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东于镇东高白村,一幢幢漂亮雅致的楼房自成风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巷直通农家,一排排现代化厂房整齐林立,一片片花草树木生机盎然……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让人流连忘返。
走的是柏油路,住的是新楼房,在厂子里上着班,农民贾四毛自豪地对记者说:“不只是环境好,我们农民的日子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鼓起钱袋子 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工资待遇都不差,生活支出也少,更重要的是在父母身边,陪伴照顾都方便。”东高白村大学生张媛媛笑着说。她2022年7月从晋中学院毕业后,就进入村里的企业山西亚鑫集团工作。“坐班车上下班不到10分钟,每天都能陪着父母,幸福感别提多高了。”
像张媛媛这样到企业上班的村民,在东高白村有不少。“全村1300多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在企业务工。”东高白村党委书记贾永明介绍,村子人多地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村民开始创办企业。现在,在东高白村落户的民营企业有30多家,其中像亚鑫集团这样的规上企业就有6家,解决了本村及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次。
目前,东高白村已形成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工养农的新型农村产业格局,解决了全村以及周边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村民以到企业务工和跑运输为主要经济来源,改变了以往村民单一以种地为主的经济状况。
住上好房子 日子过得很幸福
家里窗明几净,各种家电一应俱全,窗前的盆景绿意正浓。“没想到自己能住进花园式的小区里,这日子真的是越过越红火。”33岁的张俊红乐呵呵地说,自己家的房子有140多平方米,当初是1000多元一平方米买下来的,现在一家三口住着,取暖、水电、物业村里都有优惠,村集体每年还有分红,别提多幸福了。
东高白村历届“两委”干部齐心协力,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推进乡村建设,科学确定村落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方向、乡村建设风貌、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和标准,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村里先后投资6500万元建成兴东小区住宅楼一期,投资2.5亿元建成兴东小区二期、三期,现有1314套小区住宅。等全部建成后,全村村民小区入住率将达90%。同时,村里还配有文化活动中心、合作医疗点、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便利店、小学和幼儿园等基础设施,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村集体每年的分红有850元左右,小孩入托享受优惠价,村民用的煤气、暖气都由山西亚鑫集团提供,价格也比市价便宜不少。”言语间,张俊红脸上的幸福和喜悦溢于言表。
过上好日子 村民生活节节高
村民不仅住上了楼房,而且都有了工作,不再仅仅依靠种地生活的他们,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他们欣喜。
2022年全村进行了“三水一电街道硬化”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村里建设了4800多平方米的仓储冷藏设施和集贸市场项目,在充分满足村民蔬菜储存的基础上,实行对外租赁;该村还借助“百企兴百村”这一行动,积极与驻地企业亚鑫集团对接,打造20余亩的育苗基地,免费为村民提供抗虫害抗病高产优质幼苗,并对外销售;村里兴建了兴东服务中心,承办村内红白事宴以及其他汇演等活动;整合村内建筑施工队,成立市政工程劳务公司,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集体收入;为提高全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分两期建设老年公寓项目,免费为本村村民提供服务,同时为周边地区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
如今的东高白村,得益于驻村企业的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使得村“两委”有更多的资金为村里办大事、办好事。该村先后荣获“山西美丽休闲乡村”“山西省生态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现在农村变化可大啦,白天在家门口上班,晚上在广场上跳舞打鼓,生活呀,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东高白村妇联主席杨俊萍正带着村里的蒿泊锣鼓队在操练。这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既是为努力奋斗的乡亲们喝彩,也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曲。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