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白雨跳珠。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雨后复斜阳。
天空如洗,空气清新。正可按计划去尧城释读《重修井龙王戏亭碑记》碑文。
我们由西而东,从桥上走过,随即停车观看,夏日雷雨后的嶑峪河,河水滔滔,令人想起“逝者如斯夫”的深切慨叹。尔后,瞻看西门外那口被敬称为天下第一井的龙井。有白哥引导可真好,用不着劳神,就能直接停车在那个颓废破败的井龙王庙前。弯腰辨认,洒水释读《重修井龙王戏亭碑记》碑文。沉潜一份耐心,拿出十分诚意,摸一摸石碑,就摸到了时间的纹理,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此时此地,你会生发出许多遐想和感怀。
四千多年前帝尧时代早期,水井还没有出现。由于水患频发,部落迁徙不定,先民们只能沿河而行,傍水而居,寻找合适的居所,饮之事,作为一件大事,摆在部落面前。
人社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尧帝凿井》,讲述了天下大旱,尧帝受蚂蚁钻洞的启发,凿出水井的传说故事。当然,《尧帝凿井》还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在尧城却是由于水患,但故事的精神内核都一样。反映了帝尧为民出力,替民众解决最切身的问题,歌颂了帝尧视民如子,对百姓尽心爱护、倾力帮助的可贵品质。赞颂了帝尧勇于发现,善于发明,敢于创造的伟大精神。
“史记曰:尧之时,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历史上有记载说,尧帝之时,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碑文起句点明,帝尧时期,已经出现水井了。
并说“镇名尧城,斯井也,或尧时所凿耶。”仿佛说明该井的开凿时间,把饮放在食之前面,对“饮”之功效给以高度评价:“饮不能离夫食,食亦不能废乎饮,饮与食遂并重于天下。”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样,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若没有细心地观察,没有为民造福的情怀,就不会诞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这一尧文化精神之实质,核心之所在。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敢于做先行者,开天下万物之先河,做他人未曾做过的事是拼搏者的成功密码。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则会一事无成。正如碑文所言,“事者宜为者,虽昔所未有,皆可自今创之。”
人心竞奋,内心诚恳,是成事立业之关键。只要人心齐振,动人场景“数十年来所欲动而不敢动者……切切然惟虑事之成与不成,不度力之能与不能……抑亦人力之齐也,斯义也“就会出现。
待机而动,是成功的奠基石。天时地利人和。甚至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待机而动,乘势而上,因势利导,就会事半功倍。诚如碑文所言“使知天下无不可成之事,患在气数之未至,心志之不振,苟天时人事适逢其会,无论事之大小,皆而忧忧而奏厥绩也,又岂仅一戏亭为然哉?”
读着读着,人和石碑之间似乎有了默契,好像触摸到了时光的温度与纹理,石碑上文字的活力得以激活,这些240多年前刻在石头上文字的能量与活力又会传递给你我……
释读完毕,顿觉畅然,不亦快哉。
附:《重修井龙王戏亭碑记》碑文
史记曰:尧之时,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则饮不能离夫食,食亦不能废乎饮,饮与食遂并重于天下。然耕之力苦,而获效也艰;凿之功少,而享用易也,故命其名曰井隆,其号曰龙。龙为万物之祖,无上之词也。或曰:“镇名尧城,斯井也,或尧时所凿耶。”或曰:“尧至今数千余年,安能古迹之不朽耶?”或又曰:“镇有尧庙,或建之时所凿,抑未可知。”然此皆不足论也。论其所以为亭者,食其德者不敢殆其德,蒙其赐者不忍置其赐,于人且然,而况于神乎?事者宜为者,虽昔所未有,皆可自今创之,矧旧有其亭乎?故乾隆辛未年已重建庙于坎宫,以崇禋祀,而亭倾圮,苦于力之不支,遂逡巡焉而不敢动。不意事有所触,人心竞奋,数十年来所欲动而不敢动者,忽愤于崇朝,努力捐赀,切切然惟虑事之成与不成,不度力之能与不能。已而事随人愿,不日而告厥成功,酬井龙神,有地诚敬。少抒虽曰天意之有在乎,抑亦人力之齐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天下无不可成之事,患在气数之未至,心志之不振,苟天时人事适逢其会,无论事之大小,皆而忧忧而奏厥绩也,又岂仅一戏亭为然哉?故余因其请祀,而乐为之记。
大清乾隆四十五年 岁次庚子暑月 吉旦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