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王是神话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水族灵兽,被认为是掌管雨水等与水相关的至尊大神。龙王庙通常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是专门祭祀水神龙王的风俗性祭祀庙宇。清源水城内的龙王庙位于西关市楼北街中部,坐西向东,由山门、正殿、偏殿、厢房、钟鼓楼构成。该庙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白石河水患乾隆年间进行重修。
龙王庙的正殿为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偏殿为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厢房为悬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三椽。其中山门、正殿、偏殿的雀替均为龙,正殿博风板口沿也是龙,与龙王庙相得益彰,显得刚劲有气势。而厢房、钟鼓楼的雀替均为凤凰,厢房博风板口沿是龙,取“龙凤呈祥”之意,代表着风调雨顺。据当地村民介绍,龙王庙大殿原有白龙王夫妇坐像,殿的两旁还有不少有关龙王所属神像,有掌雨布的、打雷的、刮风的、打闪电的神,都是和龙王下雨有关的属神。殿内地上还放有一尊能抬走的龙王坐像,遇天旱时,或是地里的庄稼生害虫时,将龙王抬出去祈祷求救之用。龙王庙虽然不大,但在清徐人眼中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昔日每逢五月端午,乡人们都会在这里祭祀龙王,并设立庙会,在庙前乐台唱戏赶会,整个街市十分热闹,这个习惯一直沿续多年。
介绍龙王庙,不得不提炒米社。炒米制作工艺是西关的传统独立技艺,据说,那时的炒米生意十分红火。西关炒米制作工艺讲究,销路甚广,炒米业之所以兴盛,也得益于炒米社,当时周边采购炒米的商贩,远至潞安府(晋东南长治)及运城一带,近销太原、榆次、太谷、交城和祁县,都会到西关北街采购炒米,之后再运回去做加工,制成一种叫“麻粘”的小吃出售。而龙王庙便是炒米社办公之地。
历史上龙王庙曾因白石河水患毁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炒米社独资进行重修,2023年4月12日《清徐报导》发表了珏山写的《西关龙王庙与炒米社》一文中曾写道:“龙神(王)庙原只有正殿偏殿和戏台。那年龙神(王)庙水灾毁损,炒米社果敢决断,募炒米社外运的三百金(炒米社每石抽外运钱三十文),作为正殿偏殿的费用。随后乘势而上,捐出乾隆五十一、五十二等年(1786年、1787年)的内运经费六百缗(炒米社每石抽内运钱五十文,一千文为一缗),厢房、钟鼓楼、山门得以落成,一座完完整整、漂漂亮亮、外雄内秀的龙神(王)庙赫然而立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西关北街。龙神(王)庙因炒米社而香火旺盛。”如今,龙王庙庙内还存有乾隆年间炒米社议事石碑《经理炒米社内运碑记》。直至上世纪50年代,随着农业合作化的施行,粮食统购统销,大米没有了来源,昔日的炒米社才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龙王庙也随之不见香火,不闻钟鼓。
在岁月的流转中,逝去的是光阴,龙王庙原始的韵味却一直保留在这沧海桑田的变幻当中。龙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有权势和神秘的存在,在龙王庙祈求龙王赐雨以保人寿年丰、五谷丰登,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