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水城文物古建篇——旧县衙

时间:2024-03-04 09:05:34   作者:常映红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编者按:乔万选是什么人?中山公园为什么是西洋式建筑?西门洞在过去是干什么用的……随着清源水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座滨水商业综合体、水城商城不夜城文商旅目的地和消费新领地即将全新亮相。清源水城项目内有6+1处文物古建筑,本着修旧如旧、保留原有风格...

编者按: 乔万选是什么人?中山公园为什么是西洋式建筑?西门洞在过去是干什么用的……随着清源水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座“滨水商业综合体、水城商城不夜城”文商旅目的地和消费新领地即将全新亮相。清源水城项目内有“6+1”处文物古建筑,本着修旧如旧、保留原有风格的原则,这些文物古建日前已全部完成修复修缮工作。那么,这些文物古建分别是什么年代的建筑?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曾发生过哪些故事?建设清源水城时为什么要将它们保留并进行修缮?近日,我们邀请了部分清徐县城老居民和文史专家一起走进水城,穿越时光的隧道,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这些古建筑沉淀千年的魅力……县衙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衙门,是朝廷颁布法令、条例、征税纳粮的地方,也是庶民百姓喊冤叫屈打官司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清源县衙创建于隋开皇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丞吴文焕复建(吴文焕,洪武三年任。建县治、修学、以才干称)。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知县和羹重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源降为乡,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后,县衙失修而渐倾圮。

清源县衙坐北向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东西宽约40米,南北长约150米,按旧规计,其规模适中,地盘也不算小,只是屋室简陋,配制中下。

县衙为四进院落。门前牌坊为第一大门。仪门即衙门,为二道门。大门内,东为寅宾馆和钟楼,西为鼓楼。入仪门为一进院。东置土地祠,西为监狱。院中铺石条甬道至二进院,有大堂三间,周筑乐台及护栏,是县衙里设施最讲究的一处院落。大堂后为三进院,内有二堂三间,是县官日常办公议事的屋室。后为四进院,称后院,为县府主官住宅之地。知县宅东,县丞宅西。其他文书、兵皂班房均在衙庑左右。

清源县衙前前后后经历1183年,期间县降乡、乡复县,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源县降为乡,隶属徐沟县,到民国元年(1912年)复县,民国四年(1915年)又降为清源镇,民国六年(1917年)又恢复县治。那时候已不叫县衙,而改称县政府了。

民国清源县政府第一任县长叫尹北有,尹北有于民国19年(1930年)在旧县衙的位置开始新建清源县政府。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萧条,政府财力紧缺,筹建工作十分困难,砖瓦木石不够,就拆了庙宇顶数,拆除北门外的泰山庙便是一例。民间至今仍流传着“拆了泰山庙,盖了县衙门”的说法。新建的清源县政府改头换面,将原来古式屋室全部更新,仿效西洋近代建筑样式。县衙大门改为欧洲哥特式模样,由水泥制成四柱立式拱门,门顶成三角尖,左右女儿墙雕刻雄狮一对,看上去让人耳目一新,形象也不落俗套。

“城外青山城内湖,荷花万朵柳千株。太汾风景少颜色,唯有清源入画图。”清徐人民耳熟能详的这首诗,便是民国期间清源县县长续思文所著。据记载,续思文任县长期间,社会上气氛比较宽松,市场也比较繁荣,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清源旧县衙是一座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现代建筑物,它标志着封建王朝的覆灭,对于见证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体现一个时期的建筑风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清源水城规划中,我县充分考虑其建筑风貌与水城建筑风貌的协调性,决定对其进行保留,作为一处公共建筑对外开放。  

清源水城文物古建篇——旧县衙 图1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