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徐县人民法院,有这样一支“夕阳红”老党员诉前调解团队,她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平均党龄26年,却依旧忙碌在法庭内外,以巾帼之力为党旗添彩,为天平增辉。
明确“红主题”
“张大姐,感谢您!2年了我一直催款未果,真没想到通过您的调解这么快就把压在心头的事情解决了……”“不用谢,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调解员,把纠纷处理好,把矛盾化解好,让大伙儿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聚焦调解员队伍“如何加强、如何管理、如何提升”三大问题,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主动将人民调解员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纳入该院党支部职责范围,创新“党建+纠纷调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采取亮党员身份、亮工作经验等方法,推进党建与调解工作的互融互促,促进矛盾纠纷关口前移、源头化解,使传统解纷模式下部分纠纷“化而不解”“结而未了”的困境逐步改变。
扩优“红队伍”
“今天由咱们清徐县人民法院的同志来为我们新加入的调解员同志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同时对疑难案例现场进行研讨,大家掌声欢迎!”会议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
通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与司法局对接,增派2名人员充实调解员队伍,由熟悉政法工作、热爱调解工作的“老党员”“老同志”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日常工作中,在法院速裁团队指导、帮助下,通过业务能力培训、实务难题研讨、“传帮带”模式等工作方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调解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为更好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打下了良好的基石。近年来,人民调解员累计调解2160件,调解成功1130件。
发挥“红力量”
党建助力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推动党建固本强基,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调解员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铮铮誓言。
有一起离婚案件,当事人是才刚刚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新人,了解相关的情况后,调解员耐心地调解到,“你看,喜宴的饭菜都还没有凉,你们就跑来法院闹离婚,3年的恋爱时间都没有闹过这么大的别扭,新人之间相互谦让些,多磨合磨合就好了。”一番话语使小两口心服口服,重归于好……为了方便群众,她们舍弃了无数个午休与周末;为了化解纠纷,她们一次次拨通电话,撑着沙哑的嗓子温情调解;为了年迈的老人,她们夹着卷宗,马不停蹄地上门调解;为了身处异地的当事人,她们运用远程调解平台,为当事人减轻诉讼负担的同时实现了高效解纷……而正是这种坚守,让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妻重归于好,让街坊邻里的关系得到改善,让纠纷得以平息,让争执者握手言和。
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人民调解员队伍致力于发挥老党员的余热,参与调解纠纷,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切实解决着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关键小事。或许,她们的事迹不够惊天动地,但她们在方寸之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