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经历过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考验,具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一直以来,东湖街道紧盯退休党员作用发挥这条工作主线,充分运用老党员这一宝贵资源,大力培育“银发人才”队伍,吹响“银发”助力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东湖畔的“太极文化传播者”
每天清晨,在人民广场总能看到一组组打太极拳的方阵队伍,大家自然舒缓的动作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优美动人,成为广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群中总会有这样一个人,她神采奕奕、身手矫健,一遍又一遍矫正大家的动作,她就是清源路社区的退休党员董俊燕。退休后的她积极参加省、市、县太极协会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在提高自己拳艺的同时,又做起太极拳文化的传播者,动员周边朋友参与太极拳活动。尤其是担任贯中广场站副站长以来,义务在广场、公园教授太极拳,带领全站拳友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太极拳进社区等公益培训活动,累计辅导培训500人次,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她表示,自己会在有生之年把太极拳传授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董老师没有任何报酬,又非常耐心,每个动作都会认真指导,我们很感谢她。”谈起董俊燕,学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社区里的“乡风文明好讲师”
“霍老师的大讲堂又开课啦,咱们一起去听吧!”“自从霍老师开了大讲堂,咱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真是不错!”
霍海俊是清泉湖社区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他充分发挥余热,开设“新乡贤大讲堂”,邀请乡贤代表进行专题宣讲,传递乡风文明正能量;组织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走进讲堂讲党史,与大家分享“初心故事”,用亲身经历激励年轻干部坚守理想信念;同时组织成立“老干部工作室”,把社区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等人吸纳到工作室,发挥专业特长,围绕社区发展进行“组团式”服务,构筑起以“工作室”为主阵地的说事渠道,推动社区广泛听取群众意愿和诉求,随时随地方便群众参与“议事”。霍老师通过“讲堂+工作室”的方式,在丰富小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小区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赢得了邻里的好评和赞美。
小区中的“基层治理大管家”
几年前,张景平居住的清华苑一期小区环境相对杂乱无序,治安存在安全隐患,小区外来车辆经常占用业主车位,业主反馈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业主与物业的矛盾也时常激化。
2019年,热心又有责任心的张景平被推选为业委会主任。刚刚“上任”的他就提出了“人人都是义务管理员”的观点,并带头投身于小区的管理建设中。垃圾清理员、秩序维护员、纪律监督员,身兼数职的他,时常穿梭在小区治理的一线,通过他的努力,彻底解决了小区多年来环境杂乱、停车难、治安乱等问题,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清华苑一期小区也先后荣获“美好家园小区”“文明小区”“森林单位”等称号。张景平常说:“既然住户们信任我,我就把担子担起来。”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爱护小区环境也逐渐成为居民的良好习惯。张景平,凭着“把每一件小事管好”的热心,也被居民亲切地称呼为“大管家”。
辖区内的“中华文化讲学人”
坚持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从国家层面上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从个人家庭而言是传家兴旺之根本。
在南二街社区,有这样一位退休老党员,他学识渊博,爱好书法,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牛老师,他就是牛德龙。退休多年的他一直潜心国学研究,热衷于国学知识的传授。他常年被多所中小学邀请讲授国学和感恩教育,同时担任我县老年大学讲师,为老年朋友们开展各种公益讲座。他也是文化馆的常客,经常开展书法课堂,亲自教小朋友们学习书法,感受书法的独特魅力。牛老师总说:“文化事业就像教书育人,看着大家开心的笑脸、孩子们满足的神情,再麻烦再累我也愿意,只要我还能走动路,我就会将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