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

时间:2023-07-12 09:02:35   作者:王艳娟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书,最初的印象是我上小学时,书包里的三四本教科书。除此之外,家里没有其他读物可以供自己阅读,每当去了大姨家,表哥拿着小人书给我讲故事,我心里就非常羡慕,什么时候就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哪怕只有一本小人书。但是,直到我中考后去...

书,最初的印象是我上小学时,书包里的三四本教科书。除此之外,家里没有其他读物可以供自己阅读,每当去了大姨家,表哥拿着小人书给我讲故事,我心里就非常羡慕,什么时候就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哪怕只有一本小人书。

但是,直到我中考后去太原上师范就读,这个愿望似乎也没有实现,每天就摸索着几本教材及练习册奋笔疾书,一心想借助这些书的力量推送我爬出护村堰走出农村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当别人玩耍时,我在读书,当别人早早睡觉时,我在读书,当别人嫌读书苦读书累时,我依然在读书,因为,我坚信书籍是投向我生活的一条绳子,只有奋力攀爬,才有爬出井口的希望。

终于,在1994年秋天,我幸运地以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去省城上学的资格,当邻居羡慕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探头围观时,我却羡慕着城里孩子在家有自己的书房,在学校有图书室,可以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那时,书好像是一轮天上明月投在海面的光影,得不到却念念不忘。有一天,我终于办好师范学校的借书卡,可以按照规定借书来读。翻着书页,嗅着书香,如饥似渴地读着,《茶馆》《平凡的世界》《简爱》《茶花女》《包法利夫人》等一系列中外文学读物是在那时第一次接触的,虽然有些书读过也忘记了详细情节,但却实现了我一直以来读课外书籍的愿望,也积淀了些文学常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阅读能力。

当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常常领着孩子去书店,我选书籍,他也在选自己喜欢的书籍,每次都给孩子买一本,不多买,一是引导孩子走近好书,二是培养他买了就要看完整本书的好习惯。从他认识拼音开始,就买《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百科全书》《唐诗宋词》等让孩子读,坚持每天背一首诗,读20分钟读物,和孩子一起静静地阅读。等孩子长大一些,就在县图书馆办了借书卡,每周有空带他去借书阅读,喜欢的书籍读完后就去书店买一本收藏,《草房子》《红瓦黑瓦》《狼》《我的大学》《家》《春》《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燕》等一些书籍是孩子上初中小学时买的。

孩子上了高中,开始渐渐远离我们,家里的书架上,每年都要增添一些我与爱人喜爱的读物,《毛泽东诗词》《苦难辉煌》《王羲之书帖》《四书五经》等等,书逐渐多起来。机缘巧合,我遇到了《细讲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了凡四训》等传统文化书籍,忽然觉得,如果道德的根扎不实扎不正,那么孩子读再多的书也是没什么用的,于是,收集一些传统文化书籍《大学中庸》《菜根潭》《庄子》《道德经》《易经》《坛经》《论语》《地藏经》《素书》《孟子》《王阳明》《张居正》《苏东坡》等,和孩子爱人一起阅读,一起探讨其中的人生智慧,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一个孝亲尊师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能将快乐传递出去的正能量满满的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最廉价的高贵,是走向梦想的捷径,能滋养自己的灵魂,能破解人生的迷惑,能给予你前行的力量,能在短时间内引领你周游世界,上到天宫,下到海洋,能触摸君王的心思,能聆听闺中女儿的向往,能见识沙场秋点兵的荡气回肠,能观赏海天谁放冰轮满的明月,也能感受登高望远的神情气爽。

书籍,的确是引你走向诗与远方的智者,是端正你道德品行的良师,是提高你人生境界的垫脚石。志存高远,宁静淡泊,唯有读书。读书,让你做加法,增加必备的常识,提高必备的能力,让你做减法,剔除自身不良习气,去除待人处事的坏毛病,让你做乘法,汲取儒释道的传统文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你做除法,当你在茫茫知识海洋畅游时,能坚定信念,集聚所有力量,寻找到一条,唯一一条渡你到人生彼岸的光明大道。


上一篇:每一个路口都是新起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