鹅伴着歌声,跟随而来。难怪五亭桥上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或手机,抓拍这一难得的美妙场景。我与老伴也抢拍了几张。
游览完五亭桥后,我们一直西行,来到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留下的千古绝句。当我们站在熙春台前,一块由毛泽东主席手书的杜牧这首汉白玉诗碑,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二十四桥景区是由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二十四桥5个部分组成。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朱栋、白玉的玉体金顶,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的宏大气派!二十四桥,不是有24座桥,是一座叫二十四桥的桥。呈玉带状的单孔石拱桥,汉白玉砌就,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处处都与24相对应,不由得让人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相传唐代,在这座桥的周围住着24个婀娜多姿、能歌善舞的妙龄女子,人称“二十四娇”。由于当时“娇”与“桥”读音相近,于是便以讹传讹,留下了“二十四桥”这个典故。
烟花三月,游览扬州,瘦西湖畔,如愿赏景。虽是走马观花,但美景已驻心中。最后,引用一首诗,结束本文。
一心想赏江南景,烟花三月下扬州。
桃红柳绿映长堤,再揽金山吹台亭。
瘦西湖畔塔矗立,船上佳人扬歌声。
五亭桥上写画意,二十四桥最诗情!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